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驻信段改扩建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进度计划 (2)四、施工准备 (2)4.1材料准备 (2)4.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4.3铺筑试验路段 (4)4.4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4)4.5交通管制 (5)4.6施工顺序 (5)五、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 (5)5.1施工工艺 (5)5.2施工方法 (6)5.2.1准备下承层 (6)5.2.2施工放样 (6)5.2.3拌和 (6)5.2.4混合料的运输 (7)5.2.5混合料摊铺 (7)5.2.6碾压 (8)5.2.7养生 (9)5.2.8接缝处理 (9)六.质量保证措施 (10)七.安全保证措施 (11)八.环境保护措施 (12)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4);5、《***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豫鄂省界)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6、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文件及业主下发的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改扩建工程起止里程桩号为K105+700至K115+700,全线长10.0公里,均位于信阳市境内,K105+700~K110+408.319段为原有26m双向四车道双侧扩建为路基宽41m双向八车道公路,K110+408.319~K111+358.876段为双侧变单侧加宽渐变段,K111+358.876~K115+700为单侧加宽21.5m。
全线结构物共计大桥3座,中桥3座,分离式立交1座,互通式立交1座,天桥3座,涵洞通道28道。
路面结构层厚度为74cm,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同步沥青碎石下封层+10cm厚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层厚度48cm。
10cm素混凝土调平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同步沥青碎石下封层+10cm厚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路面水稳工程量见下表:三、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3月 28日计划结束日期:2014年8月31日底基层计划7月底;基层8月底。
四、施工准备4.1材料准备各项原材料进场前,严格对其按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符合要求的方可组织进料。
⑴.水泥的技术要求①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水泥等作为稳定剂,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
但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②水泥标号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如32.5级或42.5级)的水泥。
根据要求优选后我标段采用华新水泥(河南信阳)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新P.C32.5缓凝型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剂量4.0%。
⑵.集料的技术要求①集料颗粒的尺寸及级配组成根据规定选用。
②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
同时要求集料的均匀系数不大于10(即通过量为60%的筛孔尺寸与通过量为10%的比值)。
③集料中0.6mm以下颗粒塑性指数不大于12。
④有机物含量超过2%,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集料不宜使用。
集料采用信阳市南湾碎石,规格为19-31.5mm、9.5-19mm、4.75-9.5mm,细集料采用信阳市南湾石屑,所用水为饮用水。
4.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应根据指定的配比(包括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在水稳碎石层施工前10-15d进行现场适配;按指定的水泥剂量为中档,另增上下浮动1%的水泥剂量两个档次,采用统一集料级配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对每种水泥量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不少于9个。
如该组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15%时,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释。
试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2)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较室内确定的剂量多0.5%-1.0%。
实验室得出底基层(括号内是基层材料)数据如下:混合料(集料)的掺配比例如下:4.3铺筑试验路段在试验段开始之前,我工程部提出不同试验方案的完整的书面说明,送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段,在K113+023-K113+083路基段落铺筑不少于60 m 长度的试验段,并做好总结并确定下列数据:①确定施工配合比。
②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③所采用的机械设备是否满足现场需要。
④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a.混合料的拌和方式及拌和设备生产工艺。
b.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和所用机具。
c.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d.控制水泥剂量方法和拌和均匀性的方法。
e.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f.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g.接缝的处理方法。
h.密实度的检查方法,确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⑤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⑥制定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
4.4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1、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试验路段拟投入的主要设备有:水稳摊铺机2台、振动压路机2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2台、自卸车20台、全电脑控制拌和站1台套,徐工L500F装载机3台,平地机1台,200KVA变压器1台。
2、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本试验路段施工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共48人,主要成员如下:4.5交通管制设置完善的围挡和交通疏解方案,开工第一天完成全部围挡工作,做到全封闭作业。
4.6施工顺序先施工试验段,待完成试验段施工后,对一工区、二工区进行大面积施工做作业,具体施工顺序如下:1.K122+899.56北小潢河以南试验段2. 二工区摊铺顺序为:北小潢河以南-339跨线桥-北小潢河-项目部-北小潢河3. 一工区摊铺顺序为:黄洼中桥-黄楼大桥-黄洼中桥-标头每次摊铺厚度18cm。
五、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5.1施工工艺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采用质量法配料、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
拌合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2%-5%,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全断面机械摊铺法摊铺,静压压路机配合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撒水车洒水养生的方法进行施工。
混合料随拌合、随运输、随摊铺、随压实。
施工顺序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具体工艺流程图见附表5.2施工方法5.2.1准备下承层施工前要对下承层的中线、标高、压实度、弯沉、厚度等作必要的复测,埋设横向排水管,并做好记录。
彻底清理底基层表面,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的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表面呈湿润状态。
5.2.2施工放样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必须对底基层进行质量验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
用全站仪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底基层两侧施放路基边线,进行基层的培肩工作以做为摊铺侧模,距路基边缘40cm处每隔10米钉1铁桩,铁桩上固定一金属横支架,横支架上给出相应的路基设计高程(考虑压实系数),支架上挂钢丝并张紧作为摊铺机高程及方向的控制基准。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标高,防止脱落,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紧线器加力,防止钢丝中间凹陷。
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要求路肩整体密实、表面平整,以防止钢钎有松动或阻碍钢丝线、传感器通过5.2.3拌和在正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应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输的远近,适当将含水量增加0.5-1%,严格控制水泥的掺入剂量,剂量太小,不能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质量;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反射裂缝,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
5.2.4混合料的运输拌好的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至施工路段,根据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及摊铺能力配合好自卸车的数量,装车时,保证车斗内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运输时对车上的混合料用塑料布加以覆盖,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运输混合料的自卸车,在已完成的铺筑层表面上通过时,速度要缓,禁止急刹车,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破坏表层强度;拌合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到现场摊铺。
5.2.5混合料摊铺为保证施工质量,根据设计的要求,我部对双侧加宽段的基层施工采用1台半幅作业宽度7.75m的摊铺机进行摊铺施工,单侧加宽19.25m。
根据本标段的结构层厚度,我部决定采用一次摊铺碾压成型的施工工艺,保证基层的压实厚度,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施工。
我部选用拌和机的生产能力为每小时600T,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不会发生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
始终保持摊铺机前有1到2台运输车辆等候,保证基层施工的衔接性。
摊铺机摊铺时速度匀速行驶,不宜间断,以避免底基层出“波浪”和减少施工缝,试验人员要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计量,并及时反馈拌和站。
摊铺机配合人员要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如与实际不符及时调整。
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将杂物挑拣出去,同时避免粗集过分集中的情况发生。
施工全过程采用小段成型,机群作业的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面层表面的平整,将采取下列措施:a、保持熨平板前的混合料的高度不变。
b、保持螺旋分料器有90%的时间的在工作状态。
c、减少停机/开动的次数,避免运料卡车碰撞摊铺机。
d、做好横向接缝,立即用直尺检验。
e、经常检验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
f、经常用直尺检验表面平整度。
g、保持摊铺机在良好工作状态。
5.2.6碾压用三轮压路机进行静压,再用振动压路碾压密实,碾压应从横坡下侧开始,确保表面平整。
在含水量合适的情况下,碾压不得少于六遍。
碾压过程中,试验检测员要跟班作业,随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及压实度,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关闭振动的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稳压一遍,速度采用1.5-1.7km/h为宜,碾压长度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气温情况进行选择。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开启振动档以2.0-2.5km/h的速度进行振压。
最后用16吨静压压路机碾压两遍。
同时记录每一次碾压后的压实度的数据和碾压遍数。
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碾压过程中。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如加少量的水泥)或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