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票三种人安全培训
违章分析1
某变电检修班组在变电所进行清扫工作,一检 修人员被安排到66kv避雷器上进行清扫工作,该检 修人员接到任务后爬上避雷器,并将安全带牢固地 绑在避雷器上中段结合部,之后开始至上而下擦拭 避雷器,直到工作结束。
该检修人员发生了哪些违章行为?
检修人员违反了安规热力.机械部分第631条、 632条、581条、634条的规定。
4.3不需要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措施的检 修工作;
4.4在设备、系统外壳上的维护工作,但不触及设备的转动或移 动部分。
5.热控工作票 5.1热控人员在汽轮发电机组的热控电源、通讯、测量、监视、
调节、保护等系统及设备上的工作; 5.2在热控电源、通讯、调节、保护以及联锁等系统及设备上的
二、工作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1.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 1.2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
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 1.3需要运行人员停电做隔离措施的工作。 2.电气第二种工作票 2.1在变电站、变压器区域内进行的动土、植草、粉刷墙壁、
事故案例1
简要经过:
某年3月16日下午,某厂在除尘器6米平台上安装 设备时,切割一孔洞(2米×3米),未加装临时围栏。 作业中,在将设备向已开好的6米平台孔洞移动时, 设备的一角触到钢结构支柱,无法继续下方。作业人 员加设手动葫芦以调整设备的位置,李某在用钢丝绳 绑缚时,钢丝绳突然弹开,退后躲闪时一脚踩空,从 平台孔洞坠落,造成左锁骨骨裂。
1、安全带不能系挂在避雷器上; 2、该检修人员不能爬上避雷器工作; 3、安全带(绳)应挂在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 带用的钢架或钢丝绳上,并不得低挂高用;
4、禁止系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如避雷器、 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等支持件上]。 5、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拦杆的脚手架上工作, 高度超过1.5M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措 施。
《安规》(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第51条、6条、 17条)规定:
1、工作班成员的安全责任:认真执行本规程和现场安 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并监督本规程和现场 安全措施的实施。
2、临时工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随同 参加指定的工作,但不得单独工作。
3、高压室的钥匙至少应有三把,由配电值班人员保管, 按值移交。一把专供紧急时使用,一把专供值班员 使用,其他可以借给许可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 和工作负责人使用,但必须登记签名,当日交回。
事故案例2
简要经过: 某年11月1日上午,工作负责人在办理工作票准
备进行变压器清扫工作,工作班成员马某擅自拿着钥 匙打开变压器室大门,工作班成员邓某(临时工)进 入现场后,爬上未停电的变压器开始清扫,触电身亡。
原因及暴露的问题 1、工作班成员马某严重违章,在工作票尚在办理中,
就擅自拿着钥匙打开变压器室大门,带领邓某进入工 作现场,且未制止临时工上变压器。 2、工作负责人未交代作业风险和防范措施。 3、工作班成员邓某安全意识匮乏,对作业风险不清楚。 4、运行岗位钥匙管理混乱。
3.熟知并正确执行危险点分析卡中所制定控制措施。 4、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
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5、工作中与工作班其他成员相互关心、监督安规的
执行和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
事故案例3
简要经过:
某电厂锅炉检修人员在1号炉A磨煤机出口管道 内进行防磨衬板焊接工作。李某在管内施焊1.5小时 后感到烟大,让张某拔下割把上的氧气管通风,约 5分钟。继续工作时,李某左手手套着火,并迅速 蔓延,爬出人孔时棉衣裤已着火,最终李某因伤势 过重死亡。
2.一级动火工作票由申请动火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发, 消防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运行值班负责人(或该 部位、场所所属管理人员)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值长(或 该部位、场所所属管理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批准 。
二级动火工作票
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使用二级动火工作票
1.二级动火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为15天。二级动火工作 在每天动火前必须重新检查防火安全措施并测定可 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可燃蒸气含量或粉尘浓度,合 格后方可重新动火。首次测量结果填写在票面上, 以后的测量结果应设附页填写,格式与票面一致。
动火执行人职责
1.动火前必须收到经审核批准且允许动火的动火工作 票;
2.按本工种规定的防火安全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3.全面了解动火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在规定的范围内
执行动火; 4.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清理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事故案例5
简要经过:
某电厂二期脱硫工程烟囱防腐内筒110米平台进行施焊 操作,加固内筒止晃装置。15时35分监护人员发现烟囱玻 璃钢内筒95米左右处的外壁岩棉及化学黏合剂起火,因距离 着火点较远,随身携带的灭火器无法将火扑灭,立即通知烟 囱内作业人员撤离并报警。由于火势加大,在175米平台进 行施工作业的6名人员,只有2人安全撤离到地面,1人失踪, 3人被困烟囱顶部,17时许,1名被困烟囱顶部的施工人员, 因安全带被烧断,从180米高空坠落地面当场死亡。18时30 分,烟囱内部明火熄灭。经多方救援,另外2名受困人员被 成功解救到地面。
3.2需要运行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 安全措施的工作。
3.3有可能造成检修人员中毒、窒息、气体爆炸等,需要采取特 殊措施的工作。
4.热力机械第二种工作票
4.1不需要将生产设备、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的检修工作;
4.2不需要运行值班人员采取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联系的 热力系统的检修工作;
该班长违反了哪些规定?
