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探究题(带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探究题(带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带答案)1.(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第一步第二步【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Array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

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结论不正确的理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或其他合理答案)产生沉淀的方程式:Na2CO3+CaCl2=== 2NaCl+CaCO3↓(未配平不给分)更简单的操作方法:第2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O2 +2NaOH === Na2CO3+H2O (或其他合理答案)乙装置中可能放入的固体: Zn (或其他合理答案)2. (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

【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价)【实验结论】(3)碳酸钠(或Na 2CO 3);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实验反思】(4) 3. (宜宾)Mg 与NH4Cl 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 ,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 NH3+HCl =NH4Cl② NH3+H2SO4= (NH4)2SO4【实验探究】(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 ,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A 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 _________证明有H2;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结论】Mg 与NH4Cl 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 ,就能证明HCl 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 。

4.(南昌)实验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进行实验】利用图I (1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 所示装置干燥从a 导管出来的气体, 将管口a 与 (填“b”或“c “)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 2ZnO 2),【交流讨论】理由是 。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

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 (填序号)。

A .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 .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C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提出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进行实验】(1)木条不复燃 (2)C【得出结论】 Zn + 2NaOH === Na2ZnO2 + H2↑【交流讨论】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反思提升】B5. (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6H 2SO 4(浓)+2Fe △Fe 2(SO 4)3+6 H 2O +3SO 2↑(2)SO 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 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b c【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义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

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实验探究】褪色(实验二)有SO2和H2。

(实验三)不褪色有爆鸣声(或声音很小)【义流反思】(1)H2SO4+ Fe= FeSO4 + H2↑、2H2+O2点燃2H2O (2)除去二氧化硫【拓展延伸】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襄阳)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③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

7. (宜昌)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8. (宜昌)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

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 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 为红色,则滤液..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或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 ,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9. (2015年宁波市)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 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 的化学式为 ▲ 。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 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 →▲→b →a 。

(填“c→d”或“d→c”)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10. (乐山) 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

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 3=======高温CaO+CO 2↑。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猜 想】I .只有氧化钙II .只有碳酸钙III .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实验探究】(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

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