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生课程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生课程论文

用传统文化滋养自己的身心
摘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文精神,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自己的身心。

[关键词] 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滋养身心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新道德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去滋养我们的身心,让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呢?对此,我就个人观点陈述如下:
一毋意,毋必,毋我----《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现在的人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我的生存、我的成长、我的成就是离不开他人的。

首先,身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这命是父母给的,珍惜自己生命,就是给父母最好的慰藉。

我们遇事不能专断,不可任性,凡事都需要慎思考虑,需要根据事实来解决问题,不做猜测,不要只想自己而未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我们应该学习“毋意、毋必、毋我”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去滋养自己的身心。

可是,下面这件事却值得我们思考。

就在2014年12月17号晚上8点多,西安某学校草堂校区一名大二女生从学校四楼跳下,当时伤势严重,被送进了西
安市户县的一家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死亡。

出事女孩姓国,今年20岁,独生子女,是该学校冶金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坠楼时她的男朋友也在现场。

据悉,小国坠楼和她的情感经历有关。

小国和同班同学小吴交往一年多,但两人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争吵。

出事前15号的时候两个人吵了架了,吵了架17号两个人联系了意思想复合,想把中间为啥吵架这事再说一下,相当于想再联系一下,中途就出现这个问题。

这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美好的青春人生,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疼痛。

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懂得:我们年轻人正处在谈恋爱阶段,难免产生磕磕碰碰,但是想要细水长流两人都需给对方多一分包容,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恋爱过程中,我们遇事要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双方要敢于承认各自的错误,彼此不要猜测,要信任对方,做事要考虑后果,不任性。

在恋爱中,我们不仅要爱对方也要爱自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地和他人沟通交流。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要懂得感恩,不去伤害父母,不以自我为中心,时刻保持毋意、毋必、毋我的文化素养。

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孝”是我们传统的道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忘记的。

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一切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

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能承欢父母,曲顺其意,那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

又何尝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给我们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在外求学的路上,寂寞是肯定不可避免的,然而,当一个短信发过来,或者一个电话传来爸爸妈妈亲切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时刻坚记,有父母在支持我们。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了呢?
父母不求我们能够时刻陪伴他们,可是我们做子女的应该经常关心他们,有时间多陪陪他们,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可是,我们一些人借工作忙、学习忙,长年不回家,也不给家里打电话,而让父母对我们操心。

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讲孝,好像给父母吃饱穿暖就是孝,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对此,2013于7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并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这一法律的施行,就提醒我们要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继续保持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

“念恩快乐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

”生活中要记得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

所以,我们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感谢身边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我们一个人根本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生存的,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让我们身上涌起一股温暖。

别人关心我们了,我们应该感恩。

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现在绝大部分的学生,心里只有学文,只看考试分数的多少,全然不知道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就是皮毛地知道一些,也不去关心,不理会。

这是今天的一大失误,是人生的一大隐患。

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尤其要强调德行的高尚。

只有学习了,去实践、去落实,才能逐步建筑起德行的高塔。

德行好,学习差,这只是一时的,阶段性的,最终一定会好起来,只是学习好,德行不好,将会铸成永远的失败。

记得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上跟大家说,一个人如果时刻保持一个包容的心,那么他将永远不会因琐事而烦劳,而是会积极面对生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然而,就在2013年4月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

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案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

就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林森浩称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人节整人想法。

该案在人民法院依法公开一审宣判中,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对于两个家庭而言,20余年的耕耘,即将到了收获的季节,却从此都将被彻底撕裂。

这是一场真正的人间悲剧。

这场悲剧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致使部分所谓“高材生”屡屡制造一出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闹剧?我们知道,现在好多家长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情商低下。

然而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使所学知识为人类谋幸福。

在此案件中,如果两个人都相互包容,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上演了。

先修身,也就是先成人,后成材。

这个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是一个永远颠扑不灭的真理。

有德行的人掌握了知识,知识就会为人类社会谋幸福,发挥出知识的最大威力。

掌握的知识越渊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就越大。

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掌握了知识,他就会给人类制造灾难,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人类社会制造的灾难就会越严重。

因此,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在掌握先进知识文化的同时, 更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这学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以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我来说,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实现自我价值,但怎么实现呢?被别人认同才有价值,要取得别人的认同,就必须要对别人做出贡献。

我们要投入到群体中去,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为群体去做,这不是最好的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途径和秘诀吗?特别是老师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节课,让我记忆深刻,我体会比较深的就是: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不断提高的一生,不断修养的一生,因此我不但要外在形象上提高自己,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品位,即要注意精神层面上的提高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真的不能丢掉,有机会还要学习,知古论今,很受教育。

我们应该从博大的文化中学习应用优秀的文化,来滋养自己的身心,这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借助这些文化来是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