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
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文献综述一、绅士教育的起源“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
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
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
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
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
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
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
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
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
4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
”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
,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
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
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
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的本身还是这一体系下形成的英国独特的绅士文化,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界,成为许多思想的出发点。
他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先驱。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
”618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和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类智力平等说和教育万能论思想,就是从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引申出来的。
洛克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发表后,曾经被译为法、荷、德、意等30余种文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
他所宣扬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地、长期地影响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洛克提出的培养英国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倡导的注重体育,要求绅士具有德行和优雅的风度的思想,对英国的教育实践有长期的影响;他的理性教育思想对西方的教育和文化影响深远,使得他的《教育漫话》成为了西方世界每个学校和家庭必备的“教育圣经”;作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己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和标尺。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人们普遍认为洛克主要贡献在政治哲学,所以有关其教育哲学思想在我国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是对原著以及国外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书籍进行翻译,翻译原著有代表性的有熊春文译的《教育片论》、傅任敢译的《教育漫话》、海鸣译的《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等;后者如(美)塔科夫著、邓文正译的《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等等。
国内发表的关于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专著比较少,从我收集的资料来看,大多是在研究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腾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李申申主编的《简明外国教育史》、(台湾)林玉体著的《西方教育思想史》、张焕庭主编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季娟、袁锐编著的《外国教育史纲》、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单中惠主编的《外国教育思想史》等。
除此之外,就是对外国教育经典的一些解读著作中涉及到一些,如单中惠.朱镜人主编的《外国教育经典解读》。
关于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上对1979— 2008年搜索到的相关文章也不过四十多篇,且大部分文章都非常短小,从这些文章来看,研究的领域浅显地涉及到《教育漫话》内容的解读、儿童教育、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观、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学生观、家长观、教师观、幼儿教育、绅士教育等。
归纳这些文章的观点如下:认为“儿童教育”应重视儿童的德育、应发觉儿童的潜能、应尊重儿童的差异等;“家庭教育”并不是指在家庭受教育,其本质在于因材施教,在于鼓励创造性的提升;“健康卫生教育”应从小锻炼、不娇惯,应与成人区分,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学生是不同于成人的、有理性的、有个性差异的个体,认为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发现儿童”的前提;家长应把握好“爱”与“畏”来行使好其权威;应加强师道修养,因为教师是民治社会的导师、是理性的代言人、是师生关系平等的维护者、是生活礼仪的践行者;认为“幼儿教育”应重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亲子教育和培养兴趣和好奇心等……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涉及到系统介绍洛克教育哲学思想内容、总体介绍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特点的专著还比较多,谈及洛克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指导意义的论文也不少。
但涉及到从人才观、课程理论观、学习理论观和教学理论观的角度去把握洛教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卷.165育哲学思想特点的论述却很少,而关于比较系统地从育人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措施等方面,去论述洛克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的资料和研究也不多,这给写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局限性,这也正是我论文选题意义和独创性所在。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自己理论素养的不足,论文中难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惟有在今后学习和研究中克服和改进。
洛克绅士教育的主要内容一、身体健康教育洛克认为应当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因为身体是一个人及其精神的基础,他认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健康”占有的重要地位,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
强健体魄的培养不仅仅限于体育锻炼,而要涉及吃、穿、住、行、运动和锻炼等各个方而。
作为一个医学专家,他在这些方而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主要倡导的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的及少最好是不用,衣服穿的不可过暖过紧。
洛克批评对儿童娇生惯养的做法,他认为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忍耐严寒酷暑的习惯;他相信,只要我们从小习惯了,有很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本性全是可以适应的。
洛克尤其强调,习惯的养成应及早着手,因为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及其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到,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二、德行教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行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他认为理智、坚韧、勇敢、公道、慷慨、诚实等是一个人的美德,主张德育的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用说理、奖励和榜样的方法培养儿童爱好名誉和羞耻的心理,提醒家长“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鞭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它自然便会产生重大的害处”,他还主张老师应该深谙世故人情,教会学生使之练达老成。
三、智力教育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论述的智力教育,不仅局限于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包括获得各种技能技巧,他要求一个绅士一方面要通过研究和学习去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技能技艺的练习,使学生获得适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以便全面有效的处理事务。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强调教师要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他提出教师要培养儿童清晰地、有逻辑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判断、推理和概括的技能。
他说:“问题不在于使儿童承受别人的聪明,而在于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
”洛克认为,在上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发展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因为求知欲是从好奇心引起的。
他还强调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可用哄骗和支吾搪塞的方式来回答,这样方能逐步发展儿童理解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同时,洛克还指出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让学生学习作家的“原著”。
他说,“组织学生学习原著,位是研究一切学问的一条最简捷、最稳当、最如意的大路”。
“对大著作家的著作决不可放置在一边;要去细细回味,好好记在心头。
”洛克从学生巩固知识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把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教给别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他写道:一个人如果学会了什么事情,要想使他记住,要想鼓励他前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他教给别人”。
四、礼仪教育洛克认为礼仪是一个人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的重要方法,大多数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不持重,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