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顶叶的神经心理功能
空间关系保存 定向正确
缓慢而吃力 粗略而缺乏细节
空间关系丧失 定向错误
画图顺利 增加线条来修正画图
(三)穿衣失用症
穿衣失用症(dressing apraxia)表现为患者不 能正确地穿脱衣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失用症。主 要见于右侧半球颞-顶-枕联合区的病变,双侧病变 时更明显。 例如:患者常将衣服翻来覆去地翻找,但找不着正 确的穿衣路径。患者可能将手臂伸到领子上,或者 是反着穿。
第I躯体感觉区
定位明确 分工精细 呈倒立矮人形
第I躯体感觉区
感觉神经支配非常密集的身体部位成像较大 (舌、嘴、面)
神经支配较少的身体部位成像较小 (上臂、大 腿和背)
代表区可能由于相应身体部位功能需求的增加 或减少而发生改变
第II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的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
呈双侧代表,呈侧卧全身人像,面部在前端,依次
计算困难:患者能理解和记忆一个算题,也能运用运算 规则。但由于对算题的符号关系的理解困难导致计算不 能。如35中的5和53中的5由于其相对位置不同,其意义 也不同。 句法的抽象逻辑关系混淆:如患者不能理解“黄的河水” 和“黄河的水”之间的区别。
(二)空间定向障碍
空间定向障碍是指难以正确判断自身和客体的空
知觉性偏侧躯体失认症
明显地感觉到失去了一侧躯体的知觉
无知觉性偏侧躯体失认症
并未意识到失去一侧肢体的知觉
(三)自体部位失认症 自体部位失认症(autotopagnosia)是指患者没有语 言障碍,能正确地说出呈现给他看的物体的名称,但 不能够正确地说出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也不能根 据名称指出各个肢体所在的部位。 手指失认症是最常见的,即对手指不能命名,
例1
例2
三、失用症
失用症(apraxia)又称运用不能,表现为不能完成
已学会的有目的的动作。其特点
(1)无意识障碍、理解困难、瘫痪、感觉丧失及共 济失调等; (2)能正常运用肢体; (3)但患者不能按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
(一)观念性失用
观念性失用(ideational apraxia):患者在运动 和感觉功能上没有缺陷,执行个别动作无困难,但不 能把这些动作在观念上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在实际行 动时会出现次序颠倒或者忘记其中某个步骤。 例如:清理烟斗、给烟斗点火再吸烟,或刷牙的 准备过程,其正常的次序可能颠倒。
(一)失读和失写
顶颞叶失读症又称为中央部失读症、失读伴失写 症、皮质视觉性失语症,其表现是全部或部分地丧失 了阅读和书写的能力,不认识字母和词,也不能根据 触觉、听觉和书写动觉去理解文字的意思。 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由视空间障碍而引起失写 症。例如:由于空间障碍,导致患者书写行线向上或
向下倾斜,书写文字集中在纸的右侧,而左侧留下较
瘫。大部分病例是左侧偏瘫,即病变在非优势半球。 例如:患者拒绝承认他有偏瘫,在问及你的手脚好 吗?手脚有病吗?手脚能动吗?患者常回答说手脚是 好的,没有病,能活动的。
(二)偏侧躯体失认症
偏侧躯体失认(hemiasomatognosia)是对自己一侧 躯体的错觉和失认。其临床表现可有正性的或负性 的。病变累及皮质,主要是由右侧顶叶病变引起。
(三)空间认知
顶叶负责运动在空间朝着目标进行。顶叶病变最
常见的是不能判断刺激的位置和方向。
确定刺激的空间位置有困难称为绝对定向障碍;
不能辨别刺激与刺激之间的相对位置称为相对定向
障碍。
(四)结构能力
顶叶损害患者会出现结构性困难,其特点是不
能将“部分”组合成“整体”,例如不能将零
件装配、连接及组合。
为上肢、躯干和下肢。
负责整合感觉成为较复杂和有意义的知觉,此区损
伤将造成知觉障碍。
(二)感觉间联合
顶叶的感觉联合区域可进行多种感觉信息与言
语的整合,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
优势半球顶叶病变的患者表现为听-视、触-视、
视-触匹配作业的障碍。
例如,嘱被试者首先用手触知物体,然后以视 觉辨认。顶叶高级联合皮质区损伤患者,不能 凭视觉辨认出已由触觉感知的物体。
(三)忽视症 一侧空间忽视(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是指 患者的眼睛和外周视觉通路的结构及功能均正常,但 忽视一侧空间的刺激。
临摹画试验只能勉强画出图画 的右半部分
让患者画一朵菊花、一间小屋子、 一个钟表面,并标出12个钟点, 患者仅画出各图的右半部分
(四)空间性阅读和计算不能 空间性失读症(spatial dyslexia)
(四)动觉性幻觉 动觉性幻觉(kinesthetic hallucination)患 者自觉身体的某侧肢体的长短、轻重、粗细 及位置等发生了变化 ,患者可能感到肢体异 常增大、异常变小或错觉性移位。 另一种表现是幻多肢,患者感觉瘫痪侧多出一只 手臂或一条腿,并为之惊讶。
五、语言障碍 失语是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 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 能力障碍,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 阅读和书写六个基本方面能力残缺或丧失。 优势半球顶叶病变可引起语言障碍,表现为失读 和失写、命名性失语和传导性失语。
