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结汇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结汇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根据全国和省、市妇联工作安排,**市妇联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凝聚“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社会合力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我们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富民强市的整体规划,列入全市评先树优的考核中。
在抓好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搞好家庭美德教育,将家庭的平安与稳定列入首要教育内容。
市、镇(区、街)、村(居)三级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家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研究“平安家庭”创建情况,确保一方稳定,推动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我们采取召开联席会、协调会的方式,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市委政法委、市妇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家庭”活动的意见》,文件下发后,市公安局充分利用“110”报警平台,对实行家庭暴力的现象有警必接,对实施家庭暴力的成员进行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市法院充分发挥婚姻案件合议庭的作用,慎重对待每一件离婚案件;市司法局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对弱势群体1/ 14实行免费服务;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市报社设立专栏进行“平安家庭”创建宣传;市教体局、文化局加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市信访局加强了上访事件的疏导和处理工作。
全市形成了由政法委、妇联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层层发动,抓好队伍。
首先,在全市村庄建立了妇女禁毒、禁赌工作队伍,她们积极组织起来,抓赌、教育,在农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其次,注重发挥“巾帼文明队”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
以妇女组织为依托,以社区、村居为单位,在全市广泛建立了“巾帼文明队”,文明队坚持“自愿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吸收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妇女群众服务的妇女参加。
目前,全市已组建文明队740支,成员万余名,她们在维护家庭的安定团结、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增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一是与“美在社区、美在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
我们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在家庭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
年初,我们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卫生防疫杯”春节文艺汇演。
宣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的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家庭成员远离“黄赌毒”,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还现编了三句半《大家都来防艾滋》,将宣传活动推向高潮,现场共发放明白纸2万余份。
4月份,我们还利用举办市直机关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了千名妇女健身球展示赛,规模宏大,人---------------------------------------------------------------范文最新推荐------------------------------------------------------ 员最多,受到在场领导和观众的好评,并推动了科学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将“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科学生活理念宣传到社会及每个家庭成员心中。
我们还在家庭中开展了“家家议,点评家庭新鲜事”活动,利用村里的“村务公开栏”建立了“美德榜”、“孝心榜”,引导社会风气,促进家庭道德建设;开展了“家家行,农村合作医疗好”活动,动员广大家庭成员踊跃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维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开展了“家家做,实践美德大行动”活动,通过纠正家庭中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劝阻各种不文明现象,法律进家宣传等形式,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家庭美德落到实处。
二是与“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活动相结合。
我们一直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平安家庭”的主要任务,市妇联、市综治办、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活动的意见》,通知下发后各社区(村)都高度重视,纷纷成立协调组织,建立健全了社区(村)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咨询、调解、督办等制度,主张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将家庭暴力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2月份,市妇联下发了《关于动员全市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作贡献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妇女组织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鼓励妇女参与群防3/ 14群治。
我们还转发了《关于宣传贯彻》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强化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措施,按照各自职能在全市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组织网络,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的稳定。
三是与“双教育、双规范”的信访工作相结合。
我们充分发挥已建立的维权机制、妇女维权热线、基层维权协调组织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利用婚姻案件合议庭、法律援助中心等渠道,为广大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维权服务。
我们还广开思路,结合信访实践,推行了信访工作“双教育、双规范”,教育广大妇女干部依法行政,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接处访行为;教育妇女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的日常行为和信访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通过实施“双教育、双规范”,让群众了解了上级对信访都有哪些规定,知道应该怎样上访、怎样维权、怎样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三、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推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是宣传发动。
一方面在全市利用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平安家庭”创建及家庭暴力有关知识。
我们通过电视台“周末话题”栏目开展了“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大讨论,请有关专家进行了法律讲解,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曝光,有效利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妇女维权工作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积极营造良---------------------------------------------------------------范文最新推荐------------------------------------------------------ 好的反对家庭暴力、创建“平安家庭”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多次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东莱街道南苑社区召开了“创建文明村居”现场会,在各个社区举行了“创平安家庭、建文明家园”承诺签名仪式等活动。
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和渠道,大造舆论,使全市的“平安家庭”活动蓬勃发展。
二是典型带动。
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我们着力抓了具有特色的各类典型的培养,并对他们的事迹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其中,有“百善孝为先,以德兴千户”的省级示范村——**村;有“中国农民城、齐鲁第一村”之称的小康建设示范村——**村;有省级“零家庭暴力社区”——**;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一家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活动拉动。
为使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我们注意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载体,发挥活动的拉动作用。
一是结合每年的“两纲”及综合治理宣传月进行宣传,今年我们还在九鼎大厦门前组织开展了妇女集会游行宣传活动,发出《动员全市妇女积极投身“建设平安***,争创国家卫生、环保模范城市”》的倡议书,举行了由400多名妇女参加的“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平安**”的签名及游行宣传活动,我们把“平安家庭”创建作为这次宣传活动的新亮点,使这项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结合节庆日开展群众性的家庭文化及家庭典型的表彰活动,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其中。
今年开展的“家家乐‘卫生防疫杯’春节文艺汇演”,“妇女健身展示赛”,“三八”节表彰的5/ 14“五好文明家庭”及“维权工作先进个人”,市里表彰的“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等,从内容到效果都促进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化。
新学期又开始了,按照惯例对大一新生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
寝室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明与否是反映学生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是优良校风班风的重要体现,对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影响。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寝室无论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很好,寝室舒适温馨、文明和和谐,是真正的文明寝室。
但我们更要看到还有一些不文明寝室及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如寝室灰尘漫布、异味浓烈、生活用品摆放杂乱;在门窗、墙壁等处乱写、乱画;随意向楼下仍垃圾、倒水;在寝室聚餐、喝酒、吸烟;寝室同学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动武等等。
正是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寝室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作为寝室里的一员,我们应大力除去此类不文明现象,把学生寝室建成整洁、友爱、和谐、互助、文明之家,让寝室不但干净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明寝室建设不是虚的,而是要求实实在在。
学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什么风气,环境怎么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明寝室建设,既要在硬件方面,如设施、安全等方面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如管理制度、宿---------------------------------------------------------------范文最新推荐------------------------------------------------------ 舍文化、学生素质等方面过得硬。
构建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形成良好温馨的寝室氛围,积极高雅的文化韵味,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文气息,应是文明寝室的必然要求。
寝室同时也是考验我们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方面。
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社会高度流动性和匿名性,人际交往中情感性的联结减少,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多的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础之上,使得人们产生种种社会疏离感。
逐渐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同样难以避免,而这种社会疏离感的产生则导致了大学生程度不一的孤独和焦虑,这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以及社会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
寝室作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则是建立信任机制,克服社会疏离感的第一场所。
生活在寝室这样一个集体中,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感,克服独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心理,要懂得我甚或在寝室中,大家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