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A.心理学 B.哲学 C.组织学 D.行为科学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P10A.三层结构B.四层结构C.五层结构 D.六层结构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P35A.抉择分析 B.回归分析 C.因素分析D.相关分析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P52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P61A.行为上 B.特征上C.动力上 D.速度上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P85A.TAT B.RA T C.SPS D.SPSS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P96A.意识 B.价值观C.行为 D.知识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129A.资源条件 B.工作环境 C.社会环境 D.组织环境1O.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P135 A.规定 B.看法 C.依赖D.期望11.从事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活动,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P158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P148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A.霍曼斯 B.韦伯 C.莫里诺 D.阿西14.最能影响人际吸引的交住因素是P180A.容貌 B.相似 C.互动 D.智慧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P204A.人际关系 B.凝聚力 C.工作绩效 D.工作目标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P204A.竞争B.冲突 C.人际关系 D.协作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P259A.员工 B.工作 C.环境 D.决策18.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它涉及的关系有P294A.二种B.三种 C.四种 D.五种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为A.因果性 B.目的性C.持久性 D.自发性20.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明了人们的行为具有P301A.可变性B.持久性 C.目的性 D.自发性21.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P320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C.工作上的成就感 D.工作富有挑战性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P315A.亚当斯 B.麦克里兰 C.弗鲁姆D.马斯洛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P378A.事业部制 B.模拟分权结构 C.虚拟结构制D.超事业部制24.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指出,最适合于组织合作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是A.职能型结构 B.地区性事业部型结构 C.矩阵结构D.超事业部型结构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P442A.强文化 B.弱文化 C.主文化 D.亚文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26.态度的主要特性有P53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两极性 E.间接性27.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有P121-122A.安全需要B.合作需要C.自尊需要 D.成长需要E.权力需要2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P153A.智力因素 B.人际关系 C.自信心 D.气氛 E.个性特点29.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P178-179A.包容 B.控制 C.成长D.感情 E.关系3O.根据动机的由来不同,可以把动机划分为P302A.原始动机 B.一般动机 C.习得动机 D.物质动机 E.精神动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组织:从静态上看,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从动态的角度看,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总之,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32.弹性组织结构:弹性组织一般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开创性的工作方式,强调团队协作、组织学习和管理创新,注重组织的公共关系建设和公众形象塑造。

33.角色:角色是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34.领导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

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憧憬、钦佩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35.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合。

通过这一机制,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促使员工萌发动机、产生动力、导向行为、实现目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O分)36.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惩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八个方面)(2)群体成员资源(群体成员个人能力;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4)群体任务。

(简单任务,也就是常规性和标准化的任务,需要较小的群体规模;而复杂任务,也就是那些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任务,则需要较大的群体规模。

)37.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作用?答(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8.根据权变理论,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答: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这是领导者实施管理行为的个人基础和出发点。

包括领导者的素质、能力、人格特征、领导者的态度与需求、工作的激励水平、工作的行为类型、领导的权力类型、对下属行为的影响力2、被领导者的特点。

这是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⑴被领导者的个体特点,如个体的动机和需求、职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构成水平、工作经验与工作成熟度、员工对领导的行为期望。

⑵被领导者工作群体的特点。

包括群体的构成、特点、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等。

3、领导的情境。

这是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

领导的情境因素是确定领导问题的关键,包括领导者和其下属的人的因素、组织工作的特点、工作的特性以及一些物化因素。

39.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答:折中处理,寻找一种权宜的可接受的方法,双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持不同意见人,支持者都多,实力相当,而且在公司某些地方或者项目有影响作用,两方相权衡,让两方各退一步。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阶级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个体性、历史连续性、创新性。

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

答: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很大的影响了组织里的成员行为,标准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动力功能。

班级里,班风积极向上,人人争取荣誉,整体成绩就会上升,反之下降。

其次,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的群体规范。

还有与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群体规范。

个性心理:指个人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的总和。

非形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它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建设性冲突:指冲突各方的目标一致,实现目标的途径手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授权: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利授给部署人员。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社会人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

人具有社会性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群体规范作用:(1)标准功能(2)导向功能(3)评价功能(4)动力能力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的主要内容:(1)认为冲突对于群体的有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成为群体内的积极动力;(2)冲突不一定惠导致对组织的危害,甚至可能有利于组织;(3)冲突本身表明组织内部机能失调;(4)冲突有利于组织运作小路。

组织结构设计的现代原则:(1)目标原则。

(2)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

(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6)执行与监督分开的原则。

领导艺术的特征:(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规范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5)明晰性和模糊性的统一。

管理者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水平的策略:(1)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在组织中,为了赢得员工的感情承诺,应该让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厚待。

(2)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组织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组织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3)信任管理:管理者要通过诚实与公开的沟通,与员工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消除雇佣不稳定因素对组织承诺的消极现象。

(4)及时了解员工的组织承诺状态:通过对员工组织承诺进行调查,了解员工承诺状态和水平,保持高度警觉与反省,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对一个组织来说,科学的激励制度与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作用:(1)吸引优秀的人才: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人才。

(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与智慧。

激励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创造性,革新精神和工作绩效。

(3)建造良性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包含有一种竞争的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

(4)留住优秀的人才: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和贡献就是对“未来的人力发展”贡献。

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