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特色资源盘点

江西省特色资源盘点

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市出发,至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于甘肃会宁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江西省特色资源盘点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

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

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

航空和水运便捷。

一、国土特色1、生态资源农林资源:2015年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65.95%),同期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

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110多种,如活化石银杏、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等;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

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绿色宝藏,适宜开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绿色竹木制品和绿色建材等。

截止到2002年,全国被评为AA级的绿色食品共53种江西省占了4种。

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广昌白莲、余干黑乌鸡、娶源“大彰山”牌和“天佑”牌有机茶、奉新“碧云”大米等等,己成为享誉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是江西省的一大潜在优势。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

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

按人口平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

约相当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二倍。

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

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各省相比处于较为丰富的地位。

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则处于第二位。

鄱阳湖淡水资源: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及其周边的大小湖泊为淡水养殖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西的水产品数量多、品种全,水面污染较少,十分有利于发展对水质等生态环境要求高的特种水产养殖业。

另外每年平均有40多万只水鸟在此越冬,是世界闻名的水鸟越冬地;鄱阳湖江豚450多头,占长江流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江豚总数的43%。

2、矿产资源总量丰富:截至2013年底,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种计)。

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

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钨、铜、银、金、锂、铯、碲、电气石、光学萤石、滑石、陶瓷土、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辉绿岩等13种居全国第2位;铍等14种居全国第3位。

江西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铜、钨、铀、钽、重稀土、金和银矿被称为“七朵金花”。

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区域差异:江西省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是赣南(包括赣州、吉安、抚州三市;)、赣北(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宜春、新余、鹰潭、上饶八市)两地区域性差异大。

江西省是一个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8%)的大省,矿产品的总产值与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赣北地区的国民经济总量远高于赣南地区,并且两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

赣北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特别在煤矿、铜矿等矿产资源方面更加突出,且北部矿产种类多,富矿多且组合较好;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中重稀土、黑钨矿两种。

中重稀土:保有储量 21万吨,分别占全国(38.42万吨)和世界(58.02万吨)的54.9%和36.2%。

钨:保有储量52.27万吨,分别占全国(135万吨)和世界(200万吨)的39%和26%。

赣北地区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赣北地区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银、钽、钪、铯、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12种。

而赣南地区只有钨、稀土、铀等3种的储量居全国前三位。

赣北地区的矿产总产值整体高于赣南地区。

赣南地区与赣北地区矿产资源对比地区赣南地区赣北地区优势资源中重稀土、黑钨矿、铀、锡、萤石、麦饭石、轻稀土、岩盐铜、金、煤、银、钪、白钨矿、锑、钼、钽、岩盐、粉石英、硅灰石、含锂瓷石、伴生硫劣势资源石油、天然气、钾盐、铝、煤、铁、铜、石膏、钴、铝石油、天然气、钾盐、铝3、教育资源总体实力薄弱:江西省高等院校较少,整体力量薄弱。

2015年,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共97所,仅占全国数量的3.41%,仅有南昌大学1所211大学。

区域分布不均匀: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中,赣北地区有84所,占全省比重的86.6%,南昌独占53所,占全省比重为54.64%;位于赣南地区的三市只有13所,占全省比重为13.40%。

江西省每年向省外输送大量人才,但是因教育资源不足,造成优秀人力资源的流失。

4、区位优势江西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三个三角区毗邻的省份,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目前,它们正在向更高层次快速发展,其资金、产业、技术也在向内陆转移。

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又具有低成本、资源、生态等优势的江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泛珠三角深化合作战略等国家级政策出台,江西省作为中部省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抓好政策机遇,以全球化视野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5、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概况: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是江西省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厚重。

红色旅游资源: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

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

绿色旅游资源:江西省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资源丰富,1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2月数据);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12月数据),3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7月数据);3个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6月数据);4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年底数据),177个省级森林公园(2014年12月数据);28处国家湿地公园。

各类风景名胜区(点)多达2400余处。

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525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2%,湿地面积为90955.77公顷。

古色旅游资源:江西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

截至2013年,江西共有共有4处世界遗产、6处国家遗产,3个世界地质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瑞金市)、12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数据)6、空间格局江西省北部,以南昌为核心,包括九江、景德镇等城市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湖区经济为主,环鄱阳湖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主要包括鹰潭(铜)、新余(光伏)、萍乡(资源型城市转型)、景德镇(陶瓷)、上饶(新能源)、吉安(电子信息)等城市,以工业经济布局为主;南部地区主要为赣州市、宜春市等,以城镇经济为特色?。

二、特色产业1、以鹰潭市为主的铜产业江西有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产业己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铜材加工的产业链。

鹰潭市因铜设市,因铜强市,全市GDP的50%、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1%均来自铜产业。

全市铜加工企业130家,其中规模以上铜工业企业达81家。

江铜集团成功跻身世界500强,打破了江西世界顶级企业的零纪录。

2014年,鹰潭市电解铜产量107万吨,铜材产量261.5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18%和15%。

与此同时,鹰潭市先后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铜及铜产品国检中心——鹰潭市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了铜现货交易市场和铜期货交割库,以及鹰潭铜产业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这些平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省铜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鹰潭市打造“绿色世界铜都”助力。

2、以赣州市为主的稀土产业稀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在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

我国是世界稀土产量第一(占全球85%)、出口量第一、用量第一的稀土工业大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居主导地位。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美誉,是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全国三大稀土生产基地之一,赣州稀土资源产业是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止到2015年,赣州市稀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已有68家,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钕铁硼磁材、发光、陶瓷材料等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20%、40%和50%,稀土废料综合处理能力占到全国的70%。

3、以景德镇为主的陶瓷产业陶瓷是江西省传统产业,自古以来被称之为瓷都的“景德镇”就坐落在江西,江西陶瓷在国内外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

陶瓷业主要分布在景德镇市、高安市、黎川县、萍乡市等。

代表江西省陶瓷工业水平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形成了一个包括原辅材料、陶瓷生产、内外贸易、科研设计和教育等配套完整的陶瓷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陶瓷主产区之一。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江西省逐步建成了包括陶瓷制造、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石膏模具、陶瓷机械、陶瓷窑具、窑炉建造、瓷用化工、原燃材料采供、内外贸易与科研设计、史博馆藏、高中教育等配套完整的现代陶瓷工业生产体系和科研教育体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

4、以庐山(九江市)为主的旅游产业江西省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都有显著优势,而庐山旅游业在江西起到龙头的带动作用。

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37.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0.48%。

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庐山无疑是其中的头牌。

庐山全山有12个景区,37处景点,230多个景观。

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中,江西三市上榜,分别为九江23位,赣州40位,南昌41位,九江市以庐山绿色旅游为主,赣州、南昌以红色旅游为主,近几年尤其是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兴起,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映。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已经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古色旅游的战略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旅游业已经成为江西省的支柱与优势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