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公司概况 (2)第二部分产品及工艺管理 (4)第三部分生产管理 (8)第四部分其它部门的工作 (16)1、XXXX公司财务部的工作 (16)2、信息部的工作 (16)第五部分结论 (18)速达软件比较 (20)第一部分公司概况威海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公司)地处山东省威海市。
是一个产品名称生产的专业厂。
目前有职工15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11名,其余为车间生产工人。
中国对外开放,使中国经济并入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
由于威海首先对韩开放距离韩国很近,具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又胶东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优秀且低廉(相对韩国而言)的竞争优势,使世界产品名称生产基地在80年代由韩国、台湾转移到中国,主要是威海地区。
目前威海地区产品名称生产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围绕产品名称及其配套产品形成了百余家企业。
这些企业大的4000多人,小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作坊。
XXXX公司xxx董事长是一位以诚为本,颇具眼光的企业家。
1998年成立XXXX公司迅速发展至今以产品档次较高、质量好,使产品畅销欧美。
李先生居安思危,看到了行业的巨大机会,也看到暗流潜生的市场危机。
几年来潜心研究具的同时,注意ERP的动向,下定决心以贯彻应用ERP思想,提高企业的素质,脚踏实地地把事业作大。
该企业是一个民营企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采取管理人员集中办公,没有设过多的科室,但每个人分工是明确的,组织结构如下所示:总经理技术开发部生产部财务部进出口部信息部总务部一二三仓车车车间间间库●技术开发部有一名科长及一名技术员,负责试制新产品(按用户订单及样品)。
产品投产时负责设计资料、工艺资料的制定工作。
●生产部根据订单安排购买配件及生产工具(由厂长兼任市场采购)及购买辅料(由采购员办理)。
安排车间生产。
●财务部进行集成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
●进出口部负责进出口业务。
●信息部一人接电话输入订单(单据凭证),一人管理计算机运行。
●总务部负责人事、维修、门卫、食堂、电工、汽车司机(兼采购)。
第二部分产品及工艺管理这部分工作是由技术部承担的。
1.产品的来源及形成商品的过程产品名称的生产是由代理商(或中间商)向生产公司提供资料及样品,制出样品交给代理商。
双方认同后,代理商发出订单。
生产公司组织生产,按期发货。
XXXX公司就是一家接到订单,然后安排生产的公司。
目前韩国昌泳、海龙两个中间商向其订货。
2.产品的基本情况XXXX公司的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每年都要新设计一些产品,淘汰一部分中间商删除的产品。
常年生产的品种约100~200种。
产品分为手竿、海竿、插接竿、实心插接竿四大类。
每种竿包括的物料如下:●手竿约10余种。
●海竿约15种左右。
●插接竿20种左右。
●实心插接竿10余种。
3.产品的结构渔具的产品结构较简单。
典型的BOM表如下:(以WE200-8’0”(2002)为例)层次物料号物料名称单位数量类型1.. A竿件 1 M.2. FR174 A竿件 1 M ..3 玻璃布M20.157 B .2. BSET10-3.4尖子件 1 B .2. BSEG10#件 1 B .2. BSEG12#件 1 B .2. BSEG16#件 1 B .2. BSEG25#件 1 B .2. RP 件 1 B .2. 挂卡件 1 B1.. B竿件 1 M.2. FR014 B竿件 1 M ..3 玻璃布M20.53 B .2. BSEG 件 1 B .2. HOOK7#件 1 B .2. 前发泡27x30x100 件 1 B .2. 滑轮座件 1 B .2. 后发泡30x260 件 1 B .2. WC 件 1 B .2. RBC 件 1 B .2. 圆标件 1 B可看出典型产品是三层(含材料层)结构4.产品的加工工艺产品名称的生产流程如下:成型表面加工组装。
流程的三项内容分别在一、二、三车间内完成。
●成型工艺包括裁布、卷管(用模具)、固化(电炉设备)、脱芯(取模具)、粗磨、精磨、底漆、水磨等17道工序。
●表面加工工艺包括面漆、喷涂、印刷、罩光漆(以上各道工序均有烘干)、修口等10道工序。
●组装工艺包括粘尾件、缠线、对导眼、段涂、UV、组装、包装等10余道工序。
可以看出产品名称的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很清晰、流程较短,无多工艺路线等现象,很适合应用ERP软件排列加工件生产周期。
5.产品设计与工艺制定方面的基础工作情况XXXX公司技术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产品试制:接到中间商提出的要求及样竿经过多次试制。
定型后,完成设计资料。
●接到订单后进行生产前的技术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裁布尺寸计算表(包括下料图、模具代号及参数、用料计算)➢组装图(包括组装的全部物料、组装示意图及喷涂要求)➢辅料(一车间)用料表➢辅料(二车间)用料表➢配件计算表➢价格计算表实际这些资料包括设计及材料定额两部分内容。
