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方言词语分析

青海方言词语分析

青海方言词语分析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青海方言词语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青海方言现在正逐步被全国人民熟悉着,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在影响着全国人民,大美青海的战略也正在逐步地吸引着广大游客,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此,本文拟对青海的部分方言词语的语源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于生活,精彩于生活。

任何方言都是民俗的产物,任何方言也都是民俗最精彩的呈现。

方言于生活,精彩于生活。

XX
站:青海方言中当然也指“站立”。

另外,它还有一个意思:“住宿”。

有个已经消失的词叫“站店”,就是“住旅舍”。

青海花儿中有这样的唱词:“尕马儿拉上着下四川,夜黑着没处儿站了;热身子趴了个冷地方,命苦着把天哈怨了。


杠:说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烟杠火冒”。

就是四处飘散的意思。

刮风了,“风沙杠着”;下雪了,“雪渣儿杠着”;磨面去了,“面杠着”。

还有一个意思,当“铲”解:“把土杠着架架车里”;“把粪杠着背斗里”。

还当”踢”解:“尻门上杠给两脚”。

就是不当它的原意“棍棒”或“垂直的道道”解。

绷:在青海方言中,它是指大睁着眼睛死盯着看。

“眼睛绷成恨猴着”,这是青海人的一句俗语。

“恨猴”是指猫头鹰,这又是一个被遗忘的词。

农村婆婆时常这样抱怨儿媳妇:“大绷着两个眼睛看着,还叫猪娃把酵头儿坛坛毁掉了。


世: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古曲中就有它的影子。

就是“生就”、“长”的意思。

“世下的骨都长下的肉”,这是我在元曲中看见过的。

花儿中也有这样的唱词:“好看世在个眼睛上,心疼世在个嘴上。


拓:这是一个非常古老又隽永的词,拓本、拓片、拓印,本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青海人保留了这种高雅。

在文书上盖印泥都叫“拓”。

摁个手印叫“拓个手印”,盖个章子叫“拓个章章”。

现录某天清早两个农民在巷道中的对话:“尕保娃,你阿去唡?”“我乡上拓个章章去,拉上点贷款了买个尕手扶儿说着打划着。


吼:这个字谁都认识,大声喊叫的意思。

在青海方言中却比大声喊叫要厉害得多,指雷霆万钧,暴跳如雷。

有句俗话叫“吼成鸡儿”。

是指在斗鸡场上鸡冠破裂,羽毛奓起的公鸡。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愤怒。

掸:本意是轻轻去掉灰尘。

青海方言中意思就深多了,把“抹”、“擦”、“筛”、“箩”都叫做掸。

如花儿唱词:“越看尕妹着越俊了,脸蛋上掸了粉了”;“甘肃凉州的好白面,细底的箩儿掸了”。

岔:念作“恰”,迈开步子走的意思。

记得我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时,母亲跑到厨房拿了一把刀,在孩子的脚边一边剁一边念叨:“脚步儿岔开,腿腿儿硬气;走了走稳当,甭待绊下给。

”说是在剁绊脚索,
我当时觉得非常可笑,现在想来,又觉得母亲非常可爱。

斜:念作“学”。

青海人有一个成语,叫“斜三顺四”,就是乱七八糟不整齐的意思。

“这点娃娃们斜三顺四地睡给了一炕。

”“歪巴郎梳下的尕辫辫,斜巴郎走下的干散;尕妹们美成个山丹丹,阿哥们,眼热着把净脚绊烂。

”这是我省花儿研究会会长滕晓天先生创作的一首花儿。

茬:念作“参”。

就是一遍两遍的“遍”。

做庄稼时说:“草拔给了两茬哪,水浇给了四茬哪,今年的庄稼看哈中着。

”晚上回家时说:“汤烧下着,那把你头茬二茬地叫着,你阿们不喝来?”唱花儿时说:“容易不见尕妹的面,巷道里跑给了九茬。


青海方言词语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