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和基质酸化工艺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和基质酸化工艺技术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0
小结
5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寻求 技术
降低滤失的物质和技术 延缓反应速度的物质和技术 获得非均匀刻蚀的物质和技术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1
6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
酸化 基质酸化也称为常规酸化或解堵酸化,是指施工压力
小于储层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地层 适用范围
9
2 裂缝的形状
裂缝参数-韧性控制: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10
2 裂缝的形状
2.2 拟三维维扩展模型
Van Eekelen
模型
Advani 垂直截面 扩展模型
在垂向上流压不变,将高度延伸近似看成具有当量弹性 模量的均质油层中裂纹的延伸
用有限元法处理应力分布,找出裂缝高度、宽度、压 力及缝尖应力强度因子间关系,由选取的缝高和计算 的压力校正缝宽,用体积平衡式求新的缝长
定大小和长度的酸蚀蚓孔
➢ 这些蚓孔绕过污染区,扩大井
wormholes Acid
眼有效半径,达到增产的目的,
Carbonate Reservoir
从而获得增产效果
伤害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3
6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
常用工艺: ➢常规盐酸酸酸化 ➢泡沫酸酸化 ➢乳化酸酸化 ➢胶凝酸酸化 ➢转向酸酸化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6
7 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工艺
单一液体体系应用的酸压技术 普通酸酸压——————常规酸压技术 稠化酸(胶凝酸)酸压 化学缓速酸酸压 泡沫酸酸压 乳化酸酸压 高效酸(地下交联酸、滤失控制酸)酸压 粘弹性酸酸压
椭圆 模型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7
2 裂缝的形状
裂缝参数-粘性控制: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8
2 裂缝的形状
❖理论上描述裂缝宽度,长度与地层性质的关系式:
WW L
i
EhL2
0.25
❖使裂缝增宽的措施: 采用高粘前置液 提高排量 加大液量 加入降滤剂降低滤失速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1
4 有效作用距离
注酸排量的影响
有效作用距离(m)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裂缝宽度2.5mm H=15m T=93℃ C/C0=0.1 28%HCl
白云岩
灰岩
0.1
0.2
0.3
0.4
0.5
0.6
泵注强度(m^3/m/min)
泵注速度对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
有效作用距离 裂缝导流能力
酸岩反应速度 酸液滤失
酸浓度 酸类型 温度
岩石类型 酸液流速 面容比
粘度 降滤剂
同离子效应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酸浓度 酸类型 岩石类型 酸液流速 酸液用量 闭合应力
13
3 控制酸压效果的因素
❖理想的导流能力的计算:
wk
f
max
7.81012
wa 12
3
wk f max 8.41010 wa3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5
2 裂缝的形状 直线延伸裂缝的示意图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6
2 裂缝的形状
2.1 二维扩展模型
GDK 模型
平面应变发生在垂直剖面上 其状态不受邻近平面的影响 裂缝延伸时,裂缝垂直剖面为 椭圆形
PKN 模型
均质、各向同性 水平面上承受平面应变载荷的 无限大弹性体 裂缝的垂直剖面为矩形
Cleary与 Settari 模型
Palmer 完善拟 三维模型
以广义PKN模型描述裂缝水平面延伸,以广义GGDD 模型描述裂缝垂直剖面延伸,完整的完全耦合的拟三 维模型
用PKN模型压降方向描述缝中压力分布,用断裂力学 裂纹延伸判别(K判据)建立裂缝高度方程,缝高和缝内 净压的缝宽分布方程,与连续性方程联立求解
❖Novotny将Nierode和Kruk的导流能力预测与由Nierode
和Williams所研制的酸反应模型结合起来得到了改进的酸化
模型
❖该模型以溶解岩石量及岩石嵌入强度和闭合应力为函数, 预测了在沿裂缝不同部位处的裂缝宽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14
3 控制酸压效果的因素
酸蚀缝宽(mm)
酸蚀缝宽随径向距离的变化
由于页岩的易碎,或者为了保持天然液流边界防止水、 气采出,而不能冒险进行酸压时,一般最有效的增产措施 就是基质酸化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2
6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
酸化机理
➢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的重要特征 是 酸 蚀 蚓 孔 (Wormhole) 的 形 成,增产机理与蚓孔密切相关
➢ 通过形成由井眼径向辐射的一
23
4 有效作用距离
地层岩石类型的影响 在所有情况下酸在白云岩地层的有效作用距离大于石灰岩 这主要是酸与其反应的反应速度不同所致
