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二首》
真正的民间文学。
四、名句积累 诗眼倦天涯 ①兴亡千古繁华梦,______________
(张可久《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黄云海树秋 ②白雪关山暮, ______________ (张可久《可侍郎奉使日南》) 人老去西风白发 ,蝶愁来明日黄花。 ③ __________________
(张可久《九日》) 故纸上前贤坎坷 ,醉乡中壮士磨跎。 ④ __________________ (张可久《读史有感二首》)
归纳主旨
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 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 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 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 实的慨叹与愤懑。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人 皆 嫌命 窘,谁不见钱 亲? 窘:困 人们都埋怨命运不好,处境困窘,谁见了钱不觉得亲切? 窘。 水晶环入面糊盆,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 水晶环进入面糊盆,刚沾水粘盆便滚得一塌糊涂 。才沾粘便滚:比喻 清白人在污浊里,一下
[细剖· 深析]
[思考]:
《【正宫 · 醉太平】无题》表达了愤世嫉俗的主题。
请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一思想。
[讨论]: ( 1)、运用比喻。写哪怕你像水晶环一样晶莹纯 洁,在如同面糊盆一样的大染缸里,也会被污染, 被滚得一塌糊涂,沾染各种恶习,会同流合污、营
私舞弊起来。
(2)、运用反语。在混浊污秽的社会里,作者主张
子就被熏染而变坏。
文章 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 文章用来糊盛钱的囤柜,出生门庭被改做赌场、
囤:用竹篾或其他材料围成的盛 贬入睡 馄饨。 妓院,清廉的人被看作无知的糊涂蛋。粮食的器具。馄饨:同“混沌”,
懵 胡芦提倒稳。 胡芦提:糊涂。 懂。 糊涂倒反安稳。 稳:安稳。
关于主旨和主要表现手法 张可久的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 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 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 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帐恨之作。 这首曲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 丑恶世俗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 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本曲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和“鼎足 对”。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攒 n) . (cuá 命窘 (jiǒnɡ) . 沾 .粘 .(zhān nián)
吼 . (hǒu) 囤 n) .(dù
馄饨 (hú n tun) .. 二、字形辨认 贬贬义 绝绝对
砭针砭 决决定
阴阴天 荫荫庇
两曲的“高雅”体现在: 《天》名为写景,实则以景之险衬托人 心之险,意境浑圆。 《无题》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文雅的鼎 足对的形式,主题上对世风败落的种种 现象讽刺深刻。
【总结】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更多来源于底层的知识分子,更多地写出了百姓 的心理和生活。我们从本篇文章中对元曲有了一个 大致的把握,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元曲,它是
2.《【正宫· 醉太平】无题》中,作者以“胡芦提 倒稳”为结句。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一种消极 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看? 【提示】 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态度未免消极颓废, 其实这只是诗人愤激不平的反语。作者对这个社会 风气是痛心疾首的,他不愿失足掉进这个社会大染 缸里去同流合污,但个人又无法扭转乾坤,为了解 脱,只好无可奈何糊涂,但求独善安稳了。这反映 了元代知识分子消极反抗的普遍情绪。
不知不觉地“噗嗵”掉下了悬崖。幸好悬崖不算太
高,附近又有人,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他
刚站起来,就连连喊着:“好了!有了!”
大家莫名其妙,原来他这一摔,倒把那后两句诗想 出来了:忽忆灵均发幽愤, 坠崖几折沈郎腰。(灵均,即屈原) 这个小故事,我们也不妨解证为“挫折出诗
人”“命愈穷而诗愈工”。
张可久散曲二首
这首曲描绘了哪些的社会现象?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弃讨厌命 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 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水晶环人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 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 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文章糊了盛钱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 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 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 蛋。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 “葫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 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
三、词语释义 聚集 ①绝顶峰攒 雪剑: ______ .
