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阶级冲突
冲突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社会学界, 是继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之后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流派 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L.A.科瑟尔、L· 柯 林斯,德国的R.达伦多夫,英国的J.赖克斯等。 L.A.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 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Par· sons)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 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 和补充帕森斯理论。科瑟尔从齐美尔(Georg Sim— mel)“冲突是一种社会结合形式”的命题出发,广泛探 讨社会冲突的功能。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 强调经济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 个人因素不重要。 解决社会问题要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部分主张暴力革命。 社区工作方面,社区组织与工运联系。
二 新保守主义
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美 主要观点: 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反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的干预,政府的责任是 维持治安和抵御外来侵略。 强调助人自助。自由市场制度为每一个人提供 了公平发展的机会,人人有自我照顾的责任, 行使自我照顾的责任就是家庭。不应依赖他人 和社会。 社会福利必须采取选择性的原则。
五、环境保护主义
环境保护主义当前也常被称为“绿色哲学”。 这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社会思潮, 并已经发展成为最深人人心的全球性运动之一。 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早期理解比较狭隘,大多认 为是一种局部性问题,主要涉及大气和水污染 控制、废物处置等。R· 卡逊(RachelCarson) 《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指出农药污染造成 的生态危机,引起广泛的社会震动。“环境保 护”这一术语开始被广泛地采用,并成为重要 的价值取向。
二、基层建设理论
由下而上的发展。 由点而面的发展。
补充材料:基层建设理论在一些国家的 运用及收效
三、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是最近流行的一个学术概念,它在社 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工作学等领域被 运用,解释人际支持网络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重要作用。“社会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莱 达· 哈尼范(LydaJudson Hanifan)的文章《农村 学校社区中心》(1916)中。哈尼范认为,能使 房屋、私人财产、金钱等有形资产在人们日常 生活中体现更大价值的东西是“社会资本”, 即善良愿望、友谊、同情心和社会交往。
案例2
山西某山部一个村庄,村里严重缺水, 村里的习惯是妇女负责家里的吃水,因 此,妇女每天要花3-4个小时去几十里地 外的河边挑水。某基金会赞助该村打一 口井,其条件是要村委会在村里办一个 扫盲班,同时要求每个以前挑水的妇女 都要无条件的参加这个班的学习。村委 会同意了这一条件,结果,村里有了一 口水井,妇女扫盲班也办起来了
四、新女性主义
女性问题? 原因? 如何解决? 是否能够解决、条件? 讨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女性主义
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多与男权制度有关,因 此要改变男权制度,使社会迈向两性平等。 流派: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男权制度的成因在于社会 教化,谋求文化上的渐变。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是一切社会 问题的核心,取消资本主义制度。 激进女性主义: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是男权制度 的根源。取消男权制度才能改变女性的处境。 社区工作者促进妇女组织的成立,谋求改变男 权制度。
镇经理可以连聘连任,也可以按合同解聘。5个 管理者每年召开15—20次会议,讨论镇上各种 建设问题,制订决策。会议对全镇居民开放,而 且重大决策必须经会议通过。这种社区管理形 式,有利于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管理工作。结 果该镇的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教育程度等方面 的发展都比较稳定和协调。由居民自己组织起 来的社区组织始终坚持进行各类活动和服务工 作,使社区生活生机盎然
讨论思考:心存以下三个问题,看案例
(1)在以下两个社区项目中,你认为哪 一个比较成功? 为什么? (2)对下边两个社区项目,你还有什么 建议? (3)刚刚我们讲过的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如 何用来修正改善这两个社区项目?
