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简析】 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 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 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一 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 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 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 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到明的声声入 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其 意境之萧瑟凄凉,对后代女词人李清照的 创作深有影响。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肠断白蘋洲
小 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 思妇 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 (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特定条件 下,一种特定情绪( 喜悦和激动 )的反应。
形象刻画
① ②
动态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此词题一作“春景”。上片写 ( 暮春自然风光 )。从郊游少年的视 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 感、色彩感和运动感。 下片写( 自然背景中的人事 )。 用( 借景抒情 )手法,表达主人公 ( )心情。 惆怅
作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 相温彦博的后裔。 到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 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 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 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 “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 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 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 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 多写妇女生活 。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赏 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大概是作者 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诗的第二句说 “古祠”“高树”是不会了解苏武 生前事迹的意义的,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作者在这 首诗中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 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 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 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 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 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 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 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340 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 “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 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 两擅长的大家
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感慨
情怀
将 人 军 不 白 寐 发 征 夫 泪
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 孤城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 老,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 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 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 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 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 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 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 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 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 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 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 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 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 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yǐ )( 凭靠 斜晖(夕阳的斜光
) )
悠悠( 闲静的样子 )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 白蘋洲( pí ) ng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梳 洗 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 的归来,所谓“女 为悦己者容” 心 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 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 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 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 手法。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 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 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 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 突出诗歌的中心。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 过这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 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 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 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 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 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 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 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 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 的必备条件。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 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 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 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 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 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 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 “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 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 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 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 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 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 作此词.
试比较这首与课文的不同点。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 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 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 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 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 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 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 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 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 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 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情感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
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 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 的某些共同感受。
小
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 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 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 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 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 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狂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 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 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 情作了铺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 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 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 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 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 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 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 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 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