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定义

什么是幸福?
幸福在哪里? 你找到了吗?
(一) 操 作 方 法
2002 年, 作为世界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 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丹尼尔· 卡 尼曼教授在诺贝尔颁奖演说中, 特地谈到了芝加哥大学 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的理论贡献和研究成果———幸福 学, 从此作为一门学科的幸福学受到广泛关注。 哈佛大 学泰勒· 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学课程又将这一热潮向前推 进一步。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 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
主观性与客观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
幸福涵义三层语意
人的迫切而 合理的需要 是引发幸福 的真正动因
能力是获得幸 福的前提条件
满足需要的手段的 正当性是获得幸福 的道德依据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之关系
幸福有哪些?
自我实 现需要
精神幸福
幸福的相对性:幸福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特殊性。
幸福的绝对 性与相对性 的关系 : 区别、联系
幸福与快乐 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 家赫拉克利 特观点
质、量
认知视角
比较方式
二、创造幸福的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理想目标的合理性
2、实现目标的手段
具有正当性 3、实践活动的创造性
合理: 符合自己的兴 趣、天才区域 等特性; 符合社会发展 需求。
实现目标的手段具有正当性
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德 性。
靠损人利己的方式 可以满足个人的利 益需要,却损害了 别人的利益甚至生 命,这违背了生命 的本质属性,最终 也会影响自身生命 的存在和发展。 靠损人利 己得来的 “幸福”与 道德“恶” 联在一起。 不会给人带 来真正幸福。
正当性:
(高层次)
自尊需要 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安全需要
物质幸福
(低层次)
生存需要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
《汉语大辞典》
过程,指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 结果,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
过程幸福
人在追求某种幸福的过程中,每一次较小目的、 较小预期结果得到实现时所体验到的幸福。
结果幸福
经过一定的努力过程而实现了人的重大目的、 预期结果的幸福体验。
IF I CAN,YOU MUST CAN !
他没有双腿,却能潜水; 他没有双腿,却能驾驶汽车; 他没有双腿,却能成为运动场上的冠军; 他没有双腿又得了癌症,却能环游世界四 处演讲; 他时时刻刻面对着死亡,却能拥有最完美 的爱与生活
你能做得到吗?如果他能做得到,你也一 定能!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约翰· 库缇斯在中国首场(广州)演讲现场
感受幸福的方法
提升心理资本
是提高感受幸福能力的关键
理性的社会比较
有利于增强幸福感
四种资本的关系
经济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你认识的: 关系 接触的范围 认识的朋友
心理资本 认识你自己: 希望 自信 乐观 坚韧
你占有的: 你知道的: 资金 知识 有形资产 经验 (厂房、设 技能 备、专利、 理念 数据信息等)
提升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由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路 桑斯提出的概念,核心指开发员工希望、 自信、乐观及坚韧等积极品质。
希望 自信 乐观
坚韧
世界著名的激励演讲家,无腿超人:约翰· 库缇斯 John Coutis,1970年出生,澳大利亚人。出生 时,仅有矿泉水瓶那么大,他的脊椎下部没有发育, 两条腿细得像豆芽,根本没有成型,既无法行走, 也无法安装假肢。17岁时接受截肢手术,29岁时罹 患癌症,一个出生时被医生断言活不过当天的残疾 人一直顽强生活到现在……
在逆境中挖掘幸福
人生在世,不可能全是顺境与坦途, 遭受挫折,体验痛苦也是人生必修课 程。虽然幸福是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美 好体验,但是,正确认知逆境,驾驭 挫折,不仅能够使人减轻痛苦,也能 增强幸福感。深刻的幸福,应该是经 历了痛苦而体验的酣畅淋漓的快乐。
幸福体验源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幸福每时每刻都伴随我们左右,关 键是如何去发现它、感受它。幸福 与人的迫切而合理的需要得以实现 或部分实现等客观条件有关,但幸 福归根结底是要靠人用“心”去感 受的,而且,也只有用美好的心境 去体验生活,人们才会有幸福可言。
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顺境时享受幸福
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逆境中挖掘幸福
感受幸福的能力
实际是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顺境中感受幸福
一个人能否最终获得幸福,不完全在 于拥有这些条件,或者说,没有这些条件 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但拥有了这些条件也 未必幸福,即“生在福中不知福”。 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就是:人能否在 拥有了这些客观条件后产生幸福体验。就 是说,幸福源于人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客观 条件的认可程度及因此而产生美好的心理 体验。
四、传递幸福的能力
由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人 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决定的。 幸福需要传递
给他人带来幸福 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与人分享幸福 为人带来幸福
幸福能够传递
理想的幸福状态应该是个人幸福 与他人幸福互动双赢
幸福感的 一个重要来源 是得到社会的 尊重和认可
既证明 你给他人带来 了幸福,也增 加了自己的幸 福感
体现了 个人价值与 社会价值的 统一
幸福源于感动 每一个善待你的人 都是你幸福的理由。
提问 ?
