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改革调研与分析报告一、专业分析1.行业现状根据统计,我国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30多万家,其中一、二类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员约500万人以上;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刷新全球纪录。
2012年,汽车产销分别为万辆和万辆,同比增长%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预测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为2000万辆,年增长%,汽车工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GDP约占全国的20%,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最具规模和市场潜力的区域。
汽车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到2012年长三角地区汽车产量将超过400万辆;汽车销量的增加带动的汽车后服务市场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其折射出来的巨大活力和潜力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椐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亿人,其中汽车亿辆,汽车驾驶人2亿人。
江苏机动车保有量达万辆,同比增长%。
预计今后几年将以15%的速度增长,汽车销量的增长带来了对汽车售后市场人才的巨大需求,汽车维修类人才已被列为国家急需培养的紧缺人才之一。
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的扬州市, 2012年底拥有的机动车数量为352041辆,比上年增加了8万辆。
从2007年到2012年的6年间,扬州市新增汽车241893辆,较2006年底增长了两倍多。
近6年来,扬州市汽车上牌量也是逐年上升、高速增长。
近3年,每年的上牌量都保持在5万多辆的高位上。
扬州地区现有汽车维修企业500余家,各品牌汽车专营店、4S服务站、快修店、汽车交易市场星罗棋布,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人员年需求在1000人以上。
目前,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技术水平及数量远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要求。
汽车电子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养维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检测与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新型应用人才。
2.工作任务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高技能人才,在正规汽车4S店,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隶属“服务部”,“服务部”岗位设置基图1 汽车4S店服务部岗位设置根据我校汽车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主要面向“机电技工”岗位,后期(毕业后半年至两年)发展的目标岗位为“服务顾问、索赔员、质量检验员、工具/资料管理员”,终极(毕业两年后)目标岗位为“服务经理、技术经理”。
根据企业服务管理相关文件,总结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即岗位职责),见表1。
某高职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表1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汽车机电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的所有岗位中的基础岗位,根据企业需求和用人的实际情况,将“汽车机电维修”作为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能力作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3.能力分析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运输企业和汽车性能检测站等汽车技术服务的基层单位,对应的岗位群有:汽车机电维修或技术主管,车辆技术管理员或技术主管,车辆检测工或技术主管,车辆维修检验员或技术主管,汽车检修设备技术主管。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能力、汽车维修质量的检验能力,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汽车理论知识和汽车维修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熟悉汽车驾驶并考取驾驶执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见表2。
表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4.课程结构分析根据本专业面向的岗位要求,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初步构建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并根据本专业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结构分析过程见表3。
表3课程结构分析汽车维护作业汽车零件检测分类汽车总成部件检修总成的大修汽车总成竣工验收诊断与排除汽车故障运用仪器仪表对汽车进行检测★《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基础》《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发动机拆装与调整》《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汽车钣金与焊接实训》《汽车养护》《汽车维修综合实训》《汽车维修中级技能实训》《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实训》《顶岗实训》《毕业设计》《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维修企业管理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营销、保险与理赔能力汽车营销理论知识汽车营销能力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汽车保险与理赔能力《汽车营销》《二手车鉴定与理赔》汽车理论知识和汽车维修知识发动机原理知识汽车理论知识汽车合理使用知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外语阅读能力英文汽车维修资料阅读基本能力《英语》基本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培训能力和合作意识公共选修课其它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两课》《体育》熟悉汽车驾驶,考取驾驶执照汽车驾驶能力课外时间完成二、课程体系开发模式课程体系开发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程体系开发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课程体系开发要依据专业及课程类别与服务面向的不同进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要遵循时效性原则。
1.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描述组织本专业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针对汽车后市场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描述见表4。
判断工作中对安全和健康有危害的因素并采取措施采用劳动保护、事故和火灾预防措施描述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行动和急救措施描述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行动和救火措施采取避免环境污染的措施准备、计划和确定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所需原料、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时间准备任务相关的零件、材料、工具和辅助设备准备工作场所协调使用工作所需的工具、仪器和设备识别故障零部件,并分析原因分析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措施团队工作任务分配检查、评估、记录工作结果,并且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采用符合要求的工作方法和设备检查、分析并记录工作中误差和缺陷产生的原因不断改进工作过程应用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检查、评价个人和同事完成工作的结果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估计测量误差检测电器元件的电信号,并进行分析和记录目视检查电器线路和线路接头有无机械性损坏检查电器元件、线路和保险的功能检查机械零件的尺寸误差和配合误差测量温度、压力等物理量并记录结果分析评价生产成本使用通讯和信息系统获取资料编辑、传递、演示和记录技术信息使用仪器设备,读取检测数据识别车辆、系统和零部件读识机械零部件图,绘制草图阅读与应用汽车维修和设备使用手册阅读和应用汽车结构原理图和电路图应用交通安全法规收集并合理考虑客户愿望和信息给车辆维修客户分析车辆故障及维修工作给车辆维修客户提出维修建议与材料、设备供应者的信息交流回答客户咨询的问题遵守安全操作规定阅读、应用和解释汽车使用说明书驾驶操作汽车操作汽车上的信息、舒适、娱乐、安全等系统识别对汽车及其系统有潜在危险的操作注意工作中的安全按汽车生产商规定进行维护记录工作内容检查、添加、更换液体运行材料,正确处理废弃液体材料检查、必要时坚固外部连接件检查、必要时调整配合件间隙和传动装置松紧度检测、必要时调整轮胎气压分析检查结果并确定维修措施拆卸、分解汽车零部件清洁、检查、保存汽车零部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组装、调试汽车部件组装、调试汽车整车识别并确定故障现象操作诊断仪器和设备分析检测结果并确定故障原因,确定维修措施撰写故障诊断报告,并评价维修结果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文件改造汽车局部结构加装汽车附件或设备,并指导客户操作告知客户法律许可规定操作车辆使之处于安全检查的规定工况检查并记录规定的安全检查项目分析检查结果,诊断并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维护和调试汽车维修设备2.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调研分析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研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切入点,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开发、整合课程,形成由专业能力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详见人才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描述(1)课程体系要求,基础必修课以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为核心,专业必修课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获得“汽车维修工”证书为核心,专业限选课以提升、拓展学生专项能力为核心,公共任选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2)制定课程标准,建设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使学生达到社会需求的职业标准;(3)建立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的长效机制,形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课程体系并建立课程标准、通过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教学效果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实施模式1.课程教学实施设计原则(1)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项目课程按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中级、高级,分别在一、二、三学年完成;(3)考虑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课程序化体现由易到难、不断提高的过程;(4)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5)以学习任务牵引理论的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6)考核过程重视学生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2.整体教学实施模式设计(1)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本课程具体项目的确定是我校专业教师到多家企业调研并与多名企业专家,在参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汽车技术发展状况,对岗位能力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形成的。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设计教学单元。
基本思想是:确定的学习单元要与学生将来具体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即工作过程需要什么任务,课程中就开发什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