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号:054TSCAGY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李小红
学号:116090104 姓名:庄林锋得分:
周易与自然社会发展
面对21世纪环境、资源与文化冲突,在走向自然、文化回归的思潮下,人类社会何去何从?围绕这个问题,众多社会学家以及还有一些科学家开始反思传统,国学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破解迷思,汲取灵感、反哺修炼、追求超越。
中国论文联盟郝志强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
归结起来就是《周易》的思想就是“变”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本。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
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上过李老师的《周易导读》课的学生,理应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怎么样把现代社会中“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希望站在《周易》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和自然变迁,是否可以得到新的启示呢?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定义和解释: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
周易讨论的是道,现代科学研究的是器
纵观整个人类已探索过的空间领域,我们发现,太阳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一滴水也是圆的,分子也是圆的,植物种子是圆的,人类的大脑和睾丸也是圆的,这是偶然的吗?不是,这是宇宙运动中的物理化学等等运动形式规律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宇宙运动的和谐状态,中国人创造的太极图也是圆的,这些都是有联系的。
好像宇宙中存在着复制一样。
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周易》认为圆是一种宇宙运动的开始状态,也是一种结束状态,在这种状态之间,是宇宙运动的展开形式。
是相对于圆的收缩的一种极性的爆发过程。
正是这样两种状态的往复运动才呈现在人面前一个宇宙状态和自身存在状态。
然而,生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对自身形式的复制,是宇宙运动发展到分子运动阶段以后,物质分子之间形成大分子,大分子中有些能按照宇宙运动的上述规律在极其偶然的机会中产生了复制自身的功能,比如受到自然界巨大闪电的冲击。
这样有机物就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形式就产生了,这一下打开了生命之门,就有了后来地球上的一切世界。
随后出现了人类,人类从动物世界中进化出来以后,开始仍然处于一种类似动物的蒙昧状态,以人类整个群体的形式存在着,生活着,繁殖着,代谢着,处于群体自生自灭的状态。
也就是周易在乾卦与坤卦之后的屯卦与蒙卦状态。
这一状态是从乾卦所表示的外空世界与坤卦所表示的地球世界里产生的。
周易卦序很科学很准确地表示了这一过程中的这一状态。
人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世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人在人类社会中不断独立的过程。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现在,中国的家庭正在越来越小,社会初步形成了从经济上不限制高生育就会降低生活水平的自然机制。
家庭的组成流动性也加强了,人们有了结婚自由,也有了离婚自由,尽
课号:054TSCAGY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李小红
学号:116090104 姓名:庄林锋得分:
管还是低水平的,可是这是一个趋势。
是人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独立性、自由性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造成的。
等到将来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以后,家庭婚姻完全就成了爱情为基础的自由组合。
那时候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充分提高了真善美水平的人,也就成了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人了。
所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周易学说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者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哲学。
我在这里可以说是用周易解释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是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周易。
只有这两种哲学结合起来了,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现代哲学。
最后,人类群体在经过不断地分化、缩小,从较大的氏族部落,一步步向小家庭发展。
而发展的终极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独立和幸福。
而这一切又只能是在人类整个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人类整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结果,更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联系能力更强大了,强大到可以分开了,强大到一旦需要联系与融合,就会很容易的实现。
强大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更好地与天体世界与自然生命世界和谐相处的阶段,对那两个世界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预防能力,有了较强的减轻这种灾难的物质准备与精神准备,以及发挥这种准备的能力。
有了人类对自身的矛盾更深入地了解,并寻找出了较好的防止产生灾难性后果的途径,也有能力实施。
在这种社会里,个人世界就会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就会得到充分全面的分化,就会得到充分全面的和谐,每一个人就会享受到从周围世界与自身获得的最大的幸福和成功,这就是共产主义。
尽管遥远而又渺茫,却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将来,尽管今人并不能享受这种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文明,却都正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朝着这一个方向前进。
尽管在前进中像河水那样还有逆流,像搬家的蚂蚁那样在队伍中还有向后跑的,但总的趋势和方向是必然的。
只是自觉为这一目标奋斗的人会在更多的付出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生奔向成功的体验而已。
这是坐地日行八万里的事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自觉不自觉。
然而这,《周易》早在千年前已经精确的预言到了。
至今《易经》对于国人来说仍然是个有着"无限"争议的课题,而这套学问却又历经千百年并义无返顾地在各种疑问中传承,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易经》为什么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卦是用来干什么用的?是用来说事的?还是用来测事的?中国历来分为两个学派,一个是义理派,探究《易经》中所含之哲理;一个是象数派,起卦断卦预测事物发展的轨迹;双方孰对孰错不必争论,但孰先孰后却要分辨清楚。
《易经》首先是用来预测的,不是用来讲"理"的,"测"中含"理","测"在"理"先,无"测"无"理","测"是《易经》的应用功能,也是《易经》之所以传承千年的牢固根基。
总的来说,《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
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预测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操作策略。
因《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传,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华夏儿女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