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简述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今后的走向分析随着经济运行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已实行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重大调整,而财政政策则继续保持积极框架。

两大政策的搭配从“双松”搭配演变为“一紧一松”搭配。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转为稳健,是应对新形势下通胀预期和压力所必需的总量调控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中国CPI高企的背景下,控通胀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挑战。

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在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针对宽松货币政策而言的,稳健货币政策是目前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稳增长”和“调结构”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

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内涵?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包括下列
5个方面:
第一,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第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第三,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分析
2011年,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一松一紧”的搭配体现了政策组合中的一系列具体考虑和综合性的理性追求。

下一阶段,应该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关注需求结构的调整,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具体来看,当前应强调财政政策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积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增加有效供给。

但从财政政策总的演变趋势来看,把眼光放到“十二五”期间,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色彩将逐步淡化,宏观政策在“一紧一松”之后也将会回归财政的稳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