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哦)

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哦)

1.特许经营的概述1.1特许经营的定义2007年,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条例》中,对特许经营的定义为: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1.2特许经营的基本原则1.2.1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特许人对整个运营模式、业务流程、操作环节以及外在形象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制定统一的标准,设计成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标准化是发展特许经营的基础。

众所周知的麦当劳、肯德基就是标准化管理的典范。

以麦当劳为例,其标准化达到了以数字来衡量的地步,可口可乐在4℃味道最好,汉堡厚度在17毫米时口感最佳,采用预先炸3分钟,临时炸2分钟的“芝加哥式”炸法可以使薯条更加香脆等。

严格的标准使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品尝的麦当劳食品都是同一品质的。

1.2.2简单化原则简单化是对作业流程、作业岗位活动的简单化,以达到提高工效率,便于推广复制的目的。

特许人通过对作业流程和岗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把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使原来复杂的工作变成简单操作的过程,这样便于加盟商的学习掌握1.2.3专业化原则专业化是指整个特许经营体系各基本组成部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分工协作,达到整体运营的协同效应。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特许经营就是分工细化在商业领域的典型代表。

为了保障庞大的特许经营网络正常运转,必须把不同的职能交给不同的部门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特许经营体系中,总部负责全局战略、业务研究、总结推广和总体协调、管理和控制工作;单店则负责具体业务与顾客的直接对接,为顾客提供服务。

1.2.4统一化原则不同的特许经营体系,其进行统一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统一内容包括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商品和服务标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及统一广告促销。

1.2.5双赢原则双赢原则是特许经营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双方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

1.3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1.3.1特许经营创业性所谓创业性是指特许经营中的企业主所具备的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创业激情。

这就要求企业在创业初期愿意而且要准备长时间地艰苦工作,要有努力工作的愿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和追求成功的欲望。

1.3.2特许经营可复制性所谓可复制性是指特许经营的特许者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记、标志、产品、专利或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1.3.3特许经营低成本扩张性所谓低成本扩张性是指特许经营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实现企业战略扩张。

作为西式快餐之父的麦当劳为什么会吸引全世界那么多人?究其原因是它的品牌、系统、支持等无形资产规模化、低成本智慧型“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2.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1特许经营在我国内地的发展历程从1984年皮尔•卡丹进入我国市场至今,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萌芽、起步、快速发展、规范与调整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见表1】表1 中国本土特许经营发展阶段示意图2.1.1萌芽阶段:1984~1993年随着皮尔·卡丹、麦当劳、肯德基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开始了特许经营的萌芽,但此时中国的特许市场只是少数几个外资特许经营盟主的天下,而且1987年肯德基等国际特许经营企业率先涉足中国时,往往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阶段,中国对特许经营这种模式并不了解,以老字号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普遍采取联营、技术输出、品牌输出发展分店。

2.1.2起步阶段:1993~1996年随着国际品牌潜移默化的示范影响,一些有眼光、敢于探索的本土企业开始尝试用特许经营来实现快速扩张,并取得一定成绩。

例如:1993年李宁在全国率先以特许经营方式发展营销网络,使李宁公司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短短两年在全国发展了上千家特许经营店,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也成为特许经营在中国创造的第一个神话。

同年,全聚德成为中国老字号企业借助特许经营恢复企业活力的代表,这一时期的特许经营形式以单店特许为主,大多数企业对特许经营模式还处于了解、学习和观望阶段。

2.1.3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5年1997年,当时的国内贸易部颁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特许经营开始在国内普及。

1999年,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中国特许展为标志,中国特许经营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3年年底,全国特许体系总数达到1990个,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

2005年年底,特许经营体系达到2320个,这一时期,特许经营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对特许经营认识不够全面、特许经营体系不成熟经常能看到“千店千面”的现象;不少投机分子制造一起又一起特许经营招商骗局,一些国际品牌主要以直营店的形式发展,对特许经营采取谨慎态度。

2.1.4规范与调整阶段:2005~2007年2007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明确了特许经营的准入资格,确立了特许经营备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了我国特许经营的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履行加入WTO后开放特许经营的承诺,国际品牌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已经进入的国际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加快了我国特许经营步伐,而本土的特许经营企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狂热发展后,开始了对特许经营的反思和调整,发展步伐放缓,开始注重内功的修炼,甚至回归直营,例如小肥羊火锅店,将1999年加盟政策“以加盟为主,重点直营”,在2003年初调整为以“直营为主,规范加盟”,并做出暂停加盟业务的决定。

