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知识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知识点——
把握诗歌 的节奏和韵律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一、定义】
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声韵仅反映语言的
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 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风声、鸟鸣、花 开、水流, 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运动的,运动有快有慢,生命本身就 是有节奏的。人说话有抑扬顿挫之分,布谷鸟叫“割麦插禾” (拟声)也有轻重缓急之别。歌不讲节拍就不能唱,诗无节 奏就念不上口。所以诗歌要有鲜明的节奏才具备韵律美。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性质】
中国诗歌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的,既不是长短格,
也不足轻重格,而是由以下两种因素决定的:
1、首先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 押韵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要素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形式】
(一)四言两顿 每行诗四个字,构成两个音组(或称
音步)。句式结构“2─2”式。《诗经》中绝大多数的诗属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答案:《将进酒》诗采用杂言体和散文方式来表达诗人放纵不 羁的感情。诗中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的句子,参差不 齐,错综使用。下面从韵律和节奏的角度进行细化解读: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上、格式上都有章可循,但又不是那么刻板,层次的多元化意 境的深入浅出都在不断的展现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总结点评:中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用特定的模式、舒适的
形式作以表达,所以在音律上、铺排上、格式上都有章可循。 在体会中国诗歌的美时,需要体会中国诗歌的节奏美与韵律 美。
试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将进酒》的抒情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一、韵律显情——韵律
字音不仅可以组成优美的声调,而且字音和声调还可以象 征性地传达感受,加强词语的抒情效果。《将进酒》是一首 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但它仍然押韵。比如“雪、 乐”押ue韵,“停、听、醒、名”押ing韵。这些韵韵脚响
亮,但又不是通篇一韵,而是时而用韵,时而不用韵,时而
换韵,非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于这种形式。如: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
归, 宜适/其家。 ──《诗经·桃夭》
两个字一顿,每行诗两顿。由于在古汉语中单音词多, 为了使两字一顿的节奏整齐,便在单音词上叠字,如“夭夭”、
“灼灼”、“依依”、“霏霏”等;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形式】
(二)五言三顿 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以及大量
用以为表达情感服务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夸张,往往是
“精言不能追其极”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壮言可以喻其真” 的艺术手段,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表达的是一种本质的、心理层面的真实。这样,我们就好像和 诗人一样感受到黄河的壮观伟大,也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豪 迈潇洒。诗中第二句同样是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连在一起,强烈的对比不由使人感
慨人之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三、节奏感和抒情性 《将进酒》这首诗是诗人在饮酒当歌、怀才不遇的情况下 写出来的。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
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表现出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绪。诗人在诗中时而悲叹人生苦短,时而认为要及时行乐,忽 而又爆发出强烈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于是,“烹羊宰牛且为乐”,要好好地吃,好好地喝,
只愿自己长醉不醒;忽然又想起陈王曹植曾设宴平乐观“斗
酒十千恣欢谑”,得意之下,诗人竟然要卖马当衣以求借酒 浇愁,“与尔同销万古愁”。短短28句诗,诗歌却忽阖忽 张,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曲折有致,强烈地再现了作者当 时的起伏心情。
解析:中国诗句中不论是五言、七言还是诗歌,都把节奏和韵
律用特定的模式用舒适的形式作以表达,所以在音律上、铺
的五言民歌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诗节在中国诗中极为普遍。
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一至四句的“日”、“声”“尽”、“情” 是单音收尾;五、六两句的“胡虏”、“远征”是双音收尾。 词义和音组基本是统一的。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形式】
(三)七言四顿 七言四顿是我国诗歌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
诗节形式,如七言古诗、七律、七绝、七言民歌和一些七言
新诗都取这种节奏形式。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特别提醒】
上面所说的关于感情与诗歌节奏的关系问题,在写诗的时
候是应当注意的。但也不能把它绝动形式”。当然,节奏是一个多层组合的运 动组织。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 的统一,也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这里我们主要从诗歌节 奏的画面层和情感层角度来分析。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典型例题】
【五、典型例题】
常灵活。很好地配合了诗人起伏跌宕的内心感情。 二、画面层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将进酒》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画面。本诗开篇就通过作
者的想象变形来表现黄河的伟大壮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如果是站在高高的黄河源头, 无论黄河发源于多么高的高原,也不可能看到黄河水的一泻 千里,最终奔流到东海的场面。这是夸张,运用想象与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