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历史PPT
出家的 顺治帝
顺治帝出家的寺庙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 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 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 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 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 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 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 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 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 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 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 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 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康 熙 通宝
康 熙 皇 帝
爱新觉,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 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 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 禛被封为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 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 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 羡归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 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 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 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 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溥 仪 的 仇 人 袁 世
—
凯
康熙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对康熙的培 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康熙讲述清太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 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 有作为的人物。康熙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 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 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 康熙勤奋地学习。从五岁发蒙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 暑,从未中断。父母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正式亲政。十六 岁时就用智谋除掉了飞扬跋扈的鳌拜,后为国家统一,果断执 行削藩政策,平定三藩之乱。东北反击沙俄,签订了《尼布楚 条约》,确保了东北与沙俄边境的宁定。在西北亲征葛尔丹, 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剿平叛军。对内大胆任用汉臣,如张廷 玉,陈廷敬等,编修《康熙字典》,促进文化发展。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 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 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 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 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 太宗爱新觉罗· 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 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顺治七年,叔 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很快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 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 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 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谥 号:体天龙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 仁纯孝章皇帝。
"八爷党"是指康熙时期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权力 党派,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八爷 党"成员包括:胤禟、胤䄉、胤禵、福全、满都护、 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阿尔松阿、阿灵 阿、佟国维、鄂伦岱、揆叙、王鸿绪、马齐、何 焯、张明德、魏珠、噶达浑、勒席恒、七十、秦 道然、陶赖、张廷枢、普奇、经希、色亨图、马 尔齐哈、常明、德宁、格、汝福、栾廷芳、武正 安、鲁宾、五格、二德、阿尔逊、郭允进、徐元 梦、巴海、鲁尔金、乌尔陈、苏尔金、库尔陈、 法海、佛保、达尔当阿、托时、查弼纳、萧永藻、 高成龄、董永啤等人。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闭目打 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自己吃。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 跟随了十多年。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对徒弟说:「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这儿, 不要下山」。徒弟闻此言牵着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师父离去。老僧劝慰说:「不要 悲伤,我们师徒还有见面的一天。」遂从袖中取出一幅画轴,上面画着老僧的形像,肖 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没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师父肖像,说: 「我走后,经过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见人就拿出画给他看。如果有人帮你为肖像 画上眉毛,那人就是我。」交代完,老僧就飘然而去。不久张献忠流窜入四川,使川民 血流成河。老僧的徒弟恪遵师父吩咐,没有下山,所以性命得以保全。十二年的期限到 了时,徒弟才下山,此时清兵入关后,爱新觉罗·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称大清世祖章 皇帝,年号顺治。小和尚辗转云游了十多年,走遍天下寻找师父,却一直没有找到。后 来徒弟讨饭讨到北京,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小和尚不知这是皇家队伍,只牢记师父 的嘱咐,于是竟上前冒犯御驾,请求顺治帝看画。侍卫大惊,想逮捕老僧徒弟,顺治帝 却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开画轴来过目。小和尚打开画卷后,顺治帝一看,诧异的说: 「这肖像怎么没画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砚台、毛笔来,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了眉毛。 老僧徒弟此时早已泪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师父,我可找到你了!……」。众人面 面相觑,顺治帝也吃惊不小。于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嘱咐原原本本说了一遍。顺治帝恍然 大悟:原来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总有出家的念头冒出来。 1638年3月15日出生的顺治帝,马上要过23岁生日时,于1661年2月5日,黄历正月初七子 刻,抛弃帝位出走,与徒弟遁迹于普陀山深岩之中。世祖离位后,皇三子玄烨于顺治十 八年继承皇位,史称康熙帝。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访顺治帝踪迹,但未如 愿。
甲午战争
日本的战舰
爱新觉罗· 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载湉四岁登 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此 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 慈禧太后手中。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 败。1898年,光绪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 “戊戌变法”,但变法危机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 益,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 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被袁出卖,从此 被慈禧幽禁在颐和园。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 故称“百日维新”。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暴死, 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 真族的一支——建州 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 是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 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 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 的官员。努尔哈赤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十岁那 年, 母亲死去,他的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不得不离开家庭,和 当地小伙伴在一起,在莽莽林 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 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过活。抚顺的 集市很热闹, 女真人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和纺织品。努尔 哈赤在抚顺 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他还挺喜欢读《三国演 义》、《水浒》一类小说。 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互相攻杀。明 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 努尔哈赤二十五岁 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 寨城主 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 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 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 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
乾隆皇帝
乾隆通宝
这是四库全书的几本
乾隆收藏的瓷器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 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 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 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 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 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 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 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 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 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 载湉继咸丰 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 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 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 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 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 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皇太极照片
皇太极的蜡像
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原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 安昌伯)钱贵女。 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 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 财输出,缩衣节食,每天悲哀地哭泣,祈求神灵保佑 英宗能回到明朝,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 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代宗继位,称太 上皇后,英宗回归后,与英宗一起在南宫中度过了七 年。日子十分凄凉,和英宗相依为命。直到景泰八年 夺门之变,复立为皇后。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 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 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 日葬裕陵。神主附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