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3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

K3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

K3 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
K31 互感器绝缘劣化隐患排查
1、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的测量是检查互感器绝缘是否受潮、脏污或存在局部缺陷。

如果电缆受潮或有局部缺陷,它互感器绝缘电阻显著降低。

使用2500V兆欧表,测一次绕组、各二次绕组、末屏绝缘电阻,测量时非被测绕组、外壳应接地,绝缘电阻值应与初值比较无明显变化,并符合规程要求,如绝缘电阻明显降低,应排查受潮、脏污或局部缺陷的影响。

2、介质损耗测试
介质损耗测试能够进一步检查互感器整体是否受潮、绝缘油及纸是否劣化等严重的局部缺陷。

介质损耗应与初值比较无明显变化,并符合规程要求,如介质损耗超标,应检查互感器绕组是否受潮、并用干毛巾和吹风机处理后复测。

3、绝缘油色谱分析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对诊断电流互感器异常和缺陷有重要作用,乙炔、烃类是反映放电性故障的特征气体,因此要特别注意,正常的电流互感器一般不会出现乙炔,若有乙炔则意味着设备异常。

氢气和甲烷是低能放电的特征气体,甲烷和氢气的增长往往随着是乙炔的出现。

K32 变压器绕组和引线连接故障排查
变压器绕组和引线连接发生故障时应进行绕组直流电阻测试,测试对象包含套管导电部分、引线、绕组以及分接开关等整个回路,因此绕组直流电阻的异常情况也与上述各个部分的结构以及制造、检修环节有关,分析和处理这种缺陷需要了解套管导电密封头的结构、引线和绕组的连接方式和制造工艺、分接开关的结构和动作原理等等,结合各种测试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

绕组直流电阻的现场测量数据,要与历史数据,特别是出厂试验数据或交接试验数据进行比对。

由于绕组的温度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因此,需要将两次测量的数据折算到同一温度下,然后再进行比对。

绕组直流电阻异常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同一温度下,各相绕组直流电阻的初值差异常;第二种情况,同一温度下,各相绕组的互差异常。

不管是那一种情况,需要结合试验数据的特征,以及相关信息,判断数据异常的原因,找到缺陷点,并进行修复。

对于不带分接开关的低压绕组,检修人员应该查阅变压器出厂说明书,确定绕组和引线的连接方式,必要时将变压器油撤到手孔以下,打开手孔检查绕组与引线的连接是否松动。

对于带有载分接开关的高压绕组,导电回路构成环节比较多,故障点的排查也相对更为复杂一些,检修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辅助判断缺陷的原因,应该收集的信息包括:
(1)绕组套管的制造厂和套管代号、导电密封头的结构
(2)如果回路中包含有载开关,应核对有载开关的制造厂名和开关型号,检查有载开关动作次数,询问运行人员有载开关经常性调压分接范围
(3)如果回路中包含无载开关,应核对无载开关的制造厂名和开关型号,查阅出厂说明书,确定开关的结构
(4)查阅检修记录,近期是否有涉及套管、有载或无载开关的检修工作
(5)查阅巡视记录,近期的红外成像仪检测是否发现接头过热缺陷
(6)查阅变压器出厂说明书,确定绕组和引线的连接方式
缺陷原因分析判断
1、不带分接开关的绕组直流电阻试验。

不带分接开关的绕组导电回路主要由绕组、引线和出线接线端子构成。

绕组和引线之间一般采用接线板对接,螺栓紧固的方式进行连接,导电接触面大,连接方式可靠。

一旦出现某一相的低压绕组异常,检修人员应首先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或开裂。

如果接线端子正常,那么很有可能是绕组和引线连接板接触不良,必要时撤油至低压接线手孔,打开手孔盖板,检查绕组和引线的连接情况。

2、带分接开关的高压绕组直流电阻试验。

这种情况下,构成导电回路的结构元件比较复杂,包含绕组、引线、分接开关、套管导电密封头、接线端子等,其中,分接开关和套
管导电密封头的结构最为复杂,也经常出现接触不良,导致绕组的直流电阻数值超标。

当发生绕组直流电阻异常缺陷时,通常会出现以下8 类缺陷特征,每类缺陷特征分别对应着一个或多个成因。

(1)套管的导电密封头接触不良。

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在所有分接位置上,某相绕组的直流电阻数值都明显偏大;
(b)套管的导电密封头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2)零点套管的导电密封头接触不良。

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在所有分接位置上,三相绕组的直流电阻数值都明显偏大;
(b)零点套管的导电密封头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3)切换开关结构原因造成直流电阻异常
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直阻测试数据不稳定,级差没有规律。

