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课件(广东专用)
高考生物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课件(广东专用)
物质
食物 反复利用,
生态系统
循环流动、
循环
网
全球性
范围 食物链 各营养 级生物间
生物圈
联系
共同把生 态系统各 成分联系 成一个统
生物与生
发生生理或 生物与生物 一整体;
信息 物或生物 多种 行为的变化 之间或生物 并调节生
传递 与无机环 途径 (单向或双 与无机环境 态系统的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16
[解析] B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 分解者;C中能量只能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D中该模 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 益的部分。 [答案] C
9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 ①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 迁出率。 ②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年龄组成 和性别比例 。 (2)空间特征集均群匀分分布布
随机 分布
10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模型 (1)理想状态下呈“J”型 增长。 (2)现实状态下呈“S”型 增长。 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结构:空间结构分为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
5
4.要注意培养图文分析与转换能力和作图能力,特 别要关注图表题和绘图题,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之一。复 习时,通过列举实例、比较分析、图文结合等方式灵活 掌握生态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 的问题;还应广泛关注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入 侵、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升解题 能力。
①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②作用维 调持 节生生物命种活间动关的系正,常维进持行生和态种系群统的稳繁定衍
19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 ⇓ 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越强 ⇓
抵抗力 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 稳定性越低
20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
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
如蜣螂、蚯蚓等。
21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项目 来源
区别 途径
特点
能量 太阳能 食物 单向流动,
流动
链和 逐级递减
13
项目
注意 事项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期内没有新
的出生和死亡,没
必须随 机取样
有迁入和迁出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 目,标志物和标志
方法必须对动物没
有伤害
取样器取样法
14
3.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曲线
15
2.(2010·全国卷Ⅰ)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
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2)演替初次生生演演替替::如如裸火岩灾、后沙的丘草、原火、山弃岩耕、农冰田川泥
11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分析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种群增 长速率
12
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项 目
样方法
标范围 小和活动能力弱 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 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 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 等动物
1
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低 碳生活、低碳工业等。种群和群落方面,常考点主要是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空间结 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方面,常考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和功能;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全球性环境 问题和生物多样性。
2
1.结合实例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 解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掌握种群数量 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对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 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因此,一定要学 会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注重读图、识图 方法的探究,提高解题能力。对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 要进行比较记忆。
6
7
1.(2010·山东高考)如图表示出生 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8
[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 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 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 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答案] C
17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和分解 者营养 结构:食物链 和 食物网
18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起 渠点 道: :生 食产 物者 链固 和定 食太 物阳 网能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 循质 环循循 循环环 环特物 范点质 围:: :组 生重成 物复生 群利物 落用体 与,的 无循机C环、环流H境动、O、N、P、S 等元素 (3)信息传递
土壤或培养基(液) 中的微小动物或微 生物
方 法 步 骤
①随机取样 ②计数每个样方 个体数 ③求解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即是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
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 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 ②一段时间后重捕 ③如下公式计算 初次个捕体获总标数记N数M=
再次捕获个体数n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①用一定规格的捕 捉器(如采集罐、吸 虫器等)进行取样 ②在实验室借助放 大镜或显微镜进行 观察计数
3
2.要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亚显微结构、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量代谢、 代谢类型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进化、适应、 统一性的观点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此外,要熟记教 材中的各类图解,注意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并能具体应用。
4
3.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知识进行综合,注意多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如生物多 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水污染的联 系等,所以建议重视收集此类试题的素材,以提高解 答此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