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一场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全新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也亟需解决的有三点:一是信息化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师角色的顺利转换;二是如何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全力做好中小学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三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综合论述这三项新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指出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思想认识、教育观念的提高是应对这些新挑战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挑战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一、前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出现了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为主要信息传播手段的信息化教育。
所谓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在《信息化教育概论》是这样定义的: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和均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各种全新的挑战,要求我们的教师进行相应角色转变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进而有力的推动包括信息化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制度改革。
二、信息化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中,努力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才会真正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理论,总结出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三项新挑战:一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顺利转换;二是如何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全力做好中小学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三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一)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成功完成角色的转换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现代社会信息化教育在教育领域的成功引入和推广,对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信息化教育时代赋予教师角色以全新的内涵,中小学教师首先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要。
1、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知识、方法及信息的导航者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教育特点是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获得知识,由知识点的学习到知识面的掌握。
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完成由“填鸭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的转变,教师不止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功夫在课外对于教师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教学的过程也演变成引导和促进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及综合素养的导航者,是信息化教育教师角色转换的一大特色。
2、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是成功的信息资源整合者和教学氛围掌控者信息化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教学的信息容量远远大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很好的整合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还要成为一名教学氛围的掌控高手,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地鼓励、恰当的评价,深入地挖掘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及信息的高速发展。
3、由以往教材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激励人们拓展思想、开阔视野,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信息化教育环境要求每一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要有创新,又要有选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
(二)如何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全力做好中小学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是教师面临的又一新挑战。
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得到了空前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温总理也说:“国家之间的较量,关键是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美国指出“创新是美国的灵魂”,并制定了《“2061”计划》、《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国家创新启动计划》等系列措施;英国提出了《创新国家》战略;俄罗斯提出了“振兴俄罗斯行动”并指出再造一流大国,唯一的办法是创新;韩国也制定了“国家生存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和“KB21计划”(韩国21世纪人才计划)。
以上说明,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把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启蒙和扎好根基的重要作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
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看,中小学教育起着启蒙和扎好根基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育,从事创造性劳动所应具备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都应该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养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业水平和工作后的成材潜力。
只有不同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借助各种教育平台和教育理念贯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会取得实效。
3、信息化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广阔实用、方便有效的教育平台。
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我们的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这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广阔实用、方便有效的教育平台。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学习和尝试各种新的教育方法,让信息化教育为中小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
4、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的各种优势,做好中小学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信息化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创新型教师的努力和革新,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再一次指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之痛!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如果还是一味的停留在原来的教育观念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那么在他们培养下的孩子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概率将会非常小。
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为中小学教师充分吸收利用信息化教育的各种优势,努力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绝佳的契机。
换言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艰巨而迫切的新挑战。
1、从中小学阶段做起,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是中小学教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项教育使命。
我们以往的教育,过分强调了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教育。
尽管一直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如人意。
而信息化教育恰恰为此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整合大量鲜活的、极具教育意义又特别能震撼人心的教育信息资源,方便、快捷、高效地向我们的学生传递,这对于学生从小就开始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知礼、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公共意识等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具有的各种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
掌握和利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我们的基本目标,是信息化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2、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在中小学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健康的成长是中小学教师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需求,归根到底也是对教师教育使命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于中小学生各种各样的诱惑空前高涨,社会上由于教育不足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在当代中小学生身上时有体现。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盲目的崇尚自我、心胸狭隘,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缺乏爱心和正义感,缺乏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自我调节能力。
面对小小的挫折和不被理解,离家出走者、出手伤人者甚至于自残生命者时有发生,网络成瘾、学生暴力、早恋、青少年犯罪等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于丹说,今天这个世界我们面临着太多的迷惑、诱惑、困惑和疑惑,充天斥地一个惑字,古往今来,莫过于二十一世纪如此之多。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当今社会,“解惑”对于一名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大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中小学教师必须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名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身体。
信息化教育恰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够发挥好信息化教育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信息时代性强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和较满意的结果。
三、迎接新挑战的思路与对策(一)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需要,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1. 认真学习,积极应对。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各种不足,以积极的心态和刻苦的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才能为更好的推进信息化教育打好基础。
2.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应用、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要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3. 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除了个人的学习和努力外,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修,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4. 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属新生事物,发展中曲折和问题都在所难免。
然而信息化教育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支持、领导的重视、意识的转变,都将帮着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同时,完善的激励机制,又为信息化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争做创新型教师,全力做好中小学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而信息化教育恰恰是现代社会创新型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创新型教师在秉承传统教育各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同时,能够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动力。
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带给中小学教师不仅是挑战,还有不可多得的机遇。
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整合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学生视、听、思、想等学习潜能,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环境。
2、信息化教育更需要注重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这也是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