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特征与结构
此外,由于个体小,食量也小,一粒米能养几头米象,一片菜叶能 供应上千头蚜虫,一小滩积水能容纳成百上千的孑孓,并且昆虫的 食性非常广泛。
昆虫的特点之四 分布广,栖息环境多样
昆虫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 从高山至海洋,从平原到江河湖泊,从地 表到土壤中,自然界每一个角落,都有昆 虫的踪影。有的跳虫可生活在海拔6400米 的高山上,昆虫抗逆性很强,甚至在冰川 雪地中生存。溪岸水蝇可盐池中生活。石 油蝇幼虫可在原油中生存。地球上的每一 个角落都有昆虫在繁衍生息
翅的类型
平衡棒:退化成棒状, 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昆虫的外部构造
鞘翅:坚硬、角质、不透 明,如鞘翅目前翅
翅的类型
昆虫的外部构造
鳞翅:膜质翅面上盖有许 多鳞片,如鳞翅目
毛翅:膜质翅面及翅脉 上长有许多长毛,如毛
翅目(石蛾类的翅)
翅的类型
昆虫的外部构造
半翅:基部革质,端部 膜质,如大多数蝽象
缨翅:狭长、膜质、脉少, 周缘有许多缨毛,如蓟马
夜行性:如蟑螂、库蚊、按蚊等
散居性:分散生活,多数种类属此 栖息习性 群栖性:同种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如瓢虫
社群性:群体中不同个体有分工,如白蚁
趋光性 趋化性 趋 性 趋声性 对某种刺激表现出正(负)趋性 趋温性 趋湿性
水生昆虫的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水生昆虫的类群 (1)终生栖息在水中:如半翅目和鞘翅目的许多种类 (2)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蜉蝣、蜻蜓等 (3)幼虫和蛹生活在水中:如毛翅目、广翅目、脉翅目 和双翅目的部分种类
昆虫的外部构造
刺吸式
锉吸式
虹吸式
舐吸式
刮吸式
昆虫听觉器官所 在部位因种而异
昆虫的外部构造
昆虫的外部构造
前胸:着生前足1对 胸部 中胸:中足1对,前翅1对
后胸:后足1对,后翅1对
翅的基本结构
昆虫的外部构造
三条边 三个角
三个区
昆虫的外部构造
双动型:飞行 时前后翅具同等作用,如蜻蜓 目、等翅目
飞行 后动型:飞行 时前翅展开,靠后翅振动飞
生殖后节:最多2节(10~11节),较原始 的种类腹部末节有1对附肢演化成的尾须。
脏节
生殖后节
生殖节
昆虫的外部构造
不
同
蜚蠊、蝗虫瓣状
类
蜂类针刺状
型
蝉强状的
的
螽蟖刀状
产
产卵器
卵
器
蟋蟀矛状
树蜂锯状
蝇类
尾须和产卵器由腹部附肢特化而成 不同种类的产卵器不同
昆虫的内部构造
昆虫的纵切面
蝗虫的纵切面
消化系统
昆虫的自我保护
发育变态:不吃不动的蛹可以度过严寒的冬天 营巢:与外界相对隔绝,如蜜蜂、白蚁、蚂蚁等 休眠或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但二者有差别 耐饥饿:谷斑皮蠹可8年不食,臭虫吸血1顿可管1年多 拟态:模拟环境,如枯叶蝶、竹节虫 器官特化:如蜂类产卵器特化成攻击敌害的螫针 保护色:与栖息环境的色调一致 排放臭气、毒液:半翅目昆虫 呈恐怖状态:某些种类的幼虫或成虫具令天敌恐惧的斑点 假死:遇敌害攻击时跌落地面不动
昆虫的特点之二 个体数多,生物量大
据估计,地球上的昆虫总重量达1万亿千克,超过全 球人口的总重量。
如:1巢蚂蚁或白蚁:50万-100万头 1巢蜜蜂:30万-50万头 1个沙漠蝗群:7亿-20亿只,达1250-3000吨, 曾有超过50万吨的记载,投下的阴影达几十平 方公里
