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题目2:某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学号:2010030102xx姓名:xxx专业:岩土工程指导老师:xx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3.6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为“成功-红树林”工程,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合理降低资源消耗”的原则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1.2编制依据基础设计依据为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总平面布置图桩基施工规范图集《川03G316》甲方提供的现场条件及要求2工程概况2.1概述***公司拟在金象寺新建“成功.红树林项目”。
该工程主要由5栋公寓、1栋商业建筑及配套地下室组成。
拟建物性质一览表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勘察单位为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根据设计资料:拟建地下室±0.00相当于绝对高程496.7m,主楼所在区域基坑底标高-10.75m,其他区域基坑底标高-9.65m。
根据对基坑分段自然地坪标高的分析,拟在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标高为冠梁顶标高),因各段地面标高不同程度的比±0.00标高低,基坑设计深度分别按9.5m、8.4m设计。
2.2工程地质条件2.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物场地位于本市金像寺村附近,交通便利。
拟建物场地为拆迁区,场地周边为农民低层住宅,场地地形较平坦,自然地坪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 493.83~496.79m,相对高差2.96m。
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二级阶地。
2.2.2土层分布及特征根据地勘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 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 l+pl),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①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砖瓦块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结构杂乱;松散;湿;全场地分布。
②素填土:灰色、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砖、瓦碎屑等;稍密(可塑);湿;分布较连续。
人工填土层厚度0.8~4.1m。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①粘土: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硬塑,局部坚硬;湿;分布连续,厚度2.5~9.5m。
②粉质粘土: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可塑,局部硬塑;湿;局部地段缺失,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部分钻孔的卵石层中,厚度0.5~4.5m。
部分钻孔该层底部混一定比例的卵石土。
③细砂:黄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它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湿~饱和;仅在局部钻孔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上,厚度0.6~0.7m。
④中砂:黄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它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湿~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及卵石层底部,最大厚度4.1m。
⑤卵石:灰黄、灰色。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8cm,部分粒径大于12cm;充填物以中砂为主,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15~45%。
以弱风化为主。
饱和。
根据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将其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a、松散卵石:充填物含量约35~45%。
钻进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3.70击/dm。
b、稍密卵石:充填物含量约25~35%。
钻进较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5.50击/dm。
c、中密卵石:充填物含量约20~25%。
钻进较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7.74击/dm。
d、密实卵石:充填物含量约15~20%。
钻进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13.34击/dm。
(3)、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强风化泥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可用镐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场地分布。
中风化泥岩:紫红色,构造层理清晰。
结构完整,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
裂隙中充填少量风化物,局部可见溶蚀小孔。
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
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局部揭见未揭穿。
埋深9.2~14.5m。
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2.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内及周边无地表水分布。
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微具承压。
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渗透性,渗透系数可取22m/d。
受周边场地降水影响,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勘探结束后,测得孔隙水稳定水位埋深6.7~8.4m,相应标高为486.9~488.77 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地区丰水期正常地下水位埋深 5.5m 左右,最高历史水位埋深在5.0m左右(相应标高491.50m)。
成都地区孔隙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2.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2.3.1设计方案的选择根据地勘资料:构成边坡的土体较松散,且边坡属于不稳定边坡,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最深约9.5m。
