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及其楷书漫谈

书法及其楷书漫谈

《真草千字文》
四 楷书的历史
(二)隋唐时期的楷书(成熟期) (2)欧阳询 森森然若武库之 戈戟 欧阳询,“唐初四家”之一, 也是“楷书四家”之一。书法风 格,“其力险,其笔险,欧书凡 险笔必力破之余地,而又通体严 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 险也,劲而稳。”楷书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 等。
《三门记》
四 楷书的历史
(2)文征明 (3)祝允明 (4)王 宠 都是以小楷见长,各具特色,风 格多样。
文征明小楷 端庄秀丽
祝允明《千字文》
王宠《醉翁亭记》
四 楷书的历史
2、馆阁体 馆阁体是文字使用性的一种体现, 馆阁体要求使用的,减弱了书法的艺术 性。
《雁塔圣教序》
三 楷书的历史
(5)颜真卿 含弘光大、雄秀独出 颜真卿充分继承前人,开创了含 弘光大,雄秀独处、浑厚丰腴, 的书法新风,是继王羲之之后的 第二座书法高峰,颜真卿也有书 法“亚圣”之称。颜真卿存世作 品非常多,有:《多宝塔》(44 岁)、《郭氏家庙碑》(55岁左 右)、《麻姑仙坛记》(63岁) 《颜勤礼碑》(71岁)等作品。
三、书法的境界与观念
1. 书法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沧浪(严羽)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 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 古人……。”
徐复观 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艺 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 是:艺术家由此而成就艺术的作品,而庄子由此而成就艺术的 人生。”
《孟子 . 梁惠王下》讲:“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从整个书法史来看,书法传统要有连续性和规定性,体现一 种比较稳定的观念体系。
2. 如何对待传统
大书法家胡小石有论:“染翰操觚之士,分道扬镳,或尚模仿, 或主创造。夫学书之初,不得不师古,此乃手段而非目的。临古 者所以成我,此即接受遗产,非可终身与古人为奴也。若拘守一 隅,唯旧辙是循,如邯郸之学步,此等粥饭汉,倘使参访大德, 定须吃棒遭喝,匍匐而归。至于狂禅呵骂,自诩天才,奋笔伸纸, 便夸独创,则楚故失矣,齐亦未为得也。尝见昔人赞美文艺或学 术成就之高者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语割断历史前后关 系,孤立作者存在地位,所当批判也。今易其语曰‘前不同于古 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 启迪来者’。”
3、书法的三大要素:
用笔、结构(结字)和章法 。
书法,在汉字实用的 基础上发展其审美属性。
甲骨文, 实用在占卜上的文字
王羲之《兰亭序》 一篇序言草稿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一篇草稿
书法审美的古今转变
书法作品进入展厅,书法的文字实用性已荡然无存,留 下来的只是其抽象符号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已经完成了从 实用到艺术、从阅读到观赏的转变。
一一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性质 1、汉字的基本属性 2、汉字的特点
(二)、书法含义与传统 1、书法的地位 2、书法的含义 3、书法的传统
(三)、书法的境界与观念 1、书法的意境 2、书法的观念
一一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性质
1、汉字的基本属
第一:实用。这是所有文字的基本属性,文字 要简明、便于交流。
四 楷书的历史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形成、发展期) 楷书在东汉末年已经萌芽并发展,在三国、魏晋时期,成为日常的通行 手写体,此时一直与隶书混合使用。
1、名家书法:(1)钟繇 (2)王羲之 (3)王献之
2、刻石书法: (1)碑刻 (2)墓志 (3)摩崖 (4)造像
四 楷书的历史
(一)楷书的产生及其早期 1、名家书法:(1)钟繇 “楷书之祖”——钟繇,生活于汉末时期,代表作:《荐季直表》、《宣示表》、等。其 书法风格“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 一妙迹”。
《张黑女》
《元显儁墓志》
《元桢墓志》
四 楷书的历史
2、刻石书法(3)摩崖 刻在天然石壁上的书法, 一般字比较大, 有的达到两米多大。其 中,《四山摩崖》、 《泰山经石峪刻经》最 为著名。
《泰山经石峪刻经》
每字50cm左右,被誉 为“榜书之宗”。
四 楷书的历史
2、刻石书法 (4)造像记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 人们在造像时会在旁边 书刻发愿造像题记,现 在称为“造像记”。造 像记以龙门石窟最为出 名,代表作“龙门二十 品”
第二:审美。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发展成为了 世界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 而其他文字最多也只是美术字。
文字研究一般分为“形、音、义”三个领域: 音——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范围 义——文字学的任务 形——与书法密切相关
(一)、汉字的性质 2、汉字的特点
兩維構形
異體字多
信息量大
(1).两维构形
■■■ ■■■ ■■■
《颜勤礼碑》
四 楷书的历史
(6)柳公权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以颜体为本,兼收瘦硬、 妍美风气,形成结严谨挺拔、中 宫收紧,刚劲瘦硬的独特风格。 高度的程式化也为干禄书、台阁 体的形成埋下伏笔。楷书作品: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玄秘塔碑》
2、写经 写经中多数是以写 经为职业的抄书人 所书。抄经人严格 按照格式和法度, 整齐美观,便于疾 读。写经的数量非 常多,代表作有: 《灵飞经》、《兜 沙经等等。》
《洛神赋十三行》
四 楷书的历史
2、刻石书法: (1)碑刻 魏晋时期禁止厚葬,禁碑,所以碑整 体较少,现存的也多是偏远地区。东晋 《爨宝子碑》、南朝宋《爨龙颜碑》、 前秦《广武将军碑》、高句丽《好大王 碑》、北魏《张猛龙碑》。
《爨宝子碑》
北魏《张猛龙碑》
四 楷书的历史
2、刻石书法: (1)墓志 由于“禁碑”的原因,墓志流行起来, 墓志是将墓主人的生平刻于石、砖等载体 上,放置于墓室内。墓志书法风格相对统 一,以“元氏墓志”、《张黑女墓志》等 最为有名。
《荐季直表》
四 楷书的历史
(一)楷书的产生及其早期 1、名家书法: (2)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山东琅琊人。他的楷书脱去隶书影响,发展成熟。现能看 到的都是他的小楷,有:《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佛遗教经》。
《黄庭经》
四 楷书的历史
(一)楷书的产生及其早期 1、名家书法: (3)王献之 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东晋时期山东琅琊人。他的楷书继承王羲之但更妍美洒脱。代 表作:《洛神赋十三行》。
《灵飞经》
《兜沙经》
四 楷书的历史
(三)元明清时期的楷书(书家风格多样化) 楷书作为一种书体,已经在唐朝发展完备,然而其
1、名家书法:(1)赵孟頫 (2)文征明 (3)祝允明 (4)王 宠
2、馆阁体
四 楷书的历史
(1)赵孟頫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其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其法度森 严,萧散自得,笔画精到,疏密 适宜,姿媚洒脱,别具一格。 楷书作品:《三门记》、《胆巴 碑》、《汲黯传》、《道德经》 等等,作品较多。

