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测试系统设计

7测试系统设计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
干扰传播路径
静电感应:导体之间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的有效输入成分。 静电感应:导体之间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的有效输入成分。 电磁感应:变化的电流通过互感作用在另一回路中引起的感应电 电磁感应: 动势。 动势。 公共阻抗:阻抗不等的两个电路与另一公共阻抗串联产生的干扰。 公共阻抗:阻抗不等的两个电路与另一公共阻抗串联产生的干扰。 辐射电磁干扰:周围强烈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造成的干扰。 辐射电磁干扰:周围强烈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造成的干扰。 漏电流干扰:电器元件绝缘不良或功率器件间距不够产生的漏电 漏电流干扰: 现象。 现象。
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测量装置选用
满足关键指标、合理的带宽、 满足关键指标、合理的带宽、接口标准
误差分配
综合误差最小或合成不确定度最小 直接测量量的测量精度适中, 直接测量量的测量精度适中,降低难度
传感器选用
优先考虑功能、 优先考虑功能、然后再是指标
其它
2、一般步骤
步骤
1.确定测试任务 2.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测量方法 3.选择传感器或转换器 4.后续测量系统的选定 5.相应的软件设计与编制 6.测量系统的性能评定
2、一般步骤
步骤
确定测试任务
确定测试任务 , 根据测试任务确定需测量的信息与相应 确定测试任务, 的物理参数, 的物理参数 , 应防止信息过多和信息不足两种情况的发 生。
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测量方法
根据测试任务对测试精度与测试成本的要求,以及测试 根据测试任务对测试精度与测试成本的要求, 对象以及测试条件等因素选择 。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不确定度的评定
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确定工程上大多单次测量 工程上大多单次测量x 确定工程上大多单次测量x的不确定度
根据经验或资料及假设的概率分布估计的标准差来表征 a uB = k
a为误差区间的半宽度,即被测量误差可能值的区间(-a,a) 为误差区间的半宽度,即被测量误差可能值的区间( 为测量值落在± k为测量值落在±a区间内概率分布的置信因子
有限次数 :不宜超过10 (等精度测量难度随 增加 有限次数n:不宜超过 等精度测量难度随n增加 等精度测量难度随 增加)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不确定度的评定
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测量结果
对于有限次测量, 对于有限次测量,其测量结果可直接表达为
x = x ±
σ
n
△近年来国内推行的方式 近年来国内推行的方式 △测量结果取决于样本平均值、标准差估值,测量次数 测量结果取决于样本平均值、 测量结果取决于样本平均值 标准差估值,
Cm En Zi Un
In Zc Un

En
R Zi Un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
屏蔽技术 静电屏蔽:在静电场作用下,导体内部各点等电位 静电屏蔽:在静电场作用下,导体内部各点等电位
利用铜、铝等低阻导电材料 做成接地金属容器 低阻导电材料, 接地金属容器, 利用铜、铝等低阻导电材料,做成接地金属容器,隔离内外部电 力线, 力线,消除静电耦合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不确定度的评定
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示例: 示例: △ 仪器的分辨力 数字式仪器的指示装置或A/D的分辨力为 x,其区间半宽 的分辨力为δ 数字式仪器的指示装置或 的分辨力为
a = δx /2
由均匀分布假设, 由均匀分布假设,置信因子及标准不确定度为
k = 3
测量值X和不确定度 单位
x = x ± u
x = 9.515 ± 0.005 mm
真值落在【 9.520mm】 真值落在【9.510mm, 9.520mm】区间内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的不确定度
测量结果所应有的指标
不确定度越小, 不确定度越小,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不确定度分为两类 不确定度分为两类
接地术
接地作用:安全、基准电位 接地作用:安全、 抗干扰(抗噪声、静电屏蔽等) 抗干扰(抗噪声、静电屏蔽等) 接地方式 Δ并联接地 并联接地 Δ串联接地 串联接地 Δ串并联接地 串并联接地
Rc1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Rs Us A UG Rc2
Ri
放 大 器
抗干扰
接地技术
B
接地原则:一点接地 接地原则: 地线应连在一起并通过一点接地 地线应连在一起并通过一点接地 避免公共地线各点电位不均匀而形成接地回路,产生干扰 避免公共地线各点电位不均匀而形成接地回路 电位不均匀而形成接地回路,
选择传感器或转换器
根据上述测量方法的选定首先确定相应的传感器类型 ; 根据上述测量方法的选定首先确定相应的传感器类型; 然后根据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传感器。 然后根据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传感器。
2、一般步骤 步骤 后续测量系统的选定
