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百科名片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目录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生产企业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生产企业展开编辑本段主要成分分子结构通用名: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结构式英文名:Ciprofloxacin 中文别名:环丙氟哌酸、适普灵类别:西医药物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分子式:C17H18FN3O3分子量:331.35质量标准:USP28,EP5和BP2002制剂:1.片剂:0.25g、0.5g、0.75g。

2.针剂:0.1g/50ml、0.2g/100ml。

3.滴眼剂:3%、8ml。

用途:本品属高效广谱抗菌药。

药理作用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同诺氟沙星,其抗菌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除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外,尚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的作用略差于葡萄球菌属。

本品对部分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亦具抑制作用。

该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情况参见诺氟沙星。

为杀菌剂,现一般认为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编辑本段动力学口服本品250mg和500mg后,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45mg/L和2.56mg/L,生物利用度为49%~70%。

静滴本品100mg和后,高峰血药浓度为2.53±1.03mg/L。

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水泡液、前列腺、肺和泌尿生殖道组织、痰液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水平。

本品的消除半减期为3.3~4.9h,自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给药量的29%~44%(口服)和45%~60%(静滴),部分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

胆汁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自粪中约排出给药量的1盐酸环丙沙星产品5%~25%。

药理作用:环丙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素,用于口服或静脉给药。

微生物学:环丙沙星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

本品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止细菌复制,所以快速降低细菌繁殖。

是杀菌型抗菌药。

环丙沙星作用方式特殊,除喹诺酮类外,与其它任何抗生素不同。

因此,环丙沙星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珠均显较高抗菌能力。

体外实验证明环丙沙星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产生相加作用或无影响,动物体内实验、药物的协同作用也经常出现,特别在白细胞减少的动物。

可与环丙沙星联合使用的药物有:假单胞菌属阿洛西林,头孢他啶。

链球菌属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其它高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葡萄球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异恶唑青霉素,万古霉素。

厌氧菌属甲硝唑,氯林可霉素。

吸收、分布、消除:健康人口服盐酸环丙沙星0.25g 或0.5g,1~2小时后Cmax分别为1.5μg/ml和2.5μg/ml,半衰期约为4小时,本品主要分布于胆汁、粘液、唾液、骨以及前列腺中,但在脑脊髓中浓度较低,本品可在肝脏部分被代谢,并经肾脏排泄于尿中。

可在尿中保持较高药物浓度。

编辑本段适应症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较诺氟沙星为广,除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淋病等外,尚可用以治疗由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普罗菲登菌、摩根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杆菌、葡萄球菌属(包括耐甲氧西林株)等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败血症等。

本品口服制剂的适应证同诺氟沙星;静脉给药可用于较重感染的治疗,如肠杆菌科细菌败血症、肺部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等。

盐酸环丙沙星严重感染可与其他具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用于由环丙沙星敏感菌类引起的所有非合并及合并症感染。

包括: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可应用在克雷伯氏杆菌属,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布兰汉氏菌属,军团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环丙沙星一般不作为治疗非住院病人脑炎球菌性脑炎的首选药物。

中耳感染(中耳炎),鼻窦感染(鼻窦炎),特别是由于包括假单胞菌的革兰氏阴性菌或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眼部感染。

肾和/或尿道感染。

性腺器官感染:包括子宫附件炎,琳病和前列腺炎。

腹腔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骨与关节感染。

败血症,菌血症。

免疫系统低下(免疫抑制或白细胞减少)病人的感染或感染的预防。

免疫抑制病人进行选择性肠道净化。

体外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下列病原体敏感: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柠檬酸扦卤、克雷白氏菌、肠杆菌、沙雷氏菌、蜂房哈夫尼亚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和吲哚阴性)、普氏罗威登斯菌、摩尔根氏菌、耶尔森氏菌、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贸邻单胞菌、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嗜血杆菌、空肠弯曲菌、绿脓杆菌、军团菌、奈瑟氏菌、摩拉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棒状杆菌、衣原体属。

下列细菌敏感性变异大:不动杆菌、鞘膜加德钠氏菌、黄杆菌、产碱杆菌、无乳链球菌、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支原体、结核分技杆菌、偶发分技校菌。

环丙沙星对链球菌属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类抗生素。

下列细菌耐药:溶脲脲原体、屎链球菌、星形奴卡菌除了少数例外,厌氧菌的敏感性从中度敏感(如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到耐药(拟杆菌)。

环丙沙星对梅毒螺旋体无效。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1.成人的每日用量(以环丙沙星计,下同)为0.5—1.5g,分2次口服。

