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

(完整word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2)通过比较广州大学城内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探究产生该差异的原因;
(3)以该区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依据,从理论上探讨如何通过团体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他们对幸福的体验,引导他们培养积极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做准备。
2、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尚处于描述阶段和探究主客观预测因素的阶段,研究对象主要为老年人、大中小学生和教师等特殊群体。郑雪等人对广州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严标宾等人还对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幸福感做跨文化的研究,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都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6—
十一、课题评审评分表




权重
评 审 标 准
得 分
(百分制)
1
A级
(80-100分)
B级
(60--80分)
C级
(40--60分)
D级
(0-40分)




0.2
有重要创新性或应用性。
有比较重要的创新性或应用性。
创新性或应用性一般。
基本属于重复性工作。




0.15
已有相关成果丰富,熟悉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具有代表性。
[2]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7,(01).
[3]郑雪,邱林,严标宾.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1,(4)
[4]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6).
[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6]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08)
[7]周翠金,王洪礼,周涛峰.贵州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广州大学城内十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了解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差异,分析当前大学城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对可能影响该区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加以调查分析,对如何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设性意见。
已有比较丰富的相关成果丰富,比较熟悉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比较有代表性。
已有一般相关成果,一般了解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有一定代表性。
没有相关成果,不了解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没有代表性。




0.4
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
目标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
目标基本明确,内容基本充实,思路基本清晰。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同时,通过研究广州大学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也可以为广东省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解释阶段,在此阶段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很大进展,发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项目测验。
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并不多见。Diener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
1、2011年8月,搜寻研究主题。
2、2011年9月,确定研究主题。
3、2011年10月-12月,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操作阶段
1、2012年1月,编写调查问卷,并圈定访谈对象的范围。
2、2012年2月-2012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并用访谈法对圈定的访谈对象进行实际采访。
2、研究价值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从人格特质、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探究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而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可以通过建构科学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模式,采取适当的心理素质训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
(限3000字内)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
主观幸福感的哲学背景是快乐论,把幸福感定义为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进行评价,并由此产生情绪状态,强调快乐的主观性。其基本特点是:(1)主观性;(2)稳定性;(3)整体性。
3、2012年5月,统计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
第三阶段:撰写研究论文阶段
2012年6月-2012年7月,分析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一、理论研究基础
本研究在大量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命题,其中不乏国内外权威著作。大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和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这些都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1、系统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对广州大学城内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分析该区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问题,并归纳出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判标准;
3、根据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影响该区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各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等;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有关政策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然后采取调查研究法,寻求关于政策执行效果的更深入和更丰富的认识。再次,我们设计好问卷之后将进行测试调查,做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经过多次充分的讨论之后再开始进行调查地点的筛选与实测,以保证问卷调查的全面性。
(四)实施步骤
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空泛,思路模糊。




0.15
方法适切
方法比较适切
方法基本适切
方法不当

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完全具备
比较具备
一般条件
不具备


总得分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
(4)行动研究法。以广州大学城内十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和分析思考等几个环节,了解大学城内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归纳整理出其影响因素及可行性操作策略。
(5)讨论分析法。根据调查问卷搜集到的数据,由SPSS12.0 进行统计处理,小组讨论并分析试验结果。
(三)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在搜集好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实践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建构大学生幸福感提升模式。
(四)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一,本课题探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为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补充新的资料;
第二,本课题针对广州大学城内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研究,可以探究学校类型与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本课题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的探究,归纳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寻求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可行性策略。
4、从该区域大学生的自身情况着手,研究提升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可操作性策略,并寻找通过调整自我来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的方法。
(三)研究假设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大学生处于体验到幸福阶段;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别、生源、文理专业等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家庭情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
二、实证研究基础
为了有力的研究出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设计了《广州
大学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大学城内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三、老师指导
课题的选题及研究的设计都有老师的大力支持与专门指导,使得前期的各项准备更充分,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展开。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 ] .心理学动态,1996 ,4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