基坑边坡只有采用可靠的支护措施,才能确保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的安全。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场地周边为规划道路,20.0m范围内无重要建筑物及构筑物。
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旋挖机械成孔悬臂桩支护。
2.3.2支护设计方案基坑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6个月。
1、CD地段基坑深度为9.5m,采用旋挖护壁桩支护①、冠梁顶标高:496.45m。
②、桩径:Φ1200mm。
③、护壁砼、桩芯砼强度C30。
④、桩距2.5m,具体布置详见布桩图。
⑤、桩身配筋:纵筋26Φ25,箍筋φ8@200,加强筋Φ16@2000。
⑥、冠梁截面尺寸:1.20×0.8m。
⑦、冠梁配筋:6Φ22、6Φ16、φ8@200;砼强度C30。
2、AB、BC、DA地段基坑深度为8.4m,采用旋挖护壁桩支护①、冠梁顶标高:AB段494.4m,BC、DA段495.35m。
②、桩径:Φ1200mm。
③、护壁砼、桩芯砼强度C30。
④、桩距2.5m,具体布置详见布桩图。
⑤、桩身配筋:纵筋16Φ25,箍筋φ8@200,加强筋Φ16@2000。
⑥、冠梁截面尺寸:1.20×0.8m。
⑦、冠梁配筋:6Φ22、6Φ16、φ8@200;砼强度C30。
为确保工程质量,桩间挂网素喷:喷射砼强度C20,喷射砼厚度:B=80mm钢筋网布置:φ6.5@250×250,水平加强筋φ14@1000mm。
2.4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3施工组织保证体系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单位将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特长、机械化施工水平高及现代化科学管理周密的优势,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在保证重点工序,兼顾一般工序,统筹安排、全面展开的原则指导下,抓住施工的有利季节,掀起施工生产高潮,“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地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计划安排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具体措施如下:3.1组织体系保证我单位把本工程列为重点工程,派出具有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加强对本工程的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确保施工进度。
3.2资金保证保证业主的工程款专款专用,而且在业主资金暂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单位有能力垫付部分资金,确保工程的连续施工。
3.3机械设备保证为保证工程进度,按施工要求配备各类施工机械。
为使设备正常运转,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机械设备由专业人员操作,现场设机械工程师跟班作业,配全配足机械易损件并有应急措施。
在现场配备一台发电机,以便在停电或用电高峰期能满足工程连续施工。
3.4材料保证根据工程进度提前一个月将材料的需用计划报材料部门,材料采供部门根据计划选择合格分供方,积极组织货源,保证材料及时进场。
周转材料保证两层主体施工的需用量。
3.5生产人员保证根据工程进度要求,详细编制各阶段劳动力计划,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优势,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操作技能高的专业施工队,连续施工。
根据施工需求随时调配人员,确保各阶段特别是高峰期的施工人数。
3.6合同保证施工期间,与施工班、组签订承包合同,要始终保持总进度控制目标与合同工期相一致;各类分包合同的工期与总包合同的工期相一致。
合同签约双方都要全面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以合同形式保证工期进度的实现。
3.7技术保证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负责体制,针对本工程的重点,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3.8协调组织保证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土建与安装的密切配合,对预埋管线的设置和洞口的预留要确保准确无误,装修期间,土建安装协调施工顺序,以利于成品保护,每完一个系统进行一个系统的调试,最后进行总调试。
4施工方案4.1施工流向本工程分为桩身施工、土方开挖两个部分,共有桩的旋挖成孔、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桩身灌注、桩间喷射挂网、冠梁施工、测量放线、开挖、排水8个施工阶段进行施工。
4.2施工顺序施工共有8个阶段,先进行测量放线,再进行旋挖成孔,再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再进行桩身灌注,,再进行冠梁施工,然后进行排水,再进行土方开挖,最后进行桩间的喷射挂网。
4.3施工方法4.3.1旋挖桩施工(1)测量放线定位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
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
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
开钻前必须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2)钢护筒埋设: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采用打埋和挖埋等设置方法。
当挖埋时,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
护筒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2.5-3.0m,要求高于地面50cm。
(3)挖土成孔旋挖钻机的钻进工艺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斗取土的工艺,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孔内要注满优质泥浆(稳定液)。
旋挖钻机工作时能原地做整体回转运动。
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遇硬土时,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此时可通过加压油缸对钻杆加压,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钻孔取土。
钻斗内装满土后,由起重机提升钻杆及钻斗至地面,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即打开底门,钻斗内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动排出,钻杆向下放关好斗门,再回转到孔内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土层情况及时注入泥浆护壁,同时合理调节泥浆的比重,成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在停机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泥浆比重及粘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层中成孔时,采用一般锥形桶斗齿取土,穿透土层后,更换带挖掘机斗齿的钻头掘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方可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