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

中职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

中职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年级专业科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与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提供供不应求 A.供.ɡōnɡ 供给供应新鲜鲜亮鲜为人知 B.鲜.xiān鲜红 C.转.zhuàn 转动转向转摘转折点 D.着.zhāo着落着凉着调着重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绿荫稠密自惨形秽 B.溃烂暧昧鼎力相助 C.谴诚敕造小心翼翼D.暮蔼萌蘖不辞劳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鲨鱼张开大嘴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地起,使劲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去。

A.咬举捶敲 B.插举捶劈 C.咬抬砸敲D.插抬砸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B.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C.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近两年不但实行了种植结构改革,而且还没有抛荒一分一亩的土地。

D.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5.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小说 B.苏轼——《六国论》——议论文 C.孙犁——《荷花淀》——小说 D.沈从文——《边城》——散文 6.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C.昔我往兮,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飞飞。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新体诗歌“楚辞”,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下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国殇》,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D.《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B.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B.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D.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10.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举以.予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 C.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D.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1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B.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C.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D.既然如此,就诸侯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

15.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3分)A.不赂者以赂者丧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薪不尽,火不灭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三.现代文阅读题。

(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2题。

在爱因期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

“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们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

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

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比做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之为“艺术家”。

的确,大数学家和大物理学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艺术家。

因为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之所以可贵,是由于他们有非凡的创造力,这创造力就表现在他们能各自发现新的东西。

一首诗,一个哲学命题,一个数学物理公式,都必须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

否则,它们就没有生的权利和存在的价值。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艺术的想象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

我想,这.也是爱因斯坦左脚踏进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的原因之一。

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17.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1分,共2分)18.选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19、选文中共有四处用了引号,对其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处是表示重要的,其他三处是表示文中直接引用。

B.第二处是表示重要的,其他三处是表示文中直接引用。

C.第三处是表示重要的,其他三处是表示文中直接引用。

D.第四处是表示重要的,其他三处是表示文中直接引用。

20、将“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改为一般语气的陈述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A.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 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 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 追求科学美的人, 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 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C. 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 可是被共同的目标牵系着, 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 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 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E. 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 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23.从最后一句话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看到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同情蝴蝶的痛苦,不想让它们经历艰难和苦苦挣脱,便拿起剪刀帮蝶出茧,结果这只被人工破茧而出的蝶却不会飞翔。

殊不知蝴蝶正是在挣扎破茧的时候,使翅膀充血、强大、有力,从而获得了自由飞翔的本领。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