传感器与信号调理装置的匹配问题 各个测量装置的静动态特性匹配问题 先测量系统的精度设计指标 其他频响
连续可读 最小分度1 最小分度1μm
R c1
Ui
Rs Ri
A
机壳
机壳
机壳
Us
R c2
绝缘层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
屏蔽技术 电缆屏蔽层
单地原则 屏蔽线的接地应与公共端连接
Us
1 放 大 器 2 UG 正确连接
C1 Us C2 C3 UG 正确连接
1 放 大 器 2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
隔离技术 ——切断地环路电流干扰 切断地环路电流干扰 o 两个测试电路的地电位完全隔离开,避免干扰 两个测试电路的地电位完全隔离开, o 数字电路很适用 o 模拟电路中,要选用线性度好的隔离器件 模拟电路中,
第七章
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 测试系统设计
内容
1. 2. 3. 4. 基本原则 一般步骤 抗干扰设计 精度分配
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特性,能够满足各种静、动 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特性,能够满足各种静、 态性能指标; 态性能指标; 2)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4)测试系统的组建容易实现、便于维护。 测试系统的组建容易实现、便于维护。
=99%时 置信区间有确定的置信水平 P( 如 95% 或 P=99%时,k=2.58 P=99.73%时,k=3 =99.73%时 99%)
= x ± kσ →
P
P(%) 50 68.27 90 95.45 99 99.73 K 0.67 1 1.645 1.960 2.576 3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不确定度的评定
信号地线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电源地线
保护地线 机壳、机架、机箱) (机壳、机架、机箱)
接地系统布置图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的准确度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 精密度
△重复测量所得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重复测量所得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测试电路 1 光耦合器件 测试电路 2
滤波技术——只允许或只阻止某一频带信号通过测试系统 只允许或只阻止某一频带信号通过测试系统
0.5-2mH 直 流 电 源 C1 0.01~0.1μF μ
+
C2 100μF μ
直 流 电 源 C1 0.01μF μ
+
C2 2000μ μ
5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测试系统设计 抗干扰
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示例: 示例: △ 仪器的基本误差 仪器在指定条件下对某量测量时, 仪器在指定条件下对某量测量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误差界 限值为a,按均匀分布假设, 限值为 ,按均匀分布假设,置信因子及标准不确定度
k = 3 a 3
uB = a / k =
若已知分布,则按实际分布计算。 若已知分布,则按实际分布计算。
相应的软件设计与编制
测试系统性能指标 成本 人机交互界面
2、一般步骤
步骤
测量系统的性能评定 经济合理性 抗干扰能力 测试精度分析
3、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
干扰源
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环境 环境 电磁场、振动、温度、 电磁场、振动、温度、湿度等 内部干扰——电路 内部干扰——电路 元器件干扰 信号回路干扰 负载回路干扰 电源干扰 数字电路干扰
正确度 正确度
△测量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测量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 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
涉及真值, 涉及真值,多作定性描述
理想情况
4、测量系统精度分配 、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的不确定度
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被测量之值 的分散性 的分散性——范围 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被测量之值x的分散性 不能肯定的程度 范围 被测量的真值 以一定概率落在某个量值范围内 被测量的真值x以一定概率落在某个量值范围内 —— 置信区间,如:(x u ~ x + u) or x ± u 置信区间, [-u, u] 不确定区间,X为最佳估值 不确定区间, 为最佳估值 表征被测量的真值X所处范围的评定 表征被测量的真值 所处范围 真值 所处范围的评定
磁屏蔽:导体层以涡流方式消耗高频干扰磁场的能量 磁屏蔽:导体层以涡流方式 涡流方式消耗高频干扰磁场的能量
铁磁材料(硅钢、坡莫合金) 铁磁材料(硅钢、坡莫合金)制成容器
电磁屏蔽: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铜箔 铝箔 板)做成的接地电磁 电磁屏蔽: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 铜箔,铝箔 金属材料( 铝箔/板
屏蔽层, 屏蔽层,同时起到电磁屏蔽和静电屏蔽两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