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当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法、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
过去被人们忽略、遗忘或加以反对的一些方式、方法,经过科学的论证如今正在逐步显示了潜在的教育意义。
比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多元智能研究等等都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大进步。
那么校园文化环境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说明,同时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由于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各个学校发展历史演绎而成,因此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主旨是有着差异性的,当我们置身于两所不同的学校时,这种差异会很清晰地让我们体验出来,在校园环境风格、全校的精神气质、人际关系、教书育人的氛围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
他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校园文化环境,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与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应该说它是一种氛围的长期营造,它是得到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同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地基”的作用。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面面俱到,校园文化用它隐性方式,完成了管理过程中任何制度都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这是一种稳性的管理规则,它在学校中是一种以精神领袖式的作用在约束和维护着这个团对的共同的利益。
这是我的常说的默守常规。
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它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组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和再现了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惯性。
如何发掘值得深入研究。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长是关键,他即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和创新者,起到传承和引导的作用。
校长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的营造
物质文化的营造这一点比较好做,但要求主管人员必须潜心挖掘,让营造的环境与学校现状相匹配,富有个性,体现出设计者审美观、价值观真正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出教育的功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
这一点相对其它三点较为难做。
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又是一条引线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树正风、立正气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团结、进取、奋发、求实这是许多学校的校训内容,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精髓,通过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与特色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的校训成为号召、激励、鼓舞、鞭策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逐步由外力变为内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会出现。
(三)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
校园制度文化这一点做起来易,转化过程难,制度已经确定可以强制执行,包含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校规、校纪、人事、总务、教育教学制度等等,一项制度的形成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学校制度再完善也不能称其为制度文化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制定—认同—自律—传承(舆论)—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一项制度不被大家所认同时,还会产生不良反映,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反而成了发展中的绊脚石,一但制度转变成了自律的行为时,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导向,就必然产生出一种文化氛围,就会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我们的办学目标。
四、校园活动文化的营造
校园活动文化,这一点与我们办学思想相联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明确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制度的方式将它确定下来,让活动有稳定时间,稳定组织结构,稳定经费和相对稳定的内容形式,使活动具有连续性、目的性、教育性。
在活动中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真正让学生体验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培养了团队精神,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不断找出每一活动的闪光点和不足,使活动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在校内无形地释放出一般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
校训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校训是一种理念,但更重要是要赋予实践,校训的解读要深入人心,使学生由认同到实践再由实践内化为品格。
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的过程。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
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
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