高考生物“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非选择题”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常见题型,是高考卷中的主要试题形式之一。
通过对“非选择题”的解答可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表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长期以来,同学们对非选择题的的认识和作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在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性方面还有着许多的迷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导致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条理性、逻辑性等方面出现瑕疵,影响答题,有何类型、特征?如何科学地解答“非选择题”?本文就此“非选择题”效果和得分率。
谈谈一些认识和做法,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图表建构类、、计算类依据“非选择题”的答题结果可将之划分为:文字表述类,以及此三类彼此间的综合类型。
“非选择题”呈现形式和答题结果的多样性体现了高中生物《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
对生物学“非选择题”的解答,在策略上除了............要遵循解题的共性思维要求外(如:仔细审题,提取信息、找准已知和未知等),还应针对生物学“非选择题”答题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
下面着重就前三类分别加以阐述。
1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1.1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几种类型“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常见形式有二种,即:材料综合型、实验(设计)型。
1.1.1 “材料综合型”非选择题此类非选择题是依据题干描述或所给材料,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来解答问题的。
其常体现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的考查,是高考中非选择题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答案要求有填空(包括填图和填表)和简答二种。
例1. [09全国卷Ⅰ·第31题](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_,因为9/ - 1 -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2)A(3)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5)叶绿素含量低1.1.2 “实验设计型”非选择题此类非选择题是高考题型的最高形式,文字表述既有科学性,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它是近年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中的非选择题的另一主要形式。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问题表述,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
对“实验设计型”试题的解答,首先体现在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论等(此点本文暂不作探讨)的掌握情况方面;其次才是对答题时的“文字表述”方面。
故此类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常是试卷的压轴题。
例2. [2009广东卷·第36题](8分)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2)实验结果测试:答案:实验方案:1 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
2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0、2000、4000、6000、8000、10000Lux 温度25度,培养一周3 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注:要求至少分为三组(三个处理),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0 Lux(黑暗)实验结果测试: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自然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所以至少分三组,且有黑暗作为对照,每组必须有一定的种子数量,且数量相等。
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1.2.1 力求答题用语的专业化用本学科的专业述语、概念、原理、结论、模型等表述问题是各学科答题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技巧和原则,生物学试卷的简答题理应如此。
1.2.2 确保表达形式与题干形式的一致性9/ - 2 -”在解答此题时,由于题。
'互补配对的碱基为_____________ 如:“能够与‘腺嘌呤...,这U””干中‘腺嘌呤'是文字,故答案应为“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一般不要答成“T 或.............样就保证了答案与题干表述的一致性。
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1.2.3,没有科学性的答案其毫无正确性可言。
保证答案的科学性是答题准确性的最重要要求.....最终就会使答题结果有获得高分的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答题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最大可能。
“①如: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方面应遵循,形成染色体→③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分离的染色着丝点分裂→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体分别移向两极”的顺序。
而许多同学在答题时常答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其错误表现在:。
→③纺锤丝→②着丝点分离(或星射线)牵引分离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的主体未搞清楚,即犯了科学性错误,②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分裂①将“分离....混乱。
此外,对于依据表格、图解或曲线来解答的文字表述题,有些问题还应注意根据“表格、图解或曲线”的特点进行分层(即对统计表、曲线进行分段)表述,不能太笼统。
18分)例3. [2009安徽卷·第30题](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Ⅰ.(10分) 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1)图中a线段表示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b电位;+,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Ⅱ.(8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答案:Ⅰ.(1)静息 0mv 内(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管舒张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Ⅰ.(1)从图可以看出a线段表示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静+息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是单向的。
(3)如果某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Ⅱ.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9/ - 3 -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
1.2.4 保持细心、减少笔误,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在高中生细心少误是保证答题准确性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将“孢子”写成“胞物的学习中易出现答题笔误的词很多,如:将“液泡”写成“液胞”,将“能量流动”写成“能量循环”等等。
为此,,将“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子”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时应特别予以重视。
“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2 “图表建构类”非选择题的类型2.1坐标图、的答题要求可将之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形态结构图、依据此类“非选择题”流程图和统计表。
2.1.1 “形态结构图类”非选择题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 例4.[2004上海卷·第39·⑵题下图是经一段时间培养后的洋葱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⑵若要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原理,则最好的取材部位是,请在上侧空白处画出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失水后的状态(画一个细胞)答案:“坐标图类”非选择题2.1.2“坐标图”是物质间量变规律的重要表达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体现两个生物学现象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纵观多年的高考题,(或逻辑)函数关系。
“坐标图”间的量变,其中前者比较常见。
能否正确建构坐标其一“坐标曲线图”,其二“柱(条)形坐标图”图,反映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图”互动能力的高低。
高中生物知识中,能够建立,染色体、染色单体与分裂时期间”如:这种函数关系的知识点很多,“细胞分裂各期的DNA、值间”PH,“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间”“酶的活性与温度、等等。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III第30·⑵题](2全国理综卷·例5.[2005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表:%)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 环境条件乙拟谷盗甲拟谷盗0 100 湿热90 干热1014 湿温8687 13 干温69 31 湿冷100干冷9/ - 4 -①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答案:如下右图清水后。
立即测量尿流量。
下列]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 [2009海南卷·第7·题例6. 能正确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答案:“流程图类”非选择题2.1.3的存在具有普在高中生物知识中,“流程图”反映了事物的动态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