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1.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1949年的()A.抵制日货运动B.抗议美军暴行运动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D.“四二一”学生运动2.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如下战役中,属于战略决战阶段的是()A.百团大战B.挺进中原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人民的积极支持D.解放军武器先进5.“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
其标志是()A.北平的解放B.天津的解放C.上海的解放D.南京的解放7.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A.红军赤水出奇兵B.百万雄师过大江C.三军过后尽开颜D.弥天大勇诚堪格8.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解放军战将要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
”这次战役是()A.平津战役B.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10.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是()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C.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D.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山风雨其仓惶,百万雄师国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首诗作于那次战役后?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一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作者借用了什么典故?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12.阅读图:请回答:(1)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率领该城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2)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3)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答案和解析【答案】1.D2.A3.C4.C5.A6.D7.B8.C9.D 10.B11. (1)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2)楚汉战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3)1949年4月23日;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2.(1)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的情景。
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
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
(3)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故答案为:(1)北平;傅作义。
(2)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任四位即可)(3)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1. “四•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学生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这次运动从教师发展到学生,从校内发展到社会,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是一次很成功的学生运动,通过运动的斗争实践教育团结了广大学生,为迎接解放作好了思想准备。
故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1949年的“四•二一”学生运动。
故选D。
本题考查“四•二一”运动。
注意解题关键词是“解放战争时期”“重庆”“最后一次”。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注意掌握“四•二一”运动的相关知识。
2.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解放了东北全境。
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A。
本题以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依托,考查辽沈战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3. 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的有关内容。
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注意准确识记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4. 据“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可知,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淮海战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因而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人民的积极支持。
故选C。
本题以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沈阳”“锦州”“长春”,由此可知是辽沈战役。
1948年9月发动的辽沈战役,在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后,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接着解放长春和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6.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识记能力。
解答这道题时,应联系已学知识进行说明,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22年。
7. 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写于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横渡长江、占领南京之后。
故选B。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赛为依托,考查百万雄师过大江。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8. “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三大战役。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故选C。
本题以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一个情节为依托,考查三大战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9. 据“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可知,这次战役是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鞭指江南”。
故选D。
本题以《沁园春》一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淮海战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
10. 观察三幅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是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故选B。
本题以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
理解并识记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
11. (1)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相关知识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首诗,创作于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后。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材料二的图示是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把红旗插上了你南京“总统府”,这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本题考查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霸王:指项羽。
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