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ppt
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ppt
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2)教学过程的设计 C、生活情境法
4.1正弦与余弦(一)
(一)新课引入 问题一、
每位同学都参加过升旗 仪式,当你站在国旗下时, 你想过如何求出国旗的高 度吗?
D、实验操作法
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
(1)请画含30 °角的直角三角形.
八(下)(四) 相 06.6 似图形
九年 级总 复习
视图 二次函数
06.6 05.4
十四中 七中 十七中
黄坚 妮
李碧 芸
常梅
四中 黄涛
《数学》(八年级 下册)
说课人: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黄文宁
封面
2、明确有效渐进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6)分层施教原则
八(上)P166 一次函数的 05.12 应用
八(下)P18 一元一次不 06.3 等式与一次函数
十三中 七中
张勇 李碧芸
九(上)P44 反比 0 5 . 9 十七中 常梅
例函数应用
.
九 ( 下 ) P83 车 轮 06.2 十七中 常梅
空
为什么是圆的
间 七(下)P159 图案 05.10 清风 赵 梦
1、以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及 调研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有效教 学方法及策略研究的专题实验
类型 内容
上 课 时 上 课 学 负责人
间
校
数 与 七(上)P44 有理数的加 0 5 . 1 0 四中
式
法
.
黄涛
七(上)P168 打折销售
05.11 十七中 常梅
七(下)P176 速度的变化 05.12 十六中 张淑芳
四、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 思考与运用
(一)构建初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 略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准备策略
2、实施策略
3、评价策略
(二)专项思考,提高有效课堂 教学的针对性
1、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 效性的思考
(1)教学准备的设计 ①信息收集
②整体构思 A、明确教学目标 B、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C、注重学习活动方式
③训练设计
A、辩思性训练 B、合作式训练 C、模仿性训练 D、自我式训练
④小结设计
A、自述式小结 B、引导式小结 C、问题式小结
(3)教学反思的设计
①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目标
②研究的主题
③研究的内容
自学——辅导、引导——发现、 讨论——交流、实践——探究、 质疑——讲解、活动——合作、 练习——矫正、反馈——小结。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 研究方案
2、新课程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研究实 施方案
①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目标 ②研究的主题
③研究的内容
与 设计
兰
图 形
八(上)P88 平行 05.9 十六中 张 淑
四边形的判别
芳
八(下)P135 图形 05.6 五中 的放大与缩小
曾碧 霞
九(下)P1 证明
05.9 外国语 杨 顺 华
七(下)P159 游戏 06.1 一中 公平吗
伍党 生
统 计 八(下)P159 频数 05.6 五中
与概 率
与频率
曾碧 霞
看到了,他没有按照同级运算时应该从左 到右顺序进行。把它改过来!结果和原 来一样吗?
这式子中一堆括号,怎么办呢?
小学就已经学过: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 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总结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
(2)教学过程的设计
①导入设计 A、旧知引入法 B、问题解决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
教学班级: 初一181班 十六中: 何小强
请 我这样计算正确吗?
给
出
正
确
的
解
答
过
错误
程
理由:加减法与乘方的运算顺序错误
总结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再看这一题,哪里有错,你能看出来吗?
(5)教学方法运用问题 (6)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 (7)教学评价问题 (8)学生学习的评价问题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 研究方案
1、新课程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研究实施方案
2、新课程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实施方案
3、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测评研究 实施方案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 研究方案
1、新课程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研 究实施方案
(2)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角所 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 系?大家能回答我吗?请动手一试。 (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推测, 比如:测量、折纸、割补图形)
②提问设计
A、问题的提出要具体要符合学 生的认识水平 B、问题的表达要简洁明了
C、善于发现问题后的问题 D、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焦点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调研与分析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调研与分析
1、教学的现状 2、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主要因素
2、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主要因素
(1)教师的认识问题
(2)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3)教师教学行为问题 (4)教材处理问题
2、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主要因素
九(下)P174 游戏 0 5 . 1 十 七 常梅
公平吗
2
中
八(下)P124 测量 05.6 实 践 旗杆的高度
与综
合
清风
赵梦 兰
复 习 七(上)(三) 字 05.11 课 母表示数
八(上)(三) 图 05.12 形的平移与旋转
十三中 二附
张勇
沈海 歌
讲 评 七(上)(五) 一 06.1 试卷 元一次方程
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桂林市第十六中学 张淑芳
一、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解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二)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二)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1、有效教学的体现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3、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4、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5、知识建构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6、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7、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我要学,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能力 ——我能学,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过程中学会学习——我会学。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 研究方案
3、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测评研究实 施方案 ①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示范课 ②编印新课程的检测题 ③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三、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