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
的第5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
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
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
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

经过前
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
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
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
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

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
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
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
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简易电路检测器、不同材料的物品(含木材、金属、塑料、布纤维等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小组实验时,电路出现故障后正在用电路检测器,琪琪拿着一根导线说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露出金属芯。

问题:塑料不能导电吗?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各种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
出示:导线实物和放大图。

提出:导线由金属芯、塑料外皮组成。

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的塑料。

问题: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吗?交
流:从导线中的金属、塑料两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方面进行讨论。

任务: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提示: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属于导体,极不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

要求:每个材料的检测至少两次,检测一次记录一次。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汇报:根据实验结果将不同的材料分别归类,找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正确检测并判断进行评价。

2.活动2:安全用电
出示:使用电的场景和用电器的图片。

提出: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松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而高压电更是具有危险性,更加需要注意。

出示:教科书中的两个场景图。

问题:为什么要按照图上的做法呢?
交流:能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讨论。


务: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对图示的5种不同的用电情境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

交流:能进一步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判断。


价:根据是否判断准确进行评价。

拓展: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要求: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2、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的。

4、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5、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二、判断题:
1、利用土电话通话主要是利用空气传播声音。

()
2、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3、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

木材塑料
极不易导电:
绝缘体
导电性能
金属陶瓷布纤维橡胶……

容易导电:导体……
()
4、在真空环境下,玻璃钟罩里闹钟响在外面也听不到声音。

()
5、在月球上,由于四周非常寂静,所以不用大声说话我们都能听见。

()
三、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2、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闹钟装入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里,这时你还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吗?如果能的话请你写出小闹钟声音传播的路线。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空气无线电设备
2、气体固体液体真空
3、四面八方
4、桌面
5、月球上没有空气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我们也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

它的传播路线图是: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练习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有的被()和()覆盖,有的()着。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岩石都是()的,所以像砖头一类的物质就()岩石了。

4、岩石的分布是()的。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的不同特征。

例如,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和(),用手触摸岩石,感受其表面的()。

用钥匙刻画,如果只留下浅浅的痕迹,说明这块岩石比较()。

二、判断题。

1、岩石的表面都是粗糙不平的。

()
2、有的岩石呈透明状,经过加工可以做成装饰品。

()
3、岩石的种类繁多,颜色、形态、结构各不相同。

()
4、为了观察岩石,我们可以随意采集。

()
5、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等特点。

()
三、简答题。

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土壤植被裸露
2、颜色软硬花纹
3、天然不是
4、广泛
5、颜色纹理粗糙程度硬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相同: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

不同:形状、颜色、光泽、透明度、软硬、轻重、花纹、大小、光滑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