1、该工作未执行工作票;
2、工作前未详细核对电缆标志牌、未做相关的安全 措施;
3、未认真履行班长职责,未组织工作班组成员学习 具体工作的危险点,开工前,未认真检查控制措施 的落实;
4、布置工作任务的同时未详细交代安全措施和注意 事项。
四、动火工作票规定
1.动火工作票使用范围:在重点防火部位(即禁火区) 进行明火作业均应使用动火工作票。防火重点部位 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 响大(以下简称“四大”)的部位和场所。
❖ 工作票签发人的职责
1.在点检签发人签字前,工作票签发人是工作票是否合格的责任 人,并对工作负责人进行考核。
2.审查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是否进行了危险点分析工作。 3.审查工作票中安全措施和危险点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和完善。 4.审查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成员人数和技术力量是否适当,是
否能够安全地完成工作。 5.经常到现场检查工作是否安全地进行。 6.审查工作票时,必须检查作业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否齐全、正确。
签发工作票的同时签发《危险点控制措施票》。 7.多班组配合工作时,负责组织各班组按照《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工作手册》,结合具体工作的特点,补充和完善危险点分析 与控制措施。
工作班成员应负的安全责任
1.认真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和现场安全措施;
2.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全措施、工作中的危 险点,并履行签名确认手续;
8.正确执行“检修自理”的安全措施,并在工作终结时恢复 检修前的状态。 9.工作人员变动是否合适,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10.办理工作票前,结合工作内容和环境,按照“四不伤害” 的原则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危险点分析。根据危险点内容及其 控制措施,填写《危险点控制措施票》。 11.开工前,认真核实危险点控制措施,组织工作成员学习 并亲自签名。 12.工作中,监护和检查工作人员落实危险点控制措施。 13.终结后,对工作的危险点控制措施进行总结。
工作负责人 工作票签发人 工作班成员安全培训
2014年5月23日
目录
一、工作票中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 二、工作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三、班组长的职责 四、动火工作票规定
1、一级动火工作票 2、二级动火工作票 3、动火工作负责人安全责任 4、动火执行人职责 五、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六、事故原因分析 七、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热控工作票,需要当班值长批准。 5.3运行人员根据工作票实际工作的需要及《危险点分析及预控
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机组 掉闸的工作,当班运行人员应做好事故预想,明确操作步骤,
并经过值长审查批准后执行。
三、班组长的职责
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组织班组工作人员按照本单位 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手册》,认真分析设备系统 运行方式、工作环境特点、参加工作人员的精神状 况,对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
知识点:
1、工作票办理完毕,工作负责人和运行许可人共同到 现场核实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作业。
2、非运行人员不得配置配电室、变压器室等工作场 所的钥匙。
3、工作票办理完毕,运行人员方可打开配电室、变 压器室等工作场所大门,不得将钥匙交给他人。
4、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代作业风险 和防范措施。
原因及暴露的问题
1、临时开的孔洞未设临时围栏。 2、工作负责人监护不到位。 《安规》规定,工作负责人应正确地和安全地组织工作;
对工作人员给予必要指导;随时检查工作人员在工作 过程中是否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知识点:1、临时开的孔洞应加装临时围栏。
2、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 责。
一、工作票中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
工作负责人的职责
1.在工作票签发人签字前,工作负责人是工作票是否合格的责任 人。
2.正确和安全地组织工作。 3.工作前结合工作内容,召集工作成员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控
制措施,并负责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且在危险点控制措施票上 签字,对危险点分析的全面性、控制措施的正确性负责。 4.负责工作所需工器具的完备和良好。 5.负责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与工作许可人共 同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得以落实。 6.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安全和技术指导。 7.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检查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