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税货物管理办法

保税货物管理办法

保税货物管理办法1. 目的提供一切适之保税货物采购、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及搬运方法,以确保保税货物的使用符合国家法规及海关监管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所有保税的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外购品、包装材料之采购、运输、搬运、储存、包装、加工装配与交货等。

3. 名词解释保税加工货物是通常所说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包括了专为加工、装配出口产品而从国外进口且海关准予保税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以及用上述料件生产的成品、半成品。

4. 管理内容4.1销售管理4.1.1交易方式及销售计划管理销售部门需按交易方式对销售订单或销售计划进行分类管理,对符合保税加工贸易货物定义的计划或订单,纳入保税加工贸易货物管理,需在受订单或销售计划表单上注明“保税加工货物”,不符合保税加工贸易货物定义的则列入非保税加工货物管理,在受订单或销售计划表单上注明“非保税加工货物”。

4.1.2客户管理建立详细的客户基本资料管理档案,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并按交易方式进行归类管理,对需转厂交易的客户,还需要经过公司关务部门的评估。

4.1.3销售订单管理销售订单需注明“保税加工货物”或“非保税加工货物”,并需按客户及交易性质分类装订归档,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管理,所有订单的管理除需满足公司管理规定外,还需按海关规定期限保存15年。

4.2 生产计划管理4.2.1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部门应按照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或受订单安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或受订单注明“非保税加工货物”的,生产计划也需在生产计划单上注明“非保税加工货物”,并纳入非保税加工货物管理,销售计划或受订单注明“保税加工货物”的,生产计划也需在生产计划单上注明“保税加工货物”,并纳入保税加工货物管理,生产计划表单等资料除需满足公司管理规定外,还需按海关规定期限保存15年。

4.2.2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物料计划部门应按照生产计划安排物料需求计划,“非保税加工货物”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仅且只能使用非保税性质货物来源,“保税加工货物”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既可以使用非保税性质的货物来源,也可以使用保税货物性质的来源,物料需求计划需按生产计划注明适用的管理类别,并需注明货物可采取的来源方式,物料需求计划表单等资料除需满足公司管理规定外,还需按海关规定期限保存15年。

4.3采购管理4.3.1交易方式及采购计划管理采购部门需按物料需求部门提供的物料需求计划安排采购计划,并严格按照物料需求计划上申明的来源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和交易方式,采购订单上需按适合的管理类别注明“非保税加工货物”或“保税加工货物”,选择的交易方式必须适合采购订单上注明的管理类别。

4.3.2供应商管理建立详细的供应商基本资料管理档案,收集供应商的信息,并按交易方式进行归类管理,对需转厂交易的供应商,还需要经过公司关务部门的评估。

4.3.3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需注明“保税加工货物”或“非保税加工货物”,并需按供应商及交易性质分类装订归档,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管理,所有订单的管理除需满足公司管理规定外,还需按海关规定期限保存15年。

4.4保税货物仓库管理制度纳入保税货物管理的保税加工货物是通常所说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包括了专为加工、装配出口产品而从国外进口且海关准予保税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以及用上述料件生产的成品、半成品。

4.4.1分仓管理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应分仓进行管理,且应有明显的标识或标牌。

如无法实现分仓管理,则应分区域进行管理,应以明显之标示区域所占之范围,并考虑物品之特性,体积及存放之方便性作规划。

保税货物应存放在公司注册场所,如需存储到其他非公司注册场所,需由货物管理部门或使用部门向报关部门申请,由报关部门向海关办理相关手续获准后再行办理货物转移。

4.4.2物料管理4.4.2.1标示仓库内保税物品需有适当之包装及包装上需标示品名、型号规格、日期或数量等数据及质量状态卷标,且应标识“保税”字样。

4.4.2.2 登帐依【库存管制卡】作为保税物料管理之进出管制,且将物料与成品之进出日期、数量分别予以详细填写。

4.4.2.3 定位保税物品放置位置应有所规划,在存放空间容许下,同一料号应放置同一区域及把先进物品置于可先行搬运位置。

同一堆放位置应尽可能放置一种物品,若放置一种以上,应能有效区隔。

4.4.3 进料收料管理4.4.3.1 收料厂商交货时,仓库人员依据订单确定货物属于保税来源性质后,应按保税货物管理办法办理收料,必须在【进料验收单】上注明供货商编号、来源方式、订单编号、原料料号,品名/规格等各项内容。

仓库人员依据订单点收数量,若与订单不符合时,则向采购查询,待采购建立数据后方可收料,再通知品管人员检验。

若料号、品名、规格不符时,退回厂商。

若数量不足,则先登录送来数量,再通知采购请厂商补足。

4.4.3.2退料进料品送品管单位检验,经检验为不良品时,最终判定需退回厂商,仓管人员则需开立【退货单】经相关单位签核后退回,【退货单】应向报关部门报备,由报关部门办理相关料件退换的手续。

