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摘要:当今社会并购已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利器,跨国并购屡见不鲜。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包括兼并和收购。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层出不穷,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各种风险只有当事企业深知。
本文基于财务角度着重分析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各国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身处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企业从事并购交易,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动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资本的自身积累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发展,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1、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处于
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
2、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往往也要考虑并购这一特殊途径。
3、并购可以突破进入避垒和规模的限制,迅速实现发展。
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某一行业。
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某一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二)发挥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
(三)扩大市场份额。
在横向购并中,通过购并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获取处于价值洼地的公司,整合之后,高价出售。
通过各种并购案例可以看到,企业并购之初的意愿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并购结果不一定等于初衷,当年燕京啤酒并购三孔啤酒导致企业亏损的案例就是这种并购风险的体现,这说明,并购中存在巨大风险。
而且各种风险最终都会体现于财务风险上来,可以说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融资风险
当今社会,现金为王,并购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动辄涉及上千、万亿元的资金规模。
任何企业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现金,那么,能否顺利融资就成为并购能否开始的关键,其他经营风险尚在其次。
融资,无非就是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在我国的企业并购案例中,通过外部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
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
而且,不同的融资方式将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不同的但都是重大的影响。
1、债务性融资风险
在我国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较为困难,政策限制较多,企业债券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
而通过银行贷款不仅银行没有专门的并购信贷项目,而且,即使拥有通过曲线信贷得来的资金,高额的利息也会压得企业透不过气来,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谁也无法保证并购后马上会带来充裕的现金流,继续往里“砸钱”也未为可知,所以还贷压力极大,并购后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债务风险融合在一起,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了。
2、权益融资风险
通过股票等权益性融资方式,可以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而且,不用偿还,无利也可以不分红,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必须满足各项政策指标才能申请。
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的政策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几个月、甚至几年已
经过去了,早已经丧失了并购的良机。
同时,股票融资也会稀释大股东的控股权,因为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
在我国股票融资就是普通股融资。
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控制权;融资成本较高。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并购中被并购的企业的评估价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并购价格。
并购企业肯定是看好了被并购企业的拥有的市场、技术等资源或者未来发展趋势而欲加以收购,被并购企业也想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
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是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
目前,国内资产评估事务所良莠不齐,往往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申请三种资质,挂三张牌子: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其实,干活的都是一批人,专业性不强,往往做个企业净现值评估交差了事,无法尽可能帮助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做到与被并购企业的信息对称。
从而合理预计财务风险、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对并购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2、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官方评估指标体系,其相关的规定也多为原则性、宏观性的内容,实务中可操作性不强。
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家的政策等客观性对并购影响很大,可能导致收购业务会以失败而告终。
下面是因为关系到某些国家的安全问题导
致收购失败的案例: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试图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以及2011年华为公司试图收购美国三叶公司。
取消收购业务或收购失败,它不仅会给收购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被收购方造成巨大损失。
收购失败不但造成巨大的前期沉没成本(如财务咨询费,尽职调查费用等),而且还大量浪费高层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不能全力投入到重要的一线工作中。
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为屡见不鲜的事实是他们通常虎头蛇尾,表态收购业务后却不能坚持下去。
比如,2011年中国光明食品(bright food)欲出资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之间收购美国营养品零售商gnc,可在收购交易即将达成时却不得不因为某些交易条件和难以攻克的国内行政批准而放弃收购。
相反国外公司如思科、通用电气、西门子以及强生这些老练的收购公司在他们的整个收购过程中都
有顽强的实施程序,能够尽可能地拿下他们所选择的收购业务。
四、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一)利用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也叫lbo。
本质上是一种融资手段,指公司或个体利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
收购方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融资,用被收购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支付大部分并购支出和贷款利息等。
杠杆收购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其优点在于:花小钱办大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较低。
但lbo会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
因此财务风险也较大。
收购不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企业在选择这种方式时也需慎重。
(二)合理运用并购中的纳税筹划
1、并购中的流转税纳税筹划
按中国税制流转税通常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流转税在流通中征税,减少流转环节可以节税,如果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业务方面属于上下游的关系,那么并购后减少了流转环节,可以节省部分流转税。
当然,并购决策是在企业的战略布局下的决策,纳税筹划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2、企业合并、兼并的所得税纳税筹划
首先当然是弥补亏损,应当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弥补亏损的规定合理避税。
如果被并购企业存在未弥补亏损,而并购企业每年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利润,并购企业可以通过低价获取亏损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其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当然涉及到的纳税筹划还有很多,而且由于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异,总体上是因地制宜进行纳税筹划,从税务上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三)选好中介机构,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
对企业的资产评估,应注意选择一个专业的规模较大的中介机构,同时配备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协助其工作,其中应有经济
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要充分考虑到被评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要注意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资产评估。
未来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性质的资产选择灵活的评估方法以最大限度真实地反应被并购企业的真是价值。
(四)提前招聘储备熟悉并购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并购中的一切业务都需要人来完成,没有熟悉并购业务的相关高水平管理、法律、会计等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操作并购是及其困难的,也极大地增加了并购中的各种风险,当然也包括财务风险。
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旗下的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就是临时招聘熟悉并购的高端人才,临时抱佛脚,导致各种风险由此而来。
参考文献:
[1]宋效中.企业纳税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2]张志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科技探索,2010;5
[3]贺龙梅.浅谈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会计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