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阿城区朝鲜族小学校朴金姬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汉语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之路,我们懂得教学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汉语课堂我们渐渐抛弃了那些表面的浮华,因为学生爱读书的原因不是教师课堂上的花样翻新,不是热闹喧嚣的场面,应该注重一个“实”字。
我们认同“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一说法,努力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效果最优化,让学生终身受益。
今天我就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看电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
历经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尝试运用并形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模式:“创设情境——初读感知——熟读感悟——总结拓展”。
一、寻找文中“趣”、以“趣”导学。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境实际是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可唤起学生愉悦的心绪,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好的导入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或以鲜明、直观的画面;或以轻快的音乐;或以生动详实的描述;或以富有情感的片段朗读。
在《看电视》一课,我设计了自然而又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来导入的:“今天,老师想做一项调查,同学们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致盎然,情绪饱满,接着在学生中找一名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更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接受采访会无拘束、回答会真实。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这样的调查,为引入课文做了铺垫,对今后看电视时的做法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自然承接。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汉语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在课堂伊始,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可多次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读书,引发学生想象,组织学生积极探讨。
这样上课才能吸引低年级学生,使孩子们的任务性学习变成快乐学习。
在《看电视》一节中,我多次创设了教学的情境:“书中说:我家看电视真奇妙,奇妙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在学生字的环节,我是这样调动学生兴趣的:我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首先要过生字关!”此外,教师备课中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要寻找文中的“趣”所在,协同课文的情感目标来设计体会趣味,或教师进行小结、或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联系前后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体会到作者、编者的意图。
《看电视》一课的趣在哪里?就在于我家看电视时的奇妙。
奶奶看电视时,我和爸爸打盹睡觉;我们看电视时,奶奶看着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到妈妈疲劳,又一起看音乐和舞蹈。
全家人看电视总是在换频道,都乐融融。
寻找和挖掘了这样的趣,我想教学的情感目标已经完成了,学生会自然感悟到少尊老、老爱小,一家人互相关爱的道理。
二、教学注重“实”,体现真实和扎实。
1、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要抓住“读”这个根本,明确读的地位,提高读的质量,讲究读的方法,把阅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读书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原本静止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使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
读一篇文章,必须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才能抓住重点,为精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说初读是深入读的基础点,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初读感知,熟读领悟,从而达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吸收。
以前,我认为初读没戏可唱,因此初读就一读了之。
殊不知忽视初读环节,在精读环节就会大打折扣。
后来我在教学中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思考,才发觉学语文必须经过初读才能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文时间。
我认为应该追求本色初读,也就是要做到“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读通课文,把握大意,感知内容。
初读也应进行指导、检查和反馈,实践证明初读也会出精彩。
阅读教学想跳过“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一步跨到“读懂”这个高度,就会形成一种悬浮状态。
在教学《看电视》时,我设计的初读有四次:首先是看画面听读课文,第二次是学完生字后巩固生字的自由读,第三次是同桌一人读一行的练习读,第四次是挑自己喜欢部分的选择读。
经过这几遍的朗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就好比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熟读感悟。
有感才有悟,悟的过程是学生分析综合的过程,又是学生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的动力。
感悟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适当讲解、点拨,学生朗读体味、深入理解的过程。
读课文起于“读”,着眼于“思”,落脚于“懂”。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过程中,要顺应学生认识规律,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思,尽量缩短学生“悟”的过程。
朗读感悟过程也要扎实,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环环到位,留给学生的思考题也要适度、有梯度。
将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在读熟过程中逐渐让学生达到思维的深度。
“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的读落得实,“读懂”才有希望,否则,读中感悟是一句空话。
《看电视》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的目的,然后抓住一条主线----小组合作填空题,让学生感悟: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进一步悟出晚辈应尊重长辈的道理。
3、总结拓展。
在每节课的总结、拓展过程中,学生会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更高的认知结构。
有位教育学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新课标确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
课堂上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恰当的延伸拓展,把语文的视域打开,不局限于一方狭小的空间,放得开收得快,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诗歌教学——《看电视》的总结,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导向。
最后向学生抛出的问题:“今天,学了这一课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时,你会怎么做呢?”自认为设计得非常恰当,一点都没有画蛇添足之感。
这样的问题在此时应该是有地放矢了。
拓展学习也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课是课改课而在每节课都搞形式主义,不需要延伸的也进行延伸。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力得以提高。
寻找文中趣,讲求实,“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已逐步在教师心中达成共识。
但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实践,才能取得较明显的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语文教学模式,人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本人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与大家一同共勉。
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改革》中告诉我们:“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
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
”在今后的课改探究路上我会:以自信迎接每一轮红日,将激情融进每一节课堂,把微笑送给每一颗心灵,用创新启迪每一个孩子。
7、《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汉字、积累词语,能用句式:“明明……却”说话,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读诗的方法,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培养读中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懂得晚辈应孝顺长辈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看电视的奇妙和一家人看电视的秘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课件、麦克风、卡片、学习卡、【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1、今天,老师想做一项调查,同学们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是啊,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看电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看电视》(打开课件、板书课题)2、老师想找一名同学当小记者,调查采访其他同学有关看电视的三个问题。
同学们请看,老师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教师读)(1)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2)你的家人最喜欢看什么节目?(3)你家看什么电视节目,谁说了算?谁愿意到前面来当一回小记者?(指名当小记者)其他同学大声读一读这三个问题,准备接受小记者采访。
老师要培训一下小记者。
(采访2—3名学生)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
通过刚才小记者现场调查采访我们班同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数。
大多数同学在家看电视都是自己说了算。
书中说:“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奇妙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3、播放课文动画,听范读。
二、识记生字、初读诗歌我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首先要过生字关。
(播放课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记得快。
(自由读)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汉字,听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有错的地方要给纠正。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3名学生读)2、我巧记。
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说一说你的记字好方法。
(指名说)(重点:秘、密)(自由读)(指名读)3、认一认,读一读。
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
相信同学们也能读准课文以外的词语。
谁愿意试一试?4、这些生字回到课文里去了,你能把课文读通顺吗?自己读一读吧。
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读)5、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每人读一行,把这首诗读完。
(同桌互读)6、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可以提一提。
(自由提、同学解答、教师补充)7、现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练习读,想一想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练读、指名读)三、熟读感悟1、朗读诗歌要注意重音和自然停顿。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指导、练读、指名读)2、还有谁愿意读?读其他小节?(指名读、指导朗读3小节、同桌互读4小节、引读5小节、齐读)3、小组合作填空。
课文咱们就读到这儿,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这道题,(出示课件)看一这三句话中,前两句都用到明明怎么样,却怎么样了。
我们用“明明……却”来练习说一句话。
(自由说、共同评议)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刚才所说的填到学习卡上。
(填学习卡、同桌交换检查)这首诗的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真奇妙,奇妙在哪儿呢?看谁能在课文当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说)课文当中三次提到换换换,(出示课件)换什么?(换频道)随着频道的转换,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节目,这就是我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了。
四、总结全文1、书中的结尾说:“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啥?不说你也知道。
”还是让我们说出来吧。
我家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谦让、心中有爱,关心、关爱别人)2、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
这位小朋友的家,少尊老,老爱小,他们互相体贴,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我真羡慕他们!咱们再来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齐读时注意不要只顾着自己,要随着大家的速度;也不要读得太大声;每一小节读完要有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