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 第四类认识是直观认识,来源于洞察事物本质和理性认识的前提 的真观念。直观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它必然为真而“无 需任何传闻或经验或推理的技术”。认识的直观在于认识对象的 个别性、认识方式的直接性,以及认识范围的无限和永恒。斯宾 诺莎按照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把直观认识的来源和对象归结为 “上帝”,上帝向理智直接启示,人的理智按照“神的无限本质 及永恒性”认识所有事物和观念的本质。
三、属性和样式
• 斯宾诺莎把实体的主要规定性称为“属性”。他对属性的定义是: “从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从理智看来”,即 人所能认识的属性。他认为,无限的实体有无限的属性,但人的 理智所能认识的只有广延和思想两种。
• 斯宾诺莎把个别事物称作实体的“样式”。他对样式的定义是: “实体的特殊状态[affections],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 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他认为,实体是独立自在的,而个别事 物是派生的;实体是自因,个别事物是一个他因造成的结果,又 是造成另一个结果的他因。实体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和无限性, 而样式表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有限性。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整体 与部分、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无限与有限、永恒和变化的 关系。
自因
无限
实体(神)
唯一
不可分割
• 斯宾诺莎按照西方形而上学和神学传统,把实体等同于神。他明确否 认人格神,认为神和实体是同义词,但实体不是犹太—基督教的上帝
• 他在证明“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在神之内”的定理之后,对神人同形同 质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有力批判。他尖锐地说,形体、人的心灵和情欲 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性质来规定无限的实体,是本末倒置的“妄自 揣想。
• 第二类认识是经验,来源于泛泛的经验和常识,而不追问经验现 象的本质和事实的原因。这类认识依赖于人自身的身心状态,既 无确实性,也无必然性,虽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但却是有缺 陷、片面、混淆和不正确的认识。
• 第三类认识是理性知识,来源于关于事物的“共同概念”和“关 于事物的特质的正确观念”,前者指共相,后者指殊相。这类认 识有较大的确定性,可被归入真正的认识范畴。但这类认识还不 知道推理所依赖的前提和产生事物的原因,因而仍有缺陷,不能 称之为最高的认识。
• 自然物和观念发生在不同的因果序列中,自然物和观念也不能相 互作用。自然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系列犹如两条平行线, 相互对应而不相互作用和干预;同样,这两个因果序列上的样式 一一对应,而不交叉或汇合。斯宾诺莎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心物平 行论。
自然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系列犹如两条平行线,相互对应而不相互作 用和干预;同样,这两个因果序列上的样式一一对应,而不交叉或汇合。
• 他对自由的理解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 仅仅由它自身决定。”在自然界,只有实体或神是自由的存在, 一切实体的样式,包括人的身体和观念,都为严格的因果关系所 决定。但是,决定论和人的自由并不矛盾。人的自由只是与心灵 被奴役的状态相矛盾。心灵被奴役的原因在于情感与身体相混淆, 并控制人的心灵;而人的自由在于用“理性克制感情,管辖感 情”。
• 斯宾诺莎顺应自然科学的自然界观念,把实体等同于自然整体。他借 用自然哲学中的区分,认为自然界既是“能动的自然”(natura naturans)即自我规定、自行运动的能动主体,又是“被动的自然” (natura naturata)即相互规定、彼此作用的客体的总和。他所谓的 实体不过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同人分离的自然”。
• 他首先解释如何获得可靠而正确的方法。 “方法不是别的,只是反思 的知识或观念的观念”。
• 但斯宾诺莎提出的“观念的观念”也并没有摆脱无限循环的怪圈,因 为反思一个观念是否是真的观念,还要被另一个观念反思是否为真, 如此循环,永远也得不到最后的真理。他认为,为了打破反思观念的 循环,方法论的反思开始于天赋观念,天赋观念不需要其他观念来证 明其真理性;相反,它是其他观念达到进一步真理的工具和前提。
四、心物平行论
• 和笛卡儿一样,斯宾诺莎认为广延和思想是实体的属性,但他用 一元论代替了二元论。他认为,广延和思想不是分别属于两个实 体的两种属性,而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
• 实体的属性派生和决定实体的样式,广延的属性派生出自然物的 无限样式或因果关系,思想的属性派生出观念的无限样式或因果 关系。
• 斯宾诺莎将实体与神和自然相等同,把神理解为自然总体,神的 力量就是自然的力量,神的律令就是自然的法则,神通过自然法 则来主宰世界,自然事物体现神的本性。这种观点被称为泛神论 (pantheism)。在泛神论的外表下,斯宾诺莎实质上表达了自 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 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必须“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 界。
西方哲学史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
01 斯宾诺莎
02 莱布尼茨
本章概要