案例一: 河北省某地区,妇联与地方外贸部门联合,建立 了一家补花绣花厂。方圆几十里地农村社区的妇女每 周都到该厂来领活,然后回家去做,按要求做好后再 送回厂里,一手交活,一手领钱。活一做完,就能拿 钱。不少人家因为家里的妻子和女儿参加了这个项目, 家里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变化。 不少女孩子在出嫁的 时候,还都给自己买了嫁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 家里有了女孩子,就等于有了“现金”,项目内外的 人都认为该项目提高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
三社会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
社会交换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理论 流派之一,产生于20 世纪50年代末期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 家C.C.霍曼斯(Ceorge Homans)、P.M.布劳 (Peter M.Blau)和R.埃默森(Richard Emerson)。交 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是对美国心 理学家B.F.斯金纳(B.P.Skinner)的行为主义心理 学、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功利主义的经济学的全 面综合。)
思考:理论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功能以及作用
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建立社会分析的概念 提出社会(社区)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解决问题依据。 推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社会分析理论
一、功能派理论
功能理论本来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在认 识和分析社区时,美国社区理论大师华伦(Warren, 1978)最早最 系统地运用结构功能理论来定义和分析社区。华伦认为,地理社 区就是结构化地组织在一起为他的成员提供当然的一些功能。哈 里森(Harrison, 1995) 也认为结构和功能在一个社会系统里不可 或缺地编织在一起,正是有诸如学校、教堂、政治单位,才有所 谓的教育、领袖和倡导等功能发挥。所以社区分析和研究主要就 应该是分析社区的结构体系,以及他们各自发挥的功能能否满足 社区的需要。
他山之石:域外社区发展计划推行示例 美国诺伍德镇是范例。该镇曾经历了美 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当时企业破 产倒闭,工人失业,许多家庭陷入贫困。50 年代,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运动后,该镇实 行“镇代表会议加经理制”的市镇管理 制度。镇代表会议的代表由登记选民选 出,代表再选出5个人,即镇管理者。5个当 选人负责聘用镇经理。镇经理负责镇上 的行政管理事务。
社会交换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 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 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 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 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 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的目的,社会互动 就会趋向停止。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新保守主义 社群主义 新女性主义 环境保护主义
第四章 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结合学生对自 己所生活社区的描述使学生对社区社会 分析理论产生初步认识. 2.理解并掌握本节理论来源和实际应用. 3.清楚社区理论的构成要素和各种类型。
本章学习中 教师角色
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 指导者、组织者、 帮助者、 参与者和合作者
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从非典和禽流感说起
建议一:别去疫区旅游 建议二:别与活禽接触 建议三:重视疾病预防 建议四:重视高温杀毒
第三节 社区发展理论
一 均衡发展理论 国家发展有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社 会发展的手段,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并 重、同时策划并互为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均衡。 主要内容:整体的发展观念、经济、政治、文化等。 平衡的发展:不仅强调经济与社会,兼顾城乡、工农 等平衡,协调各种力量,互为支援。 民主的发展程序:注重大众的参与,发挥民众的自助 力量与提高民众的自治精神。
本章主要知识模块
第一节 社会 分析理论
功能派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阶级冲突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第二节意识形 态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新保守主义 社群主义 新女性主义 环境保护主义
第三节 社区发展 理论
均衡发展理论 基层建设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分类
实践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社会科学知识 基础的理论,是对社会的理解。 宏观层面,借用社会学和政治学 (Know why)知其所以然 实务理论(实施理论)—方法、技巧、原则 和规范(Know how)知其然 主体理论——实践理论
讨论题
资源动员问题 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 女性问题
三、社群主义
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社群主义 (Communitarianism,亦被译为公共社团主义、共同体 主义、社区主义等),在北美和欧洲兴起。它“是一种 强调社区联系、环境和传统的积极价值以及共同利益的 理论思潮。”(韩震,1995)代表人物有政治哲学家泰勒 (CharlesTaylor)、麦金尔泰(AlasdairMacinty· re)、桑德 尔(Michael Sandel)、安杰尔(Roberto Unger)、瓦尔策 (Michae Walzer)和埃蔡尼(AmitaiEtzioni)等。社群主义 (Communitarianism)的词根是commumty社群,通常被 译为“社区”、“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