酸液类型的影响
不同缓速酸都据有不同程度的缓速作用,可以延缓酸岩反 应速度 缓速酸液在变为残酸之前向地层深部推进的距离更大,即 有效有效作用距离更大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均质性,包括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物理尺寸和化学成分、溶蚀 率、孔隙度
裂缝闭合应力:当获得差异刻蚀后,裂缝导流能力可能随闭
合应力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它的降低也取决于储层硬度, 支撑面积和刻蚀面积的比值
储层硬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5
5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岩石溶蚀量及其影响
岩石溶蚀量或酸接触时间效应的示意图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2
4 有效作用距离
温度的影响
有效作用距离(m)
140
120
裂缝宽度2.5mm
100
H=15m
Q=1.6m^3
80
60
40
20
0 30
28% 白云岩 15% 白云岩 28% 灰岩 15% 灰岩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温度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用酸强度、注酸排量,酸液滤失速度、酸岩反应速度、酸
岩反应温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9
5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小结
❖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问题通常考虑从滤失添加剂和工艺两 方面着手 ❖降低酸岩反应速率是从缓速剂的使用及工艺上来进行 ❖缓速作用只在低速下有效,在正常的酸压施工中是无效的 ❖工艺上,建议注酸前先注一段不反应的前置液(即前置液酸压) ❖乳化也是减缓反应速度的常用方法 ❖醋酸与甲酸有时用于缓速,可与盐酸联用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6
5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闭合应力与导流能力关系曲线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um^2.m)
0.6
0.4 溶蚀量117.77g
溶蚀量93.58g
溶蚀量103.06g
溶蚀量51.38g
0.2
溶蚀量38.64g
溶蚀量55.01g
溶蚀量39.73g
溶蚀量70.19g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闭合压力 (MPa)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7
小结
5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研究 焦点
提高有效作用距离Lef 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WKf
❖影响上述两参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为两类
不可控因素:储层的地质构造、岩性、渗透率、孔隙度、
产层厚度、岩石力学性质、流体特性等
可控因素:深度酸压工艺技术类型、酸液体系和浓度、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4
1 酸化压裂机理分析
酸压与加砂压裂的对比 ❖酸压和加砂压裂相比,某些优缺点是由支撑剂和施工复 杂程度以及能否获得预定的导流能力引起的 ❖对于多裂缝油藏的加砂压裂,支撑剂的充填很困难 ❖在施工时,酸压较加砂压裂复杂性小,但费用昂贵 ❖加砂压裂的穿透深度和支撑剂分布容易控制。酸压时, 酸液滤失是一较大的问题,而且是很难控制的。且形成” 酸蚀孔道”以及天然裂缝的扩张 ❖酸压裂缝的最终导流能力小于那种通常所计算的值。生 产期间,酸压的导流能力损失可能更严重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4
6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
常规盐酸酸酸化
原理: 利用酸液溶解地层岩石孔隙及裂缝中堵塞物,形成酸 蚀蚓孔,扩大油气渗流通道.
技术关键: ➢蚓孔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最佳注酸速度研究 ➢最佳注酸强度研究 ➢关井时间及返排速度研究 ➢孔隙型,裂缝型及复合型地层基质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
1 酸化压裂机理分析
酸压机理 ❖酸压是一种增产增注措施,通过酸与裂缝壁的非均匀反应, 使闭合后裂缝本身支撑了开口,那些未溶解部分起着支撑 的作用,溶解较多的区域成为开口通道 ❖所以当裂缝闭合时,通常仍能保持形成的导流通道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3
1 酸化压裂机理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19
4 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滤失的影响
酸液有效作用范围
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艺研究所
20
4 有效作用距离
裂缝宽度的影响
有效作用距离(m)
100
80
60
Q=1.6m^3/min
40
H=15m
T=93℃
C/C0=0.1
Hale Waihona Puke 2028%HCl白云岩
灰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