冲击 ②倚树哀猿弄 云尖: ______ . 呼啸 ③阴洞吼 飞廉:______ . 困窘 ④人皆嫌命窘 : ______ . 被鄙视 ⑤清廉贬 人睡馄饨: _________ .
2.资料链接 【中吕·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 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用曲子表
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 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 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 ‘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发展趋 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在 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 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80一约1348),号小山。一生坎 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 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 套数9),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 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李开先: “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 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 合为“二张”。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中吕 ·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 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前五句极尽描写之险后,笔锋急转点明主 旨,意在写人心之险,用景衬情,用重笔刻画山景来 突出主旨。可谓兴中有比,意味深长。
奇特的艺术构思
张可久散曲特点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 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 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 叹帐恨之作。如【正宫· 醉太平】《无题》: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对道德沦 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 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而且 丽、竽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 作。
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 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 “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 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 而止飞,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 两拨千斤之功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 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 作。
元散曲特点:通俗又高雅
以《天台瀑布寺》《无题》为例说明 “通俗又高雅”的具体表现(课后练 习三)
参考答案 通俗——即语言平浅易明 高雅——立意高深文雅,内涵丰富 “既通俗又高雅”指用语言通俗易懂的 语言反映意义深刻的主题。 《天》和《无题》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 通俗易懂,其中《无题》的语言全为俗 语;《天》所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 也是为人所熟悉,主旨句“比人心山未 险”也如同口语。
(张可久《怀古二首》)
⑨伤心秦汉,生灵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______________ 。 (张可久《怀古二首》)
流光一瞬 , 华表千年 ⑤人生可怜, __________ _________。
(张可久《中吕· 满庭芳山中杂兴二首》) ⑥世间有万古青春, 花前换几度游人 ______________ 。 (张可久《湖上春晚》) 为虚名消尽朱颜 ,掩孤篷羞见青山。 ⑦ _________________ (张可久《舟行感兴》) ⑧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______________ 。
达自己的不满。
【正宫· 醉太平】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 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 难抑。
七、文本对译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绝顶峰攒雪剑, 悬崖水挂冰帘 ,倚 树 绝顶峰雪剑聚集,悬崖上悬挂着冰帘似的瀑布,靠着树 哀 猿弄 云尖。 哀鸣的古猿声高达云脚。 绝顶峰: 指华顶峰,天台山最高的山峰。 攒:
聚集。雪剑:山峰积雪如剑。 挂冰帘: 形容方 弄云尖:指猿声凄厉,响彻云霄。
广寺瀑布奔腾直下,奇险寒峻。
血华啼杜宇, 阴洞吼飞廉。 杜鹃啼血,阴森的山洞中冷见呼啸。 血华:血花,即血。 杜宇: 杜
鹃。 飞廉: 传说中的风神。
比人心 山未险。 与的散曲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 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 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朱权称其曲 “如瑶天笙鹤,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誉为“不羁
之材”,“词林之宗匠”(《太和正音谱》)。散曲集有 小山乐府 》。现存小令855首。 《_________
“胡芦提倒稳”,即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是最稳妥的方
法,宣扬“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实际上是反语,
表现了悲愤的情绪。
(3)、正反对比。“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人人都嫌自己命运不济,都恨不得能够发横财赚大钱, 无论谁都见钱眼开,拼命攒聚。一正一反,高度概括 了当时某些人的贪婪性、铜臭味。在这样的社会风气 下,金钱主宰一切,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诗苑花絮
跌出来的诗句 元朝时,江苏海盐有个姓沈的人,迷上了诗,以至到 了神情恍惚的地步。有一年春天,他到山上登高,读 屈原的《离骚》,觉得这样的诗能放声朗读,才有意 思。读完《离骚》,诗兴大发,要作一首绝句。很快 想出两句:丛兰芳芷满东皋, 闲步春风读楚骚。(楚骚,即离骚) 下两句该写什么,怎么也想不出。走啊,想;想啊,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