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2008年4月中56广电视听展举步维艰的现状,研究者指出中央电视台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地方台的军事节目,在政策、播出时间和人员方面给予一定优惠的条件下,栏目要走自主运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对目前电视军事节目研究现状的思考1.倒金字塔结构的研究层次任何学科领域都包括三个层面:知识、理论和思想。
知识是基础,理论是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知识,而思想则是从理论中提炼的精华。
对于电视军事节目,发展策略研究是思想、理性认识,应该建立在丰富而又真实的历史知识和理论架构的基础上。
而目前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研究的现状恰恰相反,研究层次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数量最多的策略研究是搭建在数量最少的历史和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的。
尽管我国电视军事节目实践的历史和经验都算得上丰厚,但由于缺乏理论的勾勒和历史的铺陈,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策略研究也就缺乏指导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研究应该围绕着为谁存在、为受众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些根本性问题加强基础性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从研究具体的节目形态的业务研究着手以策略性研究为目标,军内外形成合力,探索电视军事节目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电视军事节目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繁荣做出贡献。
2.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电视军事节目的研究需要一批了解军队特殊性、既有在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研究者,紧跟电视节目发展前沿,在现有的框架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未来构想,为电视军事节目的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建议,自上而下对电视军事节目进行改革,实现电视军事节目“光荣与梦想”的道路。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李 强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我国走过了5年的历程。
5年里,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具体情况,我国真人秀节目尽管不断掀起收视的高潮,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引来了不少质疑与非议。
激情的缺乏参与度不够,参与者在节目中好似木偶,是这类节目的通病。
参与者必须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电视节目中所“拟态的生活”过程充满激情,是这类节目成功的保证。
然而,由于模仿西方同类节目形态,在内容设计上缺少相同的文化背景,因而无论是演员(表演者)、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还是观众,都缺乏作为“真人秀”节目元素重要组成部分的“激情”。
许多的受众与业内人士在不同的场合都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问题,江北为枳,江南为橘,“整体并非仅是其所有的部分的总和,而是那些部分的独特的排列和内在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实体的结果”。
本尼迪克特的这句话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最好注脚。
如何找到这种新的实体,如何迈过这道“不同文化背景”的坎,制作出具有中国味的、原创性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成了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
想要将真人秀节目形式本土化,从目前的局面看,无论是节目策划意识,还是制作能力,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前景如何还不得而知。
因为在目前中国的电视界,成功的、原创性的、有中国特色的竞技加娱乐类的电视节目基本上等于零。
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红极一时的《开心辞典》、还是《幸运52》,以及部分省级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都是模仿西方的同类节目形态。
广电视听而原创的,有中国味的,以中国文化作为其背景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寥若晨星。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欢乐英雄》,似乎是有点原创的感觉,但是往深处看,与闲时所玩的电脑游戏竟如此相似,令人生出几多遗憾:做出原创性的电视节目,竟如此之难。
缺少中国元素符号在西方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中,由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参与者“秀”的能力较自然,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拟态的真”的环境,在经过电视的过程处理后,某种程度上模糊了“拟态的真”和“生活的真”的界限,让电视受众误以为电视“拟态的真”与现实的“生活的真”是一样的。
就像一句老话:把假的做得像真的一样。
在这里,西方的电视制作者懂得如何巧妙地退出电视屏幕,其实这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深入了解而得出的电视节目的灵感。
但是在移植过来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也是一句老话:把真的做得像假的一样。
中国的电视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人自己就把“拟态的真”当作“生活的真”,已经不知道对这类电视节目是把它看成电视纪录片来做还是把它当作电视剧来做,混淆了“拟态的真”和“生活的真”的区别。
唯恐电视受众不知道电视制作人的存在,处处留下干涉节目进程的痕迹。
不是想法巧妙地退出电视,而是现身于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
应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完善现有真人秀电视节目构成元素,搞清楚中国从西方全盘克隆过来的真人秀节目所构成的基本要素,从电视专业的要求上真正把握这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突破。
信息失实与自我炒作由于真人秀电视节目当前所处的尴尬景况,一些电视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积极思考某些问题。
正视现实,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一些现象令人感到疑惑。
某些电视机构在一次自己举办的研讨会上对外宣布,其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已经接近黄金时间的电视剧。
同时,一些真人秀电视节目给自己冠以“中国经典”等许多远离实际情形的宣传词。
真人秀电视节目似乎在中国的电视节目形态中真的异军突起,热闹起来。
这一信息如果是真实的,这是一个在中国电视界应该具有震动性的信息,那将会对中国的电视界带来巨大的刺激与兴奋。
在当前中国电视界,除了突发性的新闻和重大新闻事件以外,再没有哪一种电视信息会值得业内如此关注;如果这一信息是真实的,中国的电视节目的形态将会由传统的新闻类、电视剧类、娱乐(加上体育类)类这三种主要节目形态增加到四类——真人秀类,这对丰富中国当前电视节目类型所作的贡献那将是令人称道的。
可惜的是,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没有给予和这条信息重要性相称的关注。
对这一信息,受众与业内却存在一些截然不同的看法,都更多是在宽厚地理解为:这是出于制作者自身炒作的需要,也是制作者某种顽强努力的着急心态的外现。
因为仔细分析和研究这条信息,存在某些令人质疑的地方:(1)不是在正式的发布场合上发布的(一次自我举办的研讨会,有自我炒作的嫌疑),因而弹性很大;(2)没有规范性地公开其信息来源,透明度不够;(3)对其所持的信息来源缺乏旁证。
在某种意义上是自说自证。
(4)所比较的“黄金时段的电视剧”的收视率也存在前面所说的三点疑惑。
因此,在上述四点没有得到科学的、透明的、权威的收视率数据的支撑的情况下,这个信息就失去了进行学术研究的价值。
好在有些人总是抱着一个诸事不必太认真的态度,奉行“中庸”哲学,凡事为自己也为他人留足面子。
因而,对所发布的这一信息没有认真地去证实。
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不关心,不看重,不认真,正是理智地对待这一信息的某种体现。
但是无论是宽厚心态也好,着急心情也罢,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从当前中国诸多电视形态来说,真人秀电视节目应该是还处在起步阶段,其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是幼稚、草率、粗糙、简单、雷同等特征,难以给人新鲜感。
当前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过多地模仿西方国家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节目的外在的要素也是原版照搬。
比如都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外部环境,都有一群男男女女的尝试者,都有一组相互淘汰的竞技游戏,最后都有高额奖金的诱惑。
尽管如此尽心模仿,从当前的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表现来看,还是难以让人称道,让人喜爱。
因为,正是这种模仿,才使得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有着许多先天带来的基因缺陷,也正是这些基因缺陷凸显了并且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类电视节目存在的明显不足。
直接表现出的效果是:无论在专业上、在受众的满意度上、在节目的成本核算及收益上,都难以令人满意,更不用说达到所模仿的蓝本——西方真人秀电视节目“幸存者”的水平。
因为该节目在美国播出后,一举获得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中国古语云: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
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当务之急是必须走出现有的尴尬境地,而不是流于现在自我叫好、自我欣赏的的局面。
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必须找到一条在内容与形式上都适合中国观众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表达途径,打造具有中国味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这才会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①李宏宇:《真人秀挑战中国国情》,《南方周末》,2003年9月18日②马林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等译:《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③本尼迪克特著 王炜等译:《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98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播电视局)57青年记者・2008年4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