从2003年至2007年4月,对加盟市场进行大规模整治。

2.1.5稳定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随着特许经营法制建设的完善,特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从2008年开始,走向稳定。

这一时期表现为:特许经营的发展计划更加理性和务实,开始注重发展速度与运营质量的平衡;如家酒店、“味千”拉面、全聚德、小肥羊等特许经营企业先后在境内上市,推动了特许经营的发展;特许店的增长速度放缓,直营店增长速度提高;特许经营向更多的行业渗透,各种新兴技术等在特许经营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2.2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2.2.1持续高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下,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令全球惊讶,特许人的数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并且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创业投资人把目光转向特许经营,希望可以通过加盟成熟的特许经营品牌,获得安全可靠的创业投资机会。

我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特许经营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具备较大的规模,根据协会最新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国的特许经营体系数量已突破4000个,店铺总数达到了33万家,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5%和10%。

2009年特许经营连锁120强的销售规模达到310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2.5万个,覆盖行业、业态达59个。

2.2.2特许经营向多业态、多行业领域扩展从业态看,以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为主,发展到专卖店、精品店、货仓式商场、购物中心、家居中心;从行业看,从零售业向餐饮、生产资料扩展,从有行的商品经营向服务经营扩展,几乎覆盖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目前,我国国内特许经营已向图书、洗染、汽车租赁、维修、家政服务、健康娱乐、美发美容等领域发展。

2.2.3新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被特许经营广泛使用特许经营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工商、农商、批零关系,本着“共享一个技术,共做一个产品;共享一个品牌,共获丰厚利润”的理念,其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一批品牌专卖店,以厂家为龙头,与代理商相结合,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在全国形成连锁经营网络。

如上海桑塔纳、“一汽”大众、李宁体育用品、深圳海王药业等。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2.4特许经营成为企业扩展的主要手段不少连锁企业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通过特许经营,开始由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连锁企业有半数以上的店铺开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如上海联华超市、上海华联超市、广东东莞美佳超市、山东“吉客隆”等。

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通过特许经营形式,利用自己的商誉、经营技术及商品采购优势向周边地区扩展。

2.2.5特许经营由单一的国有经营向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在所有制成份上,国有流通企业是连锁经营的主力,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主体的连锁企业速度在加快,形成以国有商业企业为主,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在93家企业中,有限公司占49%,国有独资占41%,形成了国内外企业在连锁商业领域合作竞争共存的市场格局。

2.2.6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植为特许经营起到促进保证作用政府大力推动,是特许经营发展的一大特色,也为连锁经营方式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环境。

市场阻碍特许经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的条块分割状况相当严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破除体制障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协调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上发挥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政府应对特许经营给予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的政策倾斜。

2.3我国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2.3.1特许经营规模化不够且零散度高特许经营作为连锁经营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是通过快速扩张规模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国特许经营企业门店数量扩张速度并不慢,但是相对国际成熟的品牌来说,店数的规模还非常小,导致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在品牌、市场份额、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中外特许经营店数的规模比较【见表二】数据来源:企业网站、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数据截至2007年底2.3.2很多企业急功近利且不注重品牌的塑造很多本土特许经营企业在急功近利心理支配下,不注重品牌的塑造,只是以多收取加盟费为目的,注重发展速度,一些企业连锁直营店都还不成熟,有的甚至没有直营店就开始发展特许经营。

在推广招商这一环节,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能用一年的时间发展上千家加盟店。

结果看起来店数很多,规模很大,但是整个特许经营的盈利能力非常一般,甚至出现亏损、倒闭。

还有很多特许经营企业只是统一了店名、服装、标志等外在形象,但是在特许经营体系建设的核心,比如研发、营销等方面,仍然是粗放经营管理,从而导致特许经营品牌形象受损,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竞争能力差。

2.3.3特许经营欺诈问题严重特许经营欺诈是指特许人故意告知受许人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受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的行为。

中国特许经营的数量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中国特许经营的投资成功率并没有同步发展,投资失败率较高是业界公认的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