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6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左右。此选项合理;
D、中学生的体重在 G=600N 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 0.04m2
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 p=
=
������⺁ =
���������Ͳ
=1.5×104Pa.此选项合理。
故选:A。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
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
当开关 S1 断开、开关 S 由 2 掷到 1 的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时, 电路中只有 R1 连入,电压表测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则示数 U2=U,所以 U1<U2; 电流表测 R1 的电流;示数 I2=IR1= ;已知 R1=R2,则 I1>I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电表所测 电路元件的判断和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
2016 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 20 分,每空 1 分) 1.(2 分)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学习物理的乐趣,生活处处有物理。你早 餐食用的一根油条的长度约为 30 cm ,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1 N 。(填上 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重力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 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在 15cm 左右,一根油条的长度接近圆珠笔长度的二倍,在 30cm 左右; 两个鸡蛋的质量在 100g=0.1kg 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故答案为:cm;N。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 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 数据才有意义。
故选:B。
【点评】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尤其是放大镜的原理,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13.(3 分)如图所示,已知 R1=R2,当开关 S1 闭合、开关 S 掷到 2 时,电压表与 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1 和 I1,当开关 S1 断开、开关 S 由 2 掷到 1 的同时,将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2 和 I2,则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
A.U1>U2,I1>I2 B.U1<U2,I1>I2 C.U1=U2,I1<I2 D.U1<U2,I1<I2 【分析】(1)分析电路结构,确定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确定各电表所测量的 量; (2)根据各电表所测量的量,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电路图知当开关 S1 闭合、开关 S 掷到 2 时,电阻 R0 与电阻 R2 并 联,电压表被短路,示数为 U1=0,电流表测干路电路电流;示数为 I1=I0+IR2= + ;
4.(2 分)如图所示,是在冰面上行走时,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通 过 减小 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 增大 摩擦,便于行走、防止摔跤。(选
填“增大”或“减小”)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 减小受力面积;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来增大压强, 套在鞋上的冰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便于在冰面上行走。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点评】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增大或减小摩擦,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2.(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 论是:(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 β =∠ α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光线与法线 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 【解答】解:实验时,将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可以看到反射光 线消失,所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通过实验可得出,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测电笔的使用、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是一道基础题目。
8.(2 分)“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 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声 源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 【解答】解: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 径是解决本题关键。
角等于入射角,即∠β=∠α; 故答案为:β;α。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 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 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 力。
3.(2 分)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 凝固放热 、 (2) 汽化吸热 和(3) 升华吸热 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 情况。
5.(2 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中的两种基本电路,通过你的观察,学校 里的路灯是 并 联的,教室里的吊扇调速器与吊扇之间是 串 联的。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在并联电路 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解:学校里的路灯,当其中一只损坏,其他路灯仍然发光,说明各盏路 灯工作时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因此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吊扇调速器在电路中相当于滑动变阻器,要调速器能控制吊扇,必须让调速器和 吊扇串联。 故答案为:并;串。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分 析清楚电路结构即可正确解题。
9.(2 分)家庭取暖用的电油汀是一种电热器,电油汀工作时,其温度升高是通 过电流 做功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电油汀周围气温升高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 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 【解答】解:家庭取暖用的电油酊是一种电热器,电池酊工作时,消耗电能,产 生内能,即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电油酊周围气温升高是通过热 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4.(3 分)足球进校园,深受同学们喜爱,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过 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 C.球向前的惯性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缺一不可。 【解答】解: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大小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 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符合二
二、选择题(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 11-14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第 15、16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 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全部选择正确的 4 分,不定项选择 正确选项但不全得 1 分,不选、多选或漏选得 0 分) 11.(3 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 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脉搏跳动约为 68 次/s B.质量约为 50kg C.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kg/m3 D.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104P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 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 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 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5 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此选项不合理; B、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 此选项合理; C、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 1.0×103kg/m3
12.(3 分)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 到的像是( )
A.
B.
C.
的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
的,据此判断。
【解答】解: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
制成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B 是正立、放大的,所以 B 符合题意。
10.(2 分)如图所示,是探索教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已知 R1<R2,闭合开关 后,通过两端电阻丝的电流 I1 等于 I2,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U1 小于 U2。
【分析】首先明确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闭合开关后, 通过两端电阻丝的电流 I1 等于 I2, 已知,R1<R2,由 I= 可得,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U1 小于 U2。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关于焦耳定律的理解和把握,学会对电路的分析是关键。
7.(2 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正在使用测电笔辨别正常家庭电路中三孔插座的火 线与零线,此时测电笔氖管 不发光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为了防止漏 电,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C 孔应接 地 线。
【分析】(1)用测电笔来鉴别火线与零线。使用测电笔时,笔尖接触要检测的导 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才能在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 (2)三孔插座接法:右孔接火线、左孔接零线、上孔接地线。 【解答】解:(1)测电笔使用时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图中的手没有接触尾金属 体,此时测电笔氖管不发光; (2)家庭插座遵循左零右火上地的接线原则,所以 C 孔接地线,为了防止外壳 漏电; 故答案为:不发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