• 1609年,荷兰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成为“17世纪标准 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以及科学、艺术、文化、 教育事业的繁荣局面,为斯宾诺莎发展和传播理性主义思想提供 了难得的机遇。而当时的德国,虽然整体上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市民资产阶级势力相对薄弱,但作为宗教改革运动精神发源地之 一,受当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也出现了莱布尼 茨这样的唯理论哲学家。
感官会欺骗我们
理智反思带来的观念是真观念
• 2.认识的种类
• 斯宾诺莎承认,除了依靠真观念获得认识,人还有获得认识的其 他途径,他把认识区分为以下四类。
• 第一类认识是意见或想象,来源于传闻或任意提出的名称、符号, 而不追问传闻的真实性和符号意义的确定性。这样认识得来的知 识是不可靠、不确切、变化不定的,真正说来算不上知识。
• 第一,实体是自因的。 • 第二,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 • 第三,实体是唯一的,因为它是无限的,包含着无限属性和状态。 • 第四,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存在和认识都包含在实
体之中,但实体统一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否则,就要受到它的 部分的限制,这与实体的无限性和唯一性相矛盾。
五、情感和幸福
•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与人的身体相平行的观念包括感觉、欲望和 情感等。他对情感的定义是:“我把情感(affectus)理解为身 体的感触(affectiones),这些感触使身体活动的力量增进或 减退、顺畅或阻碍,而且这些情感或感触的观念同时亦随之增进 或减退,顺畅或阻碍。”在他看来,情感具有心理和生理相一致 的特征,既属于身体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生理状态;也属于心灵 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心理观念。斯宾诺莎从心灵内部寻找情感活 动的原因和结果,建立了道德哲学意义上的人性论和伦理学。
• 斯宾诺莎认为,属性和样式分别表示实体内外规定性,属性是实 体的内在本质,样式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每一个属性都是一 个因果系列,一个因果系列表现为无限多样式,每一个别事物都 是因果系列中的一个样式。
• 他把因果系列称作实体的无限样式,而因果系列中的个别事物是 实体的有限样式。他认为,如果说实体是自然整体,那么实体的 无限样式就是自然界的因果链条,而有限样式都是因果链条的环 节。自然界的事物都处于因果链条之中,环环相扣,每一个决定 另一个,所有都为实体所决定。斯宾诺莎关于实体和样式的抽象 论述是严格的决定论,反映了机械论的因果决定论,即一切事件 都为因果关系所决定。
从心灵内部寻找情感活动的原因和结果
• 1.自然主义的伦理学
• 斯宾诺莎看到,以前的人们因为把人和自然割裂开来而产生了两 种错误的倾向,或抬高人贬低自然,或抬高自然贬低人。他认为, 人类情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样式,情感和世间的万物一样,遵守 自然的普遍规律和法则,“出于自然的同一的必然性和力量”。 因此,他提出要“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人性,真 正通达幸福之路。
• 斯宾诺莎认为,所有自然禀赋、情感和欲望都伴随着观念。这些 观念中有些是混淆的、不充分的,或与身体状态有关,或是对外 在原因的错误观念,这使人没有能力控制和缓和自发产生的情感, 而为情感所奴役。反之,如果这些观念是充分的、真的观念,就 能使人对情感和欲望的外在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正确 的认识,使人得到自由。
•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 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 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他根据身心对应的道理, 得出了“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的结论,即发生 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 斯宾诺莎的心物平行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笛卡儿二元论不能 解释人的身心同步活动的理论缺陷。但由于心物平行论不承认思 想和存在相互转化和影响的辩证关系,仍然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
•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自然倾向(conatus)是自我保 存,这是一切动物自然本性决定的行为和意向。善是所有快乐和 欲望的满足,恶是所有痛苦和欲望的折磨。在这里,斯宾诺莎把 伦理的善恶解释为人对自身完满性增减的感觉,把伦理学建立在 人性自然倾向和自然情感的基础之上传播到欧洲各地,本人也因高尚的品 德和自由的思想被后人视为榜样。
• 《伦理学》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其哲学思想的 总括,包括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实体一元论 的自然观、唯理论的认识论、将德性与理智联 结为一体的伦理学。
一、真观念与几何学的方法
• 斯宾诺莎《伦理学》的全标题为《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 这本书从公理、定义出发,严格按照演绎的步骤证明命题,甚至 模仿欧几里得《几何原理》用“证讫”(Q.E.D)这样的字眼。 为什么他要用几何学的形式撰写哲学著作?
• 3.知识的体系
• 斯宾诺莎哲学的目标,是用直观认识吸收理性知识中的合理成分, 克服经验、意见和想象的不可靠和不确定成分,建立一个涵盖神 和人、自然和人类、思想与幸福的真观念体系。他采用的方法是 从真观念出发,不断地增加和联结真观念。一是确认真观念,将 真观念和表象区分。他认为要证明真理和作出正确的推论,用不 着真理和正确推论本身以外的任何工具。二是从一个真观念推导 出其他真观念,真观念越多,知识越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