静脉滴注每日0.2—0.6g,但速度不宜过快;分2次滴注,每次时间约1小时。

2.骨感染每日1—1.5,分2次服,疗程4—6周或更长。

3.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日1—1.5g,分2次,疗程7—14日。

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4.肠道感染每日1g,分2次,疗程5—7日。

伤寒每日1.5g,分2次服,疗程10—14日。

5.尿路感染每日0.5—1g,分2次服,疗程7—14日;重症或复杂性病例疗程需适当延长。

6.淋病单次口服0.25—0.5g。

7.严重病例可静滴给药,每日0.4—0.6g,分2次静滴。

(1)本品宜空腹服用,食物虽可延迟其吸收,但总吸收量(生物利用度)未见减少,故也可于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服用时宜同时饮水250ml。

盐酸环丙沙星产品(2)结晶尿曾有报道,患者的尿pH在7以上时尤易发生,故应避免同用碱化剂。

每日进水量必须充足,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1500ml以上。

告诫:环丙沙星过期不能使用。

放置儿童不能手及的地方。

编辑本段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3—4%)、中枢神经系症状(2%)、过敏反应(0.5—1.0%)和实验室检测异常(3—4%),偶可导致癫痫、甚至惊厥(过量易于发生)。

不良反应大多轻微,故很少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

见于诺氟沙星的结晶尿、关节痛或僵直、光敏感、视力障碍等也偶可发生于本品疗程中。

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恶心,烧心,食欲不振.有轻度神经系统反应,眩晕,思睡,头痛,不安,停药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过敏反应,盐酸环丙沙星产品皮疹,搔痒,颜面或皮肤潮红,结膜充血。

还可引起短暂性氨基转移酶升高,体液潴留等。

个别病例可引起肝损害。

停药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可引起肾损害,尿素氮升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也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口腔溃疡。

过敏时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喉头水肿,窒息,皮肤血管炎,关节及肌肉痛,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肠胃道: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厌食。

治疗中或治疗后如发现严重长期腹泻,必须向医生咨询,因为这可能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伪膜性肠炎),需要及时治疗。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须停止使用环丙沙星,并给与适当的治疗(万古霉素口服4×250mg/天),禁用抑制肠蠕动药。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劳、激动、震颤;盐酸环丙沙星少见的有:失眠、外周痛觉异常、出汗、步态不稳、惊厥、颅内压升高、焦虑、夜梦、精神错乱、抑郁、幻觉也有发生,个别病人出现精神反应。

一些病人,初次用药可能发生这些不良反应,这时,可立即停止服用坏丙沙星并通知医生。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副作用少见,有时可见味觉受损,视觉紊乱(双视、色视)、耳鸣听觉的暂时损伤,特别是在高频率环境中更易出现。

高度过敏反应:一些病例,初次用药可发生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停止用药,并立即通知医生。

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物热。

少见的不良反应:皮肤点状出血(瘀点)水疱的形成,伴随出血(血疱)和有结痂的小结节(丘疹),这显示了血管炎。

StevensJohnson及Lyell综合症:间质性肾炎、肝炎、肝坏死,很少导致危及生命的肝衰竭,有些病人,初次给药可发生过敏性的反应(例:面部、血管性和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导致危及生命的体克);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处理(休克治疗)。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少见的有潮红、偏头痛、晕厥。

其它副作用:关节痛:少见的有体弱、肌肉痛、腱鞘炎、光敏感、短暂的肾功能损害,包括短暂的肾衰竭。

在使用环丙沙星期间,偶见跟腱炎,因此,一旦出现跟腱炎症状(疼痛与肿胀),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

长期使用环丙沙星可引起由耐药菌或酵母样真菌导致的双重感染。

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对血液与血液成分的影响: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颗粒性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偶见的有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溶血性贫血、凝血酶原值改变。

对实验室参数的影响及尿沉淀: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能暂时增高,胆汁瘀滞性黄疸,特别是以往有肝损害的病人更易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血清中尿素氮、肌酐或胆红素暂时升高,个别病人出现高血糖,结晶尿或血尿现象。

局部反应: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其它:即使严格按医生要求服药,环丙沙星可影响病人驾驶或操作机器的反应能力,尤其是同时饮酒的病人。

编辑本段临床研究【功效主治】本品对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疾患有明显疗效。

1、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及中耳炎。

2、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

【化学成分】盐酸环丙沙星。

【药理作用】盐酸环丙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和其它肠杆菌科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乙型容血链球菌等的抗菌作用优于诺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但本品对链球菌属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品抗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抗菌作用为杀菌型。

【药物相互作用】1尿碱化药可减少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含铝或镁的制酸药可减少本品口服的吸收,建议避免合用。

不能避免时应在服本品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