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5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 b )A.经济性和目的性B.必要性和目的性C.经济性和必要性D.有效性和经济性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c )A.提高管理水平B.提高人的积极性C.提高劳动生产率D.提高市场占有率3.在计划表现形式中,规定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的是( c )A.战略B.规划C.程序D.规则战略为达到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为组织指明方向、明确重点并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
程序规定了处理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旨在指导人们如何采取行动而非如何思考问题。
程序是一种工作步骤,也是一种优化的计划。
程序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规则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规则和程序就其实质而言,旨在抑制思考。
1194.计划工作的起点是( d )A.确定计划工作的假定条件,并加以宣传B.预测执行计划时的环境C.设计各种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D.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加以估计计划工作程序⑴估量机会;⑵确定目标;⑶确定前提条件(计划执行的预期环境);⑷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⑸评价各种方案;⑹选择方案;⑺制定派生计划;⑻制定预算。
93-965.限定因素指的是( b )A.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B.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C.与目标实现无关的因素D.人为限定的假设因素限定因素原理在计划工作中,越是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限定因素原理是决策的精髓。
966.在下列对许诺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B.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C.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D.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
许诺越大,所需时间就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一原理涉及到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
企业中常用的投资回收期就是这个原理的具体运用。
977.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故需要调整计划或重新制订计划,这遵循的是( d )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灵活性原理 计划工作越具有灵活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灵活性原理是计划工作中最重要的原理,灵活性原理要求计划本身要有弹性、适应性。
98改 变航道原理 为保证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要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 ,而且有时需要重新制定计划。
相对于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强调计划执行过程要具有应变能力。
998.通常情况下预测公式)x ˆx (x xˆt t t 1t -α+=+中α的取值范围是( d ) A.-1~ +1之间的小数 B.绝对值大于1的数C.绝对值小于1的数D.0~1之间的小数9.预测方法中的“关连树法”属于( a )A.直观型预测方法B.单纯外推法C.周期变动分析法D.计量模型预测法预测方法大致分为外推法、因果法和直观法三类。
136外推法 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同时考虑事物发展中随机因素的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外推法中常用的一种。
137-138因果法 通过找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预测未来。
回归分析预测法是其中的一种。
直观法 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
德尔菲法是其中之一。
13810.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时,若要实现“取得最大利润”的目标,应满足的条件是( b )A.追加的收入大于追加的支出B.追加的收入等于追加的支出C.追加的收入小于追加的支出D.追加的收入是追加支出的二倍计 量决策方法 决策的“硬技术”,它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之上 。
包括:⑴边际分析法。
根据这一方法,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与追加的支出相等时, 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⑵费用效果分析法。
其基本思想是找出每种方案费用与效果的对比关系 ,据此进行方案的选择。
⑶概率方法。
⑷效用方法。
⑸期望值方法。
决策 树是期望值方法的一种。
⑹博弈论方法。
⑺线性规划方法11.决策树决策法是( a )A.期望值决策法的一种形式B.主观决策的一种方法C.线性规划法的一种形式D.定性决策的一种方法期望值方法。
决策 树是期望值方法的一种。
决策树法 适用于带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型决策。
决策树是以树状图示来表示决策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用符号表明各种不肯定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进行择优决策。
12.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 d )A.高弹性的集权B.中等弹性的集权C.低弹性集权D.无弹性集权13.“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属于( c )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矩阵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也称“斯隆模型”。
其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企业按产品、地区或经营部门成立若干事业部,即部门或分公司。
该产品或地区的全部业务,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产品制造,直至产品销售,全部由事业部负责。
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总公司)保持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以及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
18314.在经营管理层次中战略规划层的时间幅度一般是( c )A.年度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15.一般说来,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能够确定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是( b )A.审批权B.决策权C.组织权D.计划权16.人员配备的对象是( d )A.高层次管理人员B.主管人员C.非主管的一般员工D.全体人员17.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组织竞争的重点是( c )A.先进的组织结构的竞争B.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竞争C.人才的竞争D.技术的竞争18.按企业规模划分,初级工业企业中领导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a )A.技术能力B.管理能力C.财务能力D.安全能力19.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A.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B.技术技能、学习技能、人事技能C.人事技能、学习技能、概念技能D.概念技能、学习技能、技术技能卡茨认为,一个管理者至少应具备三大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概念技能是一种全面管理的技能。
一般而言,人事技能对各级管理者都是同等重要的;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越低,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则越高。
264-26820.“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原理属于( b )A.沟通联络原理B.激励原理C.直接管理原理D.目标协调原理21.组织中沟通联络的目的是( a )A.促进变革B.便于指导C.协调个人与集体利益D.交流意见组织中沟通联络的目的是信息分享,使组织的所有行动在既定目标上保持一致。
32322.沟通网络中,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最高的是( d )A.轮式和圆周式B.圆周式和链式C.链式和全通道式D.轮式和链式见教材3302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 Herzberg)认为( c )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C.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D.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24.麦克莱兰(D. C. Maclelland)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一般比较强烈的需要是( d )A.安全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成就需要激励需求理论麦克莱兰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社交需要。
高权力需要的人对施加影响和控制表示出极大关心。
他们一般寻求领导者地位,健谈、好争辩、直率、头脑冷静、善于提出要求、喜欢讲演、爱教训人。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愿意接受挑战,敢于冒险并对待风险采取一定的现实主义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工作有计划并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喜欢表现自己。
具有高社会交往需要的人通常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他们从友爱中获取快乐,并寻求归属感。
麦克莱兰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就与组织中拥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的数量有关。
成就需要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
355-356麦克莱兰的研究表明,对管理者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25.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式取决于( c )A.群众水平B.性别C.环境和个性D.领导者的水平领导连续流坦南鲍姆和施密特创立。
这一理论描述了从主要以领导为中心到以下属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这些领导方式随领导者把权力授予下属的程度而不同。
29326.在领导行为四分图中,对体制与体谅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低度体制,高度体谅B.高度体制,低度体谅C.高度体制,中度体谅D.低度体制,低度体谅四分图理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
这一理论从体制和体谅两个层面研究领导者的行为。
其中,体制是指组织设计、明确权责关系、确定工作目标、交代任务的方式等;体谅是指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级意见、注意同下级的感情等。
295四种领导行为:高体制高体谅、高体制低体谅、低体制高体谅、低体制低体谅27.将自己的意识以想象力投射在他人身上,这是( b )A.家长式统治B.移情作用C.沟通艺术D.授权的艺术28.控制工作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它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d )A.控制机构和成效衡量B.拟定标准和成效衡量C.控制标准和成效衡量D.控制标准和控制机构控制工作与一般控制的共同之处①都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通过信息反馈,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促进系统不断调整和改革,使其趋于稳定、完善,直至达到优化状态。
②控制工作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即计划指标在控制工作中转化为控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和人员。
③控制工作也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拟订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
37329.直接控制的原则是( d )A.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与控制方式无关B.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直接控制C.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低,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D.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直接控制原理管理者及其下属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39130.建立控制工作系统必须符合( b )A.一线生产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B.主管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C.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D.全部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