你对幸福的理解有 什么新的认识?
幸福取决于我们关注事物的哪一边
如何传递幸福
传递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传递幸福!要靠爱心去支撑! 传递幸福!要靠胸怀去搭桥! 传递幸福!要靠行动去落实!
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辩证统一
幸福的主观性。欲望具有 主观性;幸福体验具有主 观性。 幸福的客观性。人是否幸 福以及幸福的程度取决于 其欲望是否得到实现及实 现的程度;人获得什么样 的幸福与其迫切需要的性 质和层次有关。
幸福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幸福的绝对性:人人有幸福的权利和诉求。普遍性。
约翰· 库缇斯积极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给他带来了很多幸 福,使他的生活极近完美。他有温柔漂亮的妻子,有一个可 爱的儿子,长得有点像哈利· 波特,但这个可爱的孩子竟然 也是重病缠身———大脑发育不佳引起了肌肉萎缩,左半身 生长不良,他患有自闭症,大脑中间还有一个洞。约翰· 库 缇斯每次演讲,他的妻子总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儿子走上了 演讲台,他们三个亲吻在一起,那暖暖的爱意感动了所有人, 听众们满含泪水,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一家人的美好祝 福。
他的故事将会 给你启发! 他的决心将会 给你挑战! 他的生活历练 将会改变你!
心理资本“优越”的人
能够从积极的角度看 待问题,在动态的环 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 己的行为,有效调节 个体的心理和情绪, 使个体以积极的心态 应对环境的变化,提 约翰· 库缇斯永远对生活 高其适应能力和韧性。
充满最美好的期许!
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在那片辖地 中——你可使地域中有天国;也可在天国 中筑一座地狱。——英﹒弥尔顿
“幸福力”指人们认知幸福的能力、 创造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 力与传递幸福的能力
一、认知幸福的能力与幸福感
理解幸福的涵义 区分幸福的类型 把握幸福的特性
幸福是人的迫 切而合理的需 要通过正当途 径得以实现或 部分实现时的 心理体验。
合德性 合法性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
首先,创造性 的劳动是人获 得物质幸福的 必由之路。
精彩人生
其次,创造性 的劳动是人获 得精神幸福的 必然条件。
弗兰西斯· 培根
“幸福是产生于有意义的 可能生活,产生于人对 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之 中”
三、感受幸福的能力
感受幸福就是能够发现幸福、感觉到值得珍视与回味的东西, 体验和品味到快乐、惬意、宽慰,产生各种各样舒适的感觉。
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1924年夏天,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坐着两人抬的竹 轿上我国的峨嵋山。当他看到轿夫们汗流浃背地行进在陡峭险 峻的山路时,心想:这些轿夫一定非常恨坐轿的人,“凭什么 你坐轿我抬轿!”到了半山腰休息时,他下了竹轿,细心观察 轿夫的表情:他们抽着烟,有说有笑地讲着事情,还兴高采烈 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并好奇地问罗素一些有关国外的 事情。罗素在其《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对这一经历发出感慨: 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罗素的思考确有 道理。幸福确实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 的不完全是客观条件,而是主观对客观的态度。幸福具有高度 的主观性,只要一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追求适合自己 的幸福,就可以在生活中随处俯拾幸福。
利昂· 费斯汀格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 的方向
社会比较 的内容
社会比较 的结果
社会比较 的结果
向上比较
向下比较
能力比较 收入比较 社会地位 比较
向上比较既可 以激发人的内 在动力,增强 竞争力,也可 以让人产生自 卑心理,从而 降低幸福感。
向下比较既 可以使人感 到优越,从 而提升幸福 感,也可以 使人们相信 自己的境况 会更糟。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
个人幸福:指
个人迫切而合 理的需要通过 正当途径得以 实现或部分实 现时的心理体 验。 马克思主义认 为,个人幸福 只有在社会中 才能实现,而 且,只有为社 会谋求幸福, 才是最高意义 的幸福。
小幸福
大幸福
小幸福 小幸福
社会幸福:指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是群体的普遍幸
福,是社会成员对于现实生活的共同美好体验,反映着社会 的进步与繁荣,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及人们的物质需求、 精神体验和价值取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