发放的范围如下:6.按实行ERP的要求对技术工作的建议经XXXX公司的努力技术资料已经完整,可以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但按管理信息系统及ERP的实施要求有以下建议:●建立产品、零部件、配件及辅料的编码系统。
我们请技术部试着画出WE200-8’0”产品的BOM表,发现有零部件物料编码不能添齐的问题。
建立物料编码系统这是一项ERP基础工作。
●建立技术资料的发放、回收及有效性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资料发放登记簿,应有一个收领签字纪录。
领取人妥善保管技术资料,技术部变动资料时应按领取记载逐份修改。
如果变动很大,需要重新发放资料时,应回收旧技术资料。
以防误用旧资料造成损失。
第三部分生产管理生产管理部分中包括:计划、采购、工时定额、生产、仓库、统计等管理内容。
XXXX公司主要的管理工作都在生产部所管辖范围内进行。
所以我们首先说明一下该公司的管理流程。
见图1。
1.XXXX公司生产管理系统流程说明●订货计划的产生:信息部接到韩国中间商的订货单,复印两份。
一份交总经理,一份交生产厂长。
同时将订单输入电脑中,可通过联网供公司有关部门查阅。
如果决定安排生产,则由生产部将该订单所需求物资列入订货计划中。
因为接到订货的产品均经过技术部试制定型,如果没有钓性等参数重大改变,就不再通知技术部。
有变动则通知技术部改动设计。
●物资采购的过程:渔具生产中,物资采购周期最长的是日本生产的配件及辅料。
周期为2个月。
其次是威海之外地区生产的配件及辅料,本地生产的物资周期为一至二天。
在物资采购中,XXXX公司实际是按提前期进行签订合同及市场采购。
配件类货物到达公司,办理入出库手续(由三车间主任办理)。
本地可以买到的辅料(油漆等)则由生产车间根据库存、生产任务提出采购申请。
由生产部采购办理入、出库手续(由采购员办入库手续、由车间主任办出库手续)一次转交车间保存及使用。
●生产工具的准备:产品名称生产中关键工具是模具。
模具的价格较贵(约500元一根),模具的数量决定每个批次生产产品名称的数量。
在交货期与成本之间平衡,决定是否购置新的模具,以及购置多少数量。
这是生产准备的主要内容之一。
●月度生产计划的下达:待某个订单的全部物资及生产准备都完成后,根据交货期的要求,将该订单安排进月度生产计划。
生产部将三个车间视为三个工作中心,计划中规定了每个订单号在各个车间的开工日期及完工日期。
一、二车间,二、三车间的交接日期。
所谓的“月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滚动计划。
它的运作很符合MRPⅡ主计划安排的要求。
●一车间生产过程:一车间的主料是玻璃丝布或碳素布,这两种布储存条件很严格。
因此在开工的当天将布发到车间(其它物资稍早已到达车间)。
一车间的任务是成型:将布制成产品名称的半成品(竿体毛坯)完成喷漆前的全部加工。
瓶颈工序是模具的数量以及电炉的容量。
一车间的半成品可以适量存储。
这为计划安排提供了灵活性的余地。
●一车间、二车间半成品的交接:车间设统计员负责半成品的交接,及生产报表的填报。
一车间统计员填写“一转二车间生产进度表”。
这实际是半成品交库单。
只不过实物大多不入库而转交二车间。
当然有一部分竿体毛坯超前储存在一车间半成品库中,这是生产安排上的需要。
同时二车间统计员将接转数填入“二车间生产进度表中”。
●二车间生产过程:一车间的半成品(竿体毛坯)转到二车间经过表面加工的10道工序,成为竿体成品(零件),待转三车间组装。
二车间的竿体成品(零件不允许储存),只有接到订单才能安排二车间的生产,产出的成品竿体紧接着就要分批转到三车间组装。
二车间生产的瓶颈是烘干炉。
●二车间、三车间竿体成品(零件)的交接:车间统计员负责竿体成品(零件)的交接及生产报表的填报。
二车间统计员填写“二转三车间生产进度表”。
这实际是零件交库单。
只不过零件不入库而转交三车间。
这是一个虚拟库。
同时三车间统计员将接转数填入“三车间生产进度表”中。
●三车间生产过程:二车间的竿体成品(零件)及外购配件到达三车间后,进入成品组装过程,该车间组装后的成品经检验后包装装箱待发运。
●办理出口手续出货发运:该项工作由进出口部完成。
2、设备情况:公司形成两条生产线(还有一部分设备不够一条线,可称为半条线)。
这两条线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
●六个烫芯案●三台卷管机●三台缠带机●四台固化炉●一台烘干炉●一台UV设备(紫外光固化设备)。
3、生产特点:XXXX公司的生产类型属于中小批量重复生产型。
一旦生产线确定,生产能力也就确定。
该公司具有年产20万套产品名称的能力。
(大约40万根单节产品名称)该公司生产中有以下特点:●生产任务不均匀,受国外客户需求的影响,一般在每年的12月、1月、2月及3月形成旺季。
按生产能力来看每月生产4万根单节产品名称为正常。
实际上最高生产月份曾达到12万根单节,是属典型的潮汐波动型。
生产流程中有明显的关键工序。
在渔具生产过程,即便投资较大的固化炉、烘干炉等设备有与公司总体要求匹配的生产能力,也要受制于“模具”。
产品名称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是成型:用裁好的玻璃丝布或者碳素布在模具上卷管、固化(在固化电炉中)及脱芯(取模具)。
其中挂炉、固化、出炉需要120分钟(炉中90分钟)。
这里用到的模具价高(约500元一根)因此不能任意外购。
每个工件独占时间长。
因此在MRPⅡ应用分析过程中,可把其视为“设备”。
现将其模型设计如下:以碳素布为例,设有一台固化炉工作。
该炉一天可固化五炉。
如图2所示:图2➢图2中:工作中心1定义为裁布;工作中心2定义为“用模”包含:从擦脱模剂、擦树脂、烫芯、卷管、缠带、挂炉、固化、出炉、到脱芯全部时间;工作中心3定义为固化。
➢参数说明:T为工件通过工作中心的工作时间(含准备、等待、加工等)。
T1、T2、T3分别为三个工作中心的工作时间。
m为某一时段所需模具的种类。
N为某种模具的数量。
N1、N2、…、Nm分别为第一种、第二种、…、第m种模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