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墙柱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墙柱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黄金时代·瓦伦西岛项目
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
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
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
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
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作
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
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
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四、墙柱钢筋主筋偏位处理措施
针对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

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时
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层钢
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
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搭接区段箍筋全加密,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
d﹤偏移量≦2d时
3、钢筋位移大于2d且不大于50mm,在位移钢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100mm深,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校正后用水将剔凿界面冲洗干净后用混凝土将坑浇振填平;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拐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如下图:
2d﹤偏移量≦50mm时
4、钢筋位移大于50mm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宜采用植筋补强的办法,从混凝土底做
1:6校正的措施后再辅以植筋补强。

植筋需钻孔,深度为 15d,植筋直径小于柱筋一个级别,长度为一个搭接长度。

植筋采用植筋胶。

如下图:
50mm﹤偏移量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时
五、注意事项
1、重新制作的钢筋的品种、类型、规格必须与处理位移的钢筋一致。

2、钢筋弯折角度必须符合1:6斜度要求,不能角度过大,造成加密区太小,影响
受力性能;也不能斜度太小,造成直段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够,以致材料浪费,增加质量成本。

3、施工中必须注意安全,有安全生产的可靠措施和必要的安全保障。

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