清末馆阁体
谢 谢 大 家!
2016年10月
individualization
■■■■■■■■■■■■■
(2).异体字多
(3).信息量大
杲杳東 末本朱
从北比
木林森 口回品
因部件相对位置不同而异义 因部件置向不同而异义 因部件数目不同而异义
(二)、书法含义与传统
1、书法的地位
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 和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以说绝了姻缘。中国文字为 “线”组成,它的结体,无论笔画繁简,篆隶或其他书体,都可 在一个方形的范围内保持非常调和而镇静的美的平衡。
--傅抱石 书法艺术之美是东方艺术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典范,她应该成 为我们走向中国古典艺术门类美学的最佳切入口。如果说一切西 方艺术都可以归本为音乐的话,那么,我们不妨说,一切中国艺 术都可以归本为书法。
2、书法的含义
狭义: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法则。
广义: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抽象的符号艺术,其线条不是物体外形的勾 勒,而是思想感情的抽象表征。 即它以富于变化的笔墨点画及其组合,从一个空间范围内反映事物的构造和 运动规律美的艺术。
《牛橛子造像记》
四 楷书的历史
(二)隋唐时期的楷书(成熟期) 隋代是楷书的过渡时期,到了唐代楷书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笔法完备、 结构森严。 1、名家书法:(1)智 永 继承右军法
(2)欧阳询 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 (3)虞世南 风格平和、不激不励 (4)褚遂良 唐之广大教化主 (5)颜真卿 含弘光大、雄秀独处 (6)柳公权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2、写经书法:(1)《灵飞经》 (2)《兜沙经》
四 楷书的历史
(二)隋唐时期的楷书(成熟期) (1)智 永 继承右军法 王羲之七世孙,一生为僧,世 称“永禅师”。书法温润圆劲, 平和安稳,端庄平正,空间分布 均匀,书写流畅娴熟,起收顿挫 清晰,是继承“二王”的关键人 物。楷书作品:《真草千字文》。
• 魏晋之前,书法的发展是以文字的衍化为原动力,篆隶楷行草的文 字衍化过程;
• 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则是以丰富多彩的书家个人书法风格为发展动 力。无论是宋朝的苏、黄、米、蔡,还是明代陈淳、王宠、王铎、 傅山等等,都是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名垂书史并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二、书法传统
1. 什么是传统
传:转授、流布; 统:本义指蚕茧抽丝的头绪,抽绎统纪而后论是宋朝 的苏、黄、丝系乃成,引申为事物世代承继的系统。 传统: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九成宫醴泉铭》
三 楷书的分类
(一)、按时间顺序分类: 1、魏晋南北朝时期 2、隋唐时期 4、元明清时期
(二)、按书写的字体大小分类: 1、小楷 2、中楷 3、大楷(榜书、擘窠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