4.4.4出入库管理入货、出货须有单据,且仓库人员应核对单据是否填写清楚及正确并保持料帐相符。

4.4.4.1 保税货物入库4.4.4.1.1 进料检验合格按办所货物按保税货物管理办法入到保税货物专用库,依【进料验收单】上品保单位确认结果办理。

4.4.4.1.2生产线入库时需依据工单或制造领确定管理类别,属于保税货物管理类别的填制【成品入库单】,按保税货物管理办法入到保税货物专用库。

4.4.4.2 物品退库4.4.4.2.1 属于报说货物项下的生产单位之余料退库或补料需开【退(补)料单】。

4.4.4.2保税货物出库4.4.4.2.1保税货物出货时应按公司出货部门的指令办理备货,仓库管理人员应检查出货指令上的交易方式是否属于保税流向,只用符合保税货物流向的交易方式才可以依据【送货单】备货,办理出库,否则仓库人员应予拒绝发货。

4.4.4.2.2纳入保税管理的货物使用生产领料,必须按海关规定的用途使用,即只能用于注明为“保税加工货物”的制造令(工单)项下的生产领用,且领(发)料单据必须注明“保税加工货物”,其他不符合条件的生产领用申请,仓库管理人员应予拒绝发料。

4.4.5 交货4.4.5.1 装运之方式货车装运出货时,仓管人员应注意避免因放置不当,而发生撞击等事宜,以确保装货运途中产品不致损坏。

4.4.5.2装运出货之检查出货前仓管人员应依据【送货单】检查出货品是否符合要求,待合格后方可出货。

4.4.6 物料搬运4.4.6.1 搬运原则搬运人员应优先考虑自身安全。

4.4.6.2 搬运时注意事项物品体积不可妨碍视线。

需遵守包装上之警告。

用作搬运之包装或工具应良好无损坏。

4.4.6.3 搬运方式4.4.6.3.1每一原物料(半)成品于搬运前,搬运人员须先确认其上之标示,若未经授权凡标示不明或未具标示者均不得随意搬运。

4.4.6.3.2搬运前,搬运人员须确认标示上之各项注记,以避免混淆制程。

4.4.6.3.3搬运前,搬运人员针对被搬运物品做好各项保护措施,以避免撞击等其它危险事情发生。

4.4.6.3.4 搬运中如有掉落情形时,搬运人员应通知品保单位确认质量,待确认合格后方得放入合格品中。

4.4.7 包装作业规定4.4.7.1 包装方式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依客户要求包装,若无则依公司规定包装。

4.4.7.2 包装作业注意事项4.4.7.2.1包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应注意包装材料质量有无异常现象,有则应立即挑出集中存放不合格区。

4.4.7.2.2包装人员注意制成品有无质量不良者掺杂其中,有则须立即停止包装并反映单位主管处理。

4.4.7.2.3作业人员应客户要求贴上客户唛头或标签,以避免混料情形发生。

若客户未要求则贴上本公司所使用之标签。

4.4.8 堆放高度限制4.4.8.1 按包装外箱标示堆栈高度堆放。

4.4.8.2 若无标示应避免外箱下以不超过2M高为原则(塑料桶及架上之物品除外)。

4.4.9环境4.4.9.1 未经仓管员许可不得进入任意领取库存品。

4.4.9.2 仓库或储藏区域应防止雨淋、积水及直接受日晒、风吹,应设有防火设备。

4.4.10 保存4.4.10.1 半成品、成品原则上以二年为保存期限。

4.4.11 盘点4.4.11.1 每月实地盘点一次,并核对现有物品与帐上记载数目是否一致。

4.4.11.2 为下期生产计划依据。

4.4.12 记录保存4.4.12.1仓库帐保存年限:15年。

4.4.13 报废处理由申请单位填写【报废申请单】,经主管签核后再经品保抽检为报废品签署后统一入报废区,报废区统计每月报废品数量。

4.5物流账管理(参考《单证账薄管理规定》)按海关规定凡在海关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加工装配经营单位有下列帐册、凭证和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的,必须按照海关稽查条例、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保管下列帐册、凭证和报表:(一)进出存帐。

包括原材料帐、产成品帐、边角废料帐、生产设备帐、委托加工和受托加工帐,入仓单、送(出)货单、领料单、退货单。

保存15年。

(二)反映每批量完工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的帐册或记录。

保管15年。

(三)与加工过程有关的资料,包括订单、生产令(制造令)。

保管15年。

(四)我国会计法规规定设立和保管的其他会计帐册、凭证、报表。

(五)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业务报表,保管3年。

加工贸易企业启用进出存帐需填写启用日期,由启用人员签名,并盖企业公章。

4.5.1原料与成品需分别设帐,主要的或收发频繁的原料和成品单立科目。

委托加工、受托加工、边角废料的产生、收发需单独设帐或单立科目登记。

生产设备需单独设帐。

4.5.2本帐由企业管理收发货物的专门人员登记。

4.5.3本帐应按实际收发货物的时间(包括年、月、日)、品名、数量、规格逐笔登记。

4.5.4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设备与非减免税设备必须区分记录和核算。

4.5.5收入货物需登记入仓单号、货物来源、性质或供货方名称,其中进口货物需填写海关监管手册号或报关单号,发出货物需登记领料单号(或外发单号、或出货单号)、货物流向或收货方名称,其中出口货物在取得出口报关单后应补充填写海关监管手册号或报关单号。

4.5.6领料单必须填写订单号或制造令(或生产单)编号。

4.5.7进出存帐的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必须分类保管,以便查阅和统计。

4.5.8货物计量的商业惯例有两个以上计量单位或与海关计量单位不一致的,需分别计算、登记。

4.5.9所有帐册需进行期初结存和本期结存核算,本期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发出,需逐笔结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