(二)失认症
缺乏对感觉刺激意义的理解称为失认。
失认患者虽然感觉功能完好,以及视力、听
力正常,但却不能认出物体和空间时间的关系。
与顶叶感知觉功能相关的主要为实体失认症,又称
触觉失认证。
病变定位在顶叶后部的次级皮质区,即Brodmann第5
区和7区 。
二、 空间障碍 (一)准空间障碍
也称为符号综合障碍。
间置及其相互关系,患者常常不能在三维空间里整合 信息,以明确方向。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地形定向障碍和认路困难。
地形定向障碍:
无法回忆熟悉的环境中的空间安排。
未能记忆或描述熟悉的地理环境。
认路困难:
不能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或者因为物体失认症无法辨认环境中的路标, 也可能因为单侧空间忽视,对左侧的路标未加注意, 错误地偏向右方,以致无法认路行走。
顶下小叶内侧面旁中央小叶Fra bibliotek部楔前叶
顶叶的位置
分界 前 后 中央沟 毗邻 额叶
顶枕沟和枕前切迹 枕叶 的连线 外侧裂 颞叶
下
二、顶叶的功能
(一)躯体感知觉
第I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接受丘脑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的传入纤维
负责有意识的感受如温度觉、疼痛觉刺激,特
别是对侧半身的浅表感觉和深部感觉的冲动。
患者在拼物或构图上会有显著困难,甚至抄画 图形也严重缺损。
第二节 顶叶损害的常见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一)躯体感知觉障碍
顶叶病变可以造成躯体 对侧相应部位痛觉、温度觉、 压觉和触觉严重减退,以及 辨别觉和位置觉丧失。
躯体感知觉障碍的特点
①上肢比下肢易受累; ②肢体远端比近端易受累; ③感觉损害区域与正常区域无明显界限; ④多为部分感觉缺失,很少为所有感觉缺失; ⑤口周、眼周、肛周通常不受累; ⑥部分患者感觉缺失仅存在于躯体表面的局限性区域,更少见 的是假性根性或假性节段性感觉缺失。
大的空白。
(二)命名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又称为遗忘性失语
症,由角回或优势侧颞中回后部病变引起。其主要临
床特点是命名障碍或找词困难。
例如患者会说“这是梳头发用的”,但就不会说“这
是一把梳子”。
(三)传导性失语
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的主要临床特点 是口语为流利型,听理解相对保留,而复述不成比例 地受损。 由于外侧裂周围弓状束损害导致Wernicke区和 Broca区之间的联系中断所致。顶颞叶皮质接收到的 听觉信息无法传送至额叶的语言运动区,导致复述障 碍。
六、Gerstmann综合征
Gerstmann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由优势 半球顶叶角回(Brodmann39区)皮质损害所致,临 床表现为四大主症: (1)计算不能(失算症) (2)不能辨别手指(手指失认症) (3)书写不能(失写症) (4)不能辨别左右(左右失认症)
The end!
四、 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就是自体空间
失认或人体自身的失认,其
临床表现可有正性的或负性 的,常见于顶叶损害,且在 右半球病变时更为多见,由 于病变扩散到躯体感觉、视 觉和运动通路,因而常伴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一)疾病感缺失
疾病感缺失(anosognosia)是指有严重偏瘫的患
者没有意识到瘫痪的存在,并且以语言来否认有偏
第五章 顶叶的神经心理功能及其障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忠玲
第一节 第二节
顶叶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顶叶损害后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顶叶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一、顶叶的解剖结构
中央后回 Brodmann1,2,3区
外侧面
顶上小叶 Brodmann5,7区 角回 Brodmann39区 缘上回 Brodmann40区
第二节 顶叶损害的常见症状
参考文献 1. Peter Duus,刘宗惠译.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北京:海军出版社,2006. 2. 汤慈美.神经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 梅锦荣.神经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 静进.神经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控制眼球移动的机制受损害, 不能连续有次序地扫描,注视点不由自主,漫无
定向,
似乎随意地让注视点从一行的某一点跳到另一处, 或从一行的某一部分跳到一定距离外的另一行上, 以致接受的信息不连贯,此时患者就不可能理解 所读材料的意义,造成失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