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做教学的“有心”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做教学的“有心”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教学的“有心”人]------教研活动讲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以一种平静的心情对待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已由过去满怀希望的翘首企盼,到现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

从燥动走向冷静、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平静不是麻木,不是没有激情,是理性,理智的突现。

真正的革命是观念的革命,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

(思路要清)涉及: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思路要清)要清醒,摒弃麻痹心理。

别以为只是换了一套教材,这一场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改变的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这种改变是痛苦的。

要自信,摒弃畏惧心理。

坚定不移,不能浅尝辄止。

不要以为高不可攀,但要为你的自信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要创新,摒弃等靠懒惰心理。

敢为人先。

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的时代到了。

出教育家的时代到了。

我们没有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们要追求创新、创造。

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的主人,是创造者。

(六块小石头的一堂课)二、以一种思考的眼光对待教学现象1、如何看待教学模式看课还行,听讲座没意思。

你就告诉我们怎么上课吧。

能否研究出一个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教学模式。

要因生、因材、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可以探索教学基本式,不可制造新的模式化。

教学应当是多姿多彩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如: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素:激发兴趣交流自读感受质疑合作探究。

读与思贯穿其中,要重视读与写的联系。

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节都是不可重复的师生心路历程。

教师的职业角色应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工厂的技师和工人。

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着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模式。

对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也不能固守一种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化,单一化,以致抹杀教学的个性,反映不出教学的本质规律。

2、自主,合作的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语文课标语课堂学生自己占有时间的多少并不能成为衡量教学是否尊重学生自主唯一标志。

课堂上是否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不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关键要看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学生主体表现应为:自主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能动性(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识和实践。

)创造性(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对自己的超越)比较:A、请轻声读课文,看哪些段落表现了黄继光不畏牺牲的品质?,把重点的词语画出来。

请在(默)读文中仔细体会,看看你对黄继光有怎样的认识?你如何得出这样的看法的?B。

想读哪段读哪段?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合作:1、发起的本义2、组织的方式3、形式的多样性4、成果展现与评价5、自主和分工是合作的基础(自主与分工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不能让某些学生养成思维上的惰性依赖。

)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例:9400-500=900(过去的做法)你们算得多少?(现在的做法)你们会吧,请把你自己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1400-500+80009500-500-1009400-400-1009400-1000+500 (教材中为94个百减去5个百等于89个百)例:白马石小学晏秀华《狼牙山五壮士》生讨论质疑:马宝玉身负重伤,为什么还能举起磨盘大的石头?实验小学:《暮江吟》九月初三的月牙究竟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呢?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交流的不仅是知识,)要特别注重习惯、技能、方法的培养与提高问问自己你的学生:养成了哪些学习的好习惯;掌握了哪些学习的好方法3、如何看待备课:正确认识备课的意义变从教材出发,从知识出发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

重点备‘重点部分’备出特色,个性。

4、时髦用语的反思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收集了哪些资料?讲给大家听一听!看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与你听懂了吗?、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吗?与你是怎么知道的?谁先老师就看看谁先答出来谁会谁举手愿意(怎么)就棒棒,你真棒!像老师这样别着急,坐下想一想(谁来帮帮他)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5、不迷信,不盲目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叶圣陶)在现在这个例子应是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例子,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例子,是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例子,而决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例子。

(吴正宪抱孩子、靳家彦的由课题提问题)学会自己思考要与时俱进6、写好教学后记坚持写课后记,能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素材。

课后记写些什么呢?当我们教完一节课以后,常常在头脑里过电影,重视教学过程。

有时我们会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场面感到欣慰;有时也会为不谐调的教学活动感到苦恼。

这时若能及时分析教学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学规律。

具体说,课后记可以记载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

如,教给了学生哪些学习方法,进行了哪些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思维方面做了哪几点工作等等;还可以记载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解决重点、难点的,选择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设计了什么样的板书和练习,从中摸索出哪些规律等。

至于学生的质疑和独到见解,凡能反映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深度、广度的,更有必要选记下来。

此外,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生练习中的错例,或教师偶发的感受,也可以写上三言两语,作为以后教学研究的参考。

写课后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加批注。

这是写课后记最常用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教师可在备课笔记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不拘形式地加以批注。

以便日后翻阅批注引起回忆,继续深入研究某些问题。

首先可以从教师教的方面加批注。

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盎然、主动积极、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而另一次提问,学生却困惑不解。

我们可在问题旁边分别加上这样的批注:巧设疑难,造成了悬念,学生思维很活跃。

茫然困惑的眼神,传来一个信息: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理解。

等等。

这些批注对我们今后如何设计提问,无疑是一种启示。

从学生学的方面也可以加批注。

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个学生讲:我发现课文里两句话中的两个‘才’字意思相反、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句中的‘才’讲事情发生后结束得晚,表示时间很长,说明邱少云经过了长时间烈火烧身的考验。

还有一句写‘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句话中的‘才’表示时间短,说明志愿军怀着满腔仇恨,很快拿下了‘三九一’高地。

这个学生通过细读推敲,懂得了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

我们可以记下学生的见解,加上批注:领会多深啊!结合语境品评词句,准确地理解了词的含义。

这样的深刻见解,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二)记实录。

课堂上有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话、学生争论、评议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况,选择教例片断及时记下来,确实能为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具体的材料、如,我教《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记录了这样一个教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白求恩说的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白求恩当时想到的是谁,不是谁;想到的是什么,不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按是不是的句式讲出来。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战士,而不是他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伤员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记下教学片断后,还可写点感受:紧扣教材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学之有序、练有思路,在训练中进一步感受白求恩的忘我精神。

(三)写体会。

在平日加批注的基础上,经过一个阶段(如教完一单元),将自己的日常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写出体会最深的一点,这对以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我教《小马过河》一课时,使用了能活动的直观教具,教学时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流动的小河、会飞的小鸟上,而对画面的主要部分及老师的设问却不大感兴趣。

课后,我认真分析《小马过河》教具运用之所以失败,在于画面背景图上,鲜明具体的感性细节过多,分散了学生对主要对象的注意。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补充了教学体会:如果学生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利用画面或其它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但并不是任何直观性,也并不是任何条件下的直观性,都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前提。

要写好课后记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应重视点点滴滴的记载。

只有如此才能积少成多,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要不惜花费时间,坚持记载。

虽然平时记载需花时间,却能积累资料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从长远角度看,能使自己更熟练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这个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