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30卷第6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6月765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韩丽彤吕琳琳李晶武赵伟白云洋韩静艳李海杰张婷婷[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共4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接受检查的机体运动功能正常患儿45例,设为对 照组。

对比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儿童 自我意识量表,评定患儿心理状态;使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定患儿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 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ISLQ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矛盾性会使青少年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处于敏感、消极状态,降低其生活质量,提议患儿家属对该问题改进。

[关键词]家庭环境矛盾性;青少年抽动障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 1434. 2019. 06_ 065抽动障碍是以发病群体集中于青少年儿童的慢性神 经精神障碍。

该疾病发病快速、无规律且非自主性,主要 症状表现为单一肌肉(或多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 动),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确[1]。

临床上依据患儿发病年 龄、患病病程以及具体临床表现,并且依据是否伴有发声 抽动症状,分为短暂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及 Tourette综合征三种[2]。

患儿因机体的无规律异样发病,多数受到其社交范围影响产生心理疾病,生活质量下降。

而由于患儿大多年幼,家庭环境矛盾性是影响其心理状态 及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有待研究。

1资料与方法1. 1—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共4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 院接受检查的机体运动功能正常患儿45例,设为对照组。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其中,观察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19例,年龄6 ~ 12岁,平 均年龄(8.36±2. 44)岁;病程1 ~3年,平均病程(1.66 土1.08)年;短暂抽动障碍20例,慢性抽动障碍25例;对照组 男患儿21例,女患儿24例,年龄5 ~ 13岁,平均年龄(8.57 ±2. 23)岁,病程1 ~3年,平均病程(1.41 ±1. 12)年。

短 暂抽动障碍23例,慢性抽动障碍22例,纳人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诊断 标准[3];排除标准:①癫痫、小儿麻痹症患儿;②机体运动 功能缺陷患儿;③伴有免疫缺陷,心、肝、肾及血液系统其 他原发性疾病者;④伴有精神疾病者及患儿及监护人不合 作、未规范完成治疗者。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作者单位: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〇.〇5)。

1.2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并建立个体档案,方便研究过程中调用。

档案包括以下信息:姓名、年 龄、性别、症状具体表现以及现阶段受教育程度等,所有资 料、量表的填写必须有家长在旁协助,保证准确性与资料 完整性。

对所有患儿进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调査其家 庭环境中存在的矛盾性程度。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141,该量表 包含对患儿家庭特性描述的10个评定因子,选取矛盾性进 行评定。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 自评表(SDS),评定患儿心理状态:SAS、SDS量表均含20 条目,每个条目可选择1、2、3、4分选项,总分80分,得分越 高,症状表现越明显。

使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定患儿生活质量:该问卷包含8个维度下52项条目,选 取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以 及躯体情感作为评价选项,计总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 好。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用Y检 验,P< 0.05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2.1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为3.62 ± 1. 13分,对照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为2.58 士0.98分,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766V〇l.30 No.6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Jun2019组,t=4. 664,P<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〇.05)。

2.3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ISLQ 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05),详见表1 -2。

表1两组患者ISLQ量表评分的比较(i h,分)组别n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观察组458. 14 ±1.69 6. 74 ±2. 15 6. 02 ±1.33对照组458. 92 ±2. 047. 62 ±2. 24 6. 73 ±1.51 t 1.975 1.901 2. 367P0.0260.0300.010表2两组患者丨SLQ量表评分的比较U土5,分)组别n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躯体情感观察组45 5.95 ±2. 19 6.25 ±1.85 5. 52 ±1.37对照组45 6. 81 ±2.047.35 ±1.99 5. 73 ±1.42 t 1.928 2.7160.714P0.0290.0040.2393讨论近年来对于患者健康水平的评定手段中,心理健康状 态及生活质量的评定已逐渐成为健康水平评判的重要手 段[5]。

鉴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可影响其未来较 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因此儿科中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 质量观察已在儿童疾病研究中广泛应用[6]。

抽动障碍是 一种由心理因素占主导影响因素的心理行为疾病,该类患 儿与健康儿童相比,与自身社交范围内的他人之间进行娱 乐活动的频率较低,但相互间冲突、矛盾发生频率高,且无 法准确表达情感、自控力差,因此生活质量普遍较低[6]。

国内有调査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常处于欠稳定 状态,在遇到外界环境微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较大幅 度的情绪波动,易紧张,同时可能朝着抑郁、焦虑等不良情 绪发展。

张宇珊等[8]在其研究中提到,家庭环境亲密度 低、矛盾性明显时,青少年儿童更易产生心理疾病。

研究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 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 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生活质量ISLQ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据此,家庭环境是患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对患儿给予的关爱、耐心与榜样的树立对于该类患儿的疾病治愈有积极作用,但相反,若家庭表现出明显矛盾性,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极大。

家庭环境与抽动障碍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家庭矛盾性表现明显时,患儿长期处于父母的矛盾中,缺乏与父母的互动、无法表达情感与需求,长此以往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当家庭矛盾激化时,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致使患儿情绪敏感,精神随时紧绷[9],患儿在校表现为胆怯并受到同学排斥,影响学习成绩与在校生活。

综上所述,家庭矛盾性会使青少年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处于敏感、消极状态,降低其生活质量,提议患儿家属对该问题改进。

参考文献[1]李洪华,董涵宇.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1) :968 -973.[2]陈海鹏,吴力群.运用多元辨证方法治疗抽动障碍[J]•环球中医药,2018,11(5) :737-738.[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 -188.[4]汤娟萍,査显友,朱惠芳.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环境状况的初步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2) :116 -118.[5]刘秀勤,李韵,杨丽容,朱惠娟.抽动障碍患儿一级亲属焦虑特点及对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10) :892 - 895.[6]谷红丽,陈虹.抽动障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 3) :5409 -5411. [7]孙玉珠,陈玉燕,杨育访.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 :306 -308.[8]张宇珊,李欣,王颖,等.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病人家庭功能和家庭环境调查[J].护理研究,2018,32(12) :15 -16[9] 丁俊丽,岳瑞芝,郝爱珍,等.家庭环境对3 ~6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 :88 -90.[10]余益萍,田永波,卢玉龙.贵州黔南地区7~15岁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3) :42-45.(收稿日期:20丨9-01 -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