(b)切换开关的结构较为复杂,但经常出现问题的部分主要是触头组和面板,触头组的电气连接部分和触头组与面板的接触部分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或直流电阻超标。

(4)切换开关单数触头或双数触头接触不良,导致直阻异常。

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在奇数分接位置(或偶数分接位置)上绕组的直流电阻数值整体偏大,然而在偶数分接位置(或奇数分接位置)上数值正常。

(5)选择开关触头接触不良造成的直流电阻异常,选择开关主要涉及引线与开关的连接问题、开关动触头和定触头的接触问题,这两个问题容易引起接触不良、直流电阻超标。

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在某一个固定的分接位置上,绕组直阻偏大,在其他位置上,数值合格;
(b)如果是正反调压方式,上下半区对应的分接位置出现同时偏大的现象。

(6)极性开关接触不良导致的直流电阻异常。

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正反调压的有载开关,上半区和下半区直阻数据相比某半区直阻整体偏大,级差比较稳定;
(b)粗细调压的有载开关,在整定位置与上下相邻位置级差变化较大,与历史数据相比整体偏大。

(7)引线和绕组的异常情况导致的直阻异常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某相绕组整体偏大,且级差均匀;
(b)该相套管结构经检查紧固到位且接触良好,直接将测试线接在引线头上测量,直阻仍然偏大,且级差均匀;
(c)用手晃动引线,再进行测试,绕组直流电阻数据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8)无载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导致的直阻异常这种情况下,缺陷现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导电回路中包含无载分接开关;
(b)某相绕组直流电阻偏大;
(c)无载分接开关位置指示显示位置不正。

K33 断路器触头接触故障排查
1、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增加故障排查
1.1故障原因
真空灭弧室内触头通常是指型对接式,当触头间接触电阻过大时,容易导致故障跳闸断开短路电流时触指发热,导电和电路的分合会受到影响,所以回路电阻值应在规程允许范围内。

因为弹簧的弹力会影响接触电阻,所以在测量时要在超行程合格情况下进行。

触指的磨损会使回路电阻值不断增加。

而触指的磨损和断路器触头开断的次数,是高压真空断路器回路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

1.2 处理措施
对灭弧室触头定期进行检查,并对超行程与开路进行调整。

根据规程对回路电阻进行测量。

如果回路电阻值过大,在调整后检查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度,在必要时应及时更换。

2、断路器触头故障排查
(1)当断路器触头之间开距过小时。

可能是因为机构内部部分零件老化变形或没有将触头的开距调整到最佳位置所致。

如果开距调整的过小又将导致其绝缘水平和开断能力。

处理方法:在调整开距和调整垫片时,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
(2)当触头开距过大时。

最大的可能性是机构内部零件老化变形或没有将触头开距调整到最佳位置导致。

如果开距调整的过大将导致合闸操作功率和冲击力增大,缩短灭弧室的寿命;
(3)当触头烧损过量时,其原因为:(a)触头磨损量会随使用次数增加而增大,从而使触头间压力变小,这样下去则会导致触头接触不良;(b)制造触头所选材料和加工时的工艺差,使其表面发生氧化;(c)当开断短路电流次数逐渐增加时,触头之间磨损程度也会相应增加;(d)开断电流时,因电弧产生触头之间有机械杂质或残存碳化物;(e)内部机构机械卡涩,触头和弹簧有发生断裂或老化现象;(f)触头调整不适,会使有效接触面变小,通过触头的电流会变大使触头发热。

而触头烧损过量又会使真空灭弧室彻底损坏。

处理方法:测量导电杆长度变化量,若变化量>3mm,则需更换整个真空灭弧室。

3、断路器触头行程故障处理
(1)当断路器触头接触行程过大。

这时可能是机构内零件老化变形或接触行程没有调整合适所致。

触头之间接触行程过大将使冲击力、接触压力增大,合闸反弹簧幅值、合闸时重击穿机率、合闸操作功率增加,使真空灭弧室的机械寿命缩短。

处理方法:首先手动缓慢合闸,其次测量触头接触行程,再手动分闸,然后调整接触行程的螺栓后减小接触行程。

此时只需调整内部机构输出杆的长度就能减小接触行程;
(2)当断路器触头接触行程过小时。

可能是由于机构内部零件的老化变形或没有把接触行程调整到合适位置导致。

触头接触行程过小会增大触头间接触电阻、减小接触面压力、增加合闸弹跳时间从而缩短了真空灭弧室的机械寿命。

处理方法:首先手动缓慢合闸,其次测量触头接触行程,再手动分闸,然后调整接触行程的螺栓后增大触头接触行程,此时只需调整机构输出杆的长度就能增大接触行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