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第2章

药剂学第2章


4. 合并与破裂
乳剂的合并(coalescence)是指乳滴周围的
乳化膜破坏,分散相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
为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降低乳滴合并速度的方法:
(1) 保持乳滴的均一性;
(2)增加分散介质的浓度。
5. 酸 败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乳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 性。 乳剂的稳定性,主要指其物理稳定性。 (一)分层 (二)絮凝 (三)转相 (四)合并与破裂 (五)酸败
(一)分层
乳剂的分层又称乳析(creaming), 是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
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1.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3.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选择 4.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一)降低表面自由能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分散系统。形成乳剂的 水相与油相之间存在界面张力。
分散 ---表面积 ---表面自由能
乳化剂---表面张力 ---表面自由能 ---稳定
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之间存在着密度差。


乳滴上浮或下沉的速度符合Stoke’s定律。 减慢分层速度常用的方法是:
(1)减小乳滴的粒径, (2)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
(3)降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 的密度差。
2. 絮 凝
乳剂中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乳剂
的絮凝。
乳滴荷电以及乳化膜的存在,阻止了絮凝时
1. 干胶法
即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 相制备成初乳,再加水稀释至全量。 初乳中油、水、乳化剂有一定比例,植物 油的比例为4:2:1;挥发油的比例为2: 2:1,液体石蜡的比例为3:2:1。 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位伯胶与西黄蓍 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2. 湿胶法
即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2. 乳剂类型
根据乳滴大小不同,乳剂可分为普通乳、 亚微乳和微乳。 1. 普通乳:1~100 m 2. 亚微乳:0.1~1.0 m,常作为胃肠外
给药的载体。
3. 纳米乳:小于0.1 m,肉眼可见乳剂
为透明液体。
3. 乳剂的特点
① 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和药效的发挥,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 方便,如鱼肝油;
4、辅助乳化剂
二种类型:
⑴增加水相粘度的:
HPC、MC、CMC-Na、海藻酸钠、 阿拉伯胶、黄原胶、果胶等 ⑵增加油相粘度的: 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硬脂醇等
(二)乳化剂选择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
的性质、处方的组成、欲制备乳剂的类型、 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
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 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使乳剂中的油、 乳化剂等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通常需加抗氧剂和防腐剂以防止或延
缓酸败。
五、乳剂的制备
(一)乳剂的制备方法
1. 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 2. 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3. 新生皂法 4. 两相交替加入法 5. 机械法 6. 纳米乳的制备 7. 复合乳剂的制备
(六)举例
鱼肝油乳(cod liver oil emulsion) [处方] 鱼肝油 500ml 阿拉伯胶(细粉) 125g 西黄蓍胶(细粉) 7g 挥发杏仁油 1ml 糖精钠 0.1g 尼泊金乙酯 0.5g 蒸馏水 适量 全量 1000ml
[制法]
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 入蒸馏水250ml,研磨制成初乳, 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 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 胶胶浆,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 即得。
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①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
牢固的乳化膜的能力;
②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
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
④稳定性好。
(一)乳化剂的种类
1.
2. 3. 4.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 固体微粒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1. 表面活性剂类
⑴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为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油水两相润湿 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形成乳剂。 该种乳化剂形成的乳剂类型由接触角θ决定, θ<90°则形成O/W型乳剂,θ>90°则形成 W/O型乳剂。 常用的O/W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等,W/O型乳化 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炭黑 等。
乳剂的种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内相
W/O
W/O/W
O/W/O
外相 内相
外相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水包油
油包水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外观 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W/O型乳剂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油溶性颜料
乳滴的合并。
絮凝作用限制乳滴的移动并产生网状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乳剂处于高黏度状态,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 转 相
转相(phase inversion)系指乳剂类型的改 变,如由O/W型转成W/O型或者相反的变 化。 转相通常是由于向乳剂中加入另一种物质, 使乳化剂性质改变而引起的;或向乳剂中 加入相反型乳化剂导致的。 转相临界点( phase inversion critical point) 为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的比值。此时乳 剂不属于任何类型。
③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 入矫味剂;
④ 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 减少刺激性; ⑤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 向性。
二、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 形成、稳定性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加入乳化剂的意义: (1)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2)形成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用乳化 机械制备乳剂的方法。
机械法制备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直接混合后 利用乳化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制成 乳剂。
使用不同的设备可以得到粒径不同 的乳剂。
6. 纳米乳的制备
纳米乳 油相 主要是表面活性剂, HLB值在15~18。 水相 乳化剂 占乳剂的12%~25%。 辅助成分
第七节
一、概念
乳剂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 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系。 其中一种液体为水或水溶液称为水 相,用W表示,另一种是与水不相 混溶的有机液体,统称为油相,用O 表示。
乳剂
在乳剂中以液滴状态存在的一相称 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
活性部位(-)
Na+ -
极性 亲水
非极性 疏水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 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W/O型:硬脂酸钙
⑵ 非离子型乳化剂
在药剂学中较为常用, 脂肪酸山梨坦(即span类,如20,40,60,80等, W/O型) 聚山梨酯(即tween类,如20,40,60,80等, 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商品名称为Myrj, 如Myrj 45,49,52等,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称为Brij,如Brij 30,35,O/W型)、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商品名Poloxamer, Pluronic)、
生成的一价皂为O/W型乳化剂,生成的二价皂则
为W/O型乳化剂。
本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 两相交替加入法
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 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 乳剂。 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 用本法制备乳剂。 当处方中乳化剂用量较多时,最 好选用本法。
5. 机械法
(四)稳定常数的测定
乳剂离心前后光密度变化百分率称为稳定常
数,用Ke表示,表达式为:
Ke = (A0-A) / A × 100%
式中,A0--未离心乳剂稀释液的吸光度
A--离心后乳剂稀释液的吸收度。
在同样条件下,Ke愈小,乳剂愈稳定。
3. 乳滴合并速度测定
乳滴合并速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直线 方程为:
logN = logN0 –Kt/2.303
式中,N----t时间的乳滴数;N0----t0时的乳滴 数;K----合并速度常数;t----时间。测定不 同时间t时的乳滴数N,可求出乳滴的合并速 度常数K,用以评价乳剂的稳定性。
2.分层现象观察
乳剂经长时间放置,粒径变大,进而产
生分层现象。这一过程的快慢是衡量乳
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为了在短时间内观察乳剂的分层,可用
离心法加速其分层,以4000r/min离心15
分钟,如不分层可认为乳剂质量稳定。
分层现象观察
此法可用于筛选处方或比较不同乳 剂的稳定性。 另外,将乳剂放在半径为10cm的离 心管中以3750r/min速度离心5小时, 可相当于放置1年因密度不同产生的 分层,絮凝或合并的结果。
2. 天然乳化剂
特点:亲水性强,能形成稳定的多 分子乳化膜。 使用这类乳化剂需加入防腐剂。
天然乳化剂的种类
⑴阿拉伯胶(acacia) ⑵西黄蓍胶(tragacanth)
⑶明胶(gelatin)
⑷杏树胶(almond)
⑸磷脂(lecithin)
⑹胆固醇(cholesterol)
⑺其它 (othe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