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0期(下转第49页)时代农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44卷第10期Vol.44No.102017年10月Oct.2017作者简介:荣伟(1981-),江西萍乡人,大学本科,讲师。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荣伟(,330039)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机器人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着,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利用机器人在制造、搬运等岗位工作,也让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根据机器人在其相关的岗位情况,在了解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到了90年代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是最早一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此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项技术结合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当代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为了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同时为了解决制造业的工业生产需求,提高生产质量等,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工作,也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我国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变迁,也基本实现了自主研发设计,促进了我国工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被世界所公认的制造业大国。
从2009年至今,我国机器人的市场就在不断的发展,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就超过了40%,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就已经占了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如今以清洁清扫等服务型机器人慢慢的走进群众的市场。
因此,掌握我国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非常重要,所以发展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是我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1.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根据以往的工业信息数据显示,早在2004年智能制造业和交通等方面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以机器人为主的人工智能制造业备受关注。
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各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过去站在制造业最顶端的企业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根据统计,一些外资企业在我国销售的机器人高达27000多台,比2016增长了20%;2013年我国市场共计销售机器人37000台,占领了全球总销量的五分之一,超越了过去的领头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根据国际制造业协会预测,在2017年,我国的机器人销售量有可能会超过13万台,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1.2国产工业机器人需向高端突破虽然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但是我国一直都没有形成自主品牌和具备一定技术要求的生产企业。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产业发展显得非常缓慢,并且技术不到位,根据过去的数据研究显示,当前国外的品牌机器人已经占领中国市场的90%。
同时我国生产机器人时,需要使用到的核心零件还是需要从国外购买,这让我国在技术方面就已经被别人远远的超越。
根据数据显示,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我国企业处于下游状态,需要通过购买国外的零件,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生产,从而产生利润。
显然长期落后于别国,但是在如今国内制造业市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刻苦研发,争取早日实现机器人核心零件的供应,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3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特点(1)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又带动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一些大型汽车企业以自动化程度高、创新技术强等优势,带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量。
(2)我国经济发达的重要地区也是推动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
所以其主要的使用地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这些地方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就已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3)国内一些合资企业和外企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用户。
因为这些企业的运作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在这方面的需求量也就相对多。
(4)人工费用不断增加,也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让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使用工业机器人来完成生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业的工作人员由原来仅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对生活条件、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例如,焊接、搬运等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累且较差的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所替代。
2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近些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推动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科技部门通过自主研发,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不断创新,终于在其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总体来说,一些大型的企业也可以生产出机器人的关键零件,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国现已经研发出喷漆、装配等非常多的工业性机器人。
少部分的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已经掌握了控制机器人的制造技术和驱动系统的硬件生产技术等,其中的编程技术和最核心的技术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国际的生产水平,这些技术的创新已经证明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在世界智能生产业上的地位。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方案在“十五”期间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也打破了传统技术。
虽然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但是都是使用进口机器人,这让工业型机器人在市场上462017年第10期机电技术使用与推广(上接第47页)(上接第46页)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了众多经济利益内容,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支持,因此其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各家电子商务平台要高效发挥出数据加密技术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平台用户个人身份证验证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通过设置多重标准合法维护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避免用户数据被网络不法分子所盗取利用。
比如,我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就通过利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提高了用户的个人账号安全性,无论是账号登录、消费支付,用户都必须输入自己设置的正确密码,这样一系列的加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防止个人数据资料的外漏传播。
(3)数据加密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在经济市场中企业为了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往往会在内部科学局域网,主要用来展开各部门的交流会议,会议内容会涉及到各种公司各项数据资料,所以也必须做好数据加密安全保护工作。
数据加密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工作内容是通过将各项传送数据有效储存在内部路由器设备中,而路由器设备往往都具有加密功能。
企业在利用加密后的路由器进行用户信息数据发送时会自动保存数据,并且接收到外部加密文件后也能进行自动解密,这样不仅确保了传输数据过程的安全可靠性,还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工作效率。
4结语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为人们工作生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之处,为了确保计算机网路通信的稳定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要积极开发设计出各种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数据保密水平,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发展创造出更多现实价值。
计算机市场用户和企业则要学会掌握利用各种数据保密技术,注重对计算机软件、局域网的安全保密设置工作,避免个人数据信息或者企业数据资料被不法分子所盗取,从而切实维护好个人与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1]李海华.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探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149-150.[2]黄紫颂.浅谈数据加密技术在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2657-2657.[3]李幼放.浅谈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65-68.的竞争越来越热烈,我国相关制造业也将与国际接轨,投入到国际分工工作的强大挑战里,这也是实现推进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和生产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科研人员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把研发机器人的重点转移到智能化上,让机器人实现智能化作业,这也将会成为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并且在未来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技术水平。
3结语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和国产机器人在实际操作岗位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特点和当前机器人的技术创新问题,最后对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做了推测,让我国相关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智能化,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将会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1]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 ].机械工程学报,2014,(5)135-136.[2]孙英飞,罗爱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4):22-23.[3]蔡自兴,璠郭.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若干问题[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6):45-48.[4]赵臣,王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5,(4):88-90.4结语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机器人销售量将会以10%的速度上涨,我国等一些制造大国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从区域来看,我国将会持续保持这一地位。
当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劳动者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为我们带来一些新型岗位。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并没有产生劳动者失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需要经过一些培训或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很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当工业机器人在进入到企业代替劳动者的岗位之后,劳动者因为满足不了新岗位的要求,失业的情况就会产生。
参考文献[1]刘振友.互联网+:助推传统行业弯道超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2]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 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经济纵横,2013,(1):56-58.[3]张亚斌,马莉莉.大数据时代的异质性需求、网络化供给与新型工业化[J ].经济学家,2015,(8):33-35.[4]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 ].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56-159.[5]杜传忠,杨志坤.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123-124.[6]冷单,王影.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案例研究[J ].经济纵横,2015,(8):456-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