昆虫的特点之三 生殖力强,繁殖速率高
行,如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
前动型:前翅发达,飞行中起主要作用,后翅 起辅助作用,如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翅
其它
保护作用:如甲虫、蝗虫、蝽象等 平衡作用:如双翅目昆虫 调节温度:如蜜蜂
发声:如蟋蟀前后翅摩擦,螽蟖、蝗虫前翅 与足摩擦发声
翅的类型
昆虫的外部构造
膜翅:膜质、透明,如蜜蜂
覆翅:较厚、较不透明, 如蝗虫的前翅
无性生殖
卵
卵
胎
生
生
孤 多幼 雌 胚体 生 生生 殖 殖殖
昆虫的发育
卵
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卵的形态多种多样 产卵的方式因种而异 卵期长短也因种而异,并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孵化:胚胎发育在卵内完成,幼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
幼虫
蜕皮:昆虫幼虫期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 坚硬的几丁质外壳限制了虫体的长大,因此必须脱去旧 皮才能继续生长。这个过程称之为蜕皮,蜕皮次数因种 而异,多数4~5次。
昆虫的外部结构
口器
触角 头 部 复眼
身体
结构单3上对眼足
胸 部 2对翅
昆虫
消化系统 腹部
生殖系统
气管呼吸
发育变态
昆虫的外部构造
取食感觉中心
功能上
从
运动中心
狭
义
看的
营养和生殖中心 角
度
来
昆虫的头部
单眼
复眼
口器
昆虫的外部构造
触角 复眼
口器
触角
昆虫的外部构造
触角1对,主要有嗅觉和听觉的作用
但不同种类功能有所差异: 如幽蚊以触角捕捉猎物,雄芫菁以触角抱握雌虫交配 水生牙甲触角有呼吸作用,仰蝽游泳时以其平衡身体
昆虫的外部构造
不 同 类
刚锤 鳃
毛
叶
状状 状
羽念 毛珠 状状
群
的 触 角
锯
齿
状
环
毛栉
各 有 不
球具 杆芒
状齿 状 丝
同
状状 膝 状
状
昆虫的外部构造
复眼和单眼
复眼1对 单眼多2~3 个,有1个或 缺
正面
昆虫的外部构造
咀
上颚1对 上唇1对
上颚1对
嚼
反面
式
下颚1对
下颚1对
口
下唇1对
(愈合)
器
舌
舌
嚼吸式
自然淘汰,适者生存
• 昆虫在地球上生活了三亿多年,适应了环 境的不断变化,与植物协同进化,不适应 者死亡,适者生存,服从自然淘汰规律。
• 与植物协同进化,食性专一化。如三化螟、 褐飞虱只取食水稻;也有适应烟草和辣椒 的害虫。有的食性广,能吃许多种植物。 如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
许多有花植物,花的形状适应某些昆虫传 粉。
性别: (1)性二型不明显,依外生殖器区别雌雄 (2)性二型(雌雄异型),如纺足目,锹甲等 (3)多型性:多见于社会性昆虫,如白蚁、蜜蜂等 (4)雌雄同体 (5)雌雄间性
不属于正常的个体 (6)雌雄嵌体
昆虫的食性
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 植食性 寡食性:只取食少数属种植物,如菜青虫 40-50%
全变态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必须经历的 一个不动不食的虫态,是为蛹。 许多昆虫以此虫态越冬度过不良环境。
离蛹:口器、触角、足及翅不紧紧贴附 在蛹体上,可活动,如蜂类的蛹
被蛹:口器、触 角、足和翅紧紧 贴附在蛹体上, 不能活动,如蝶 蛾类的蛹
围蛹:三、四龄幼虫脱下的 皮叠加在一起形成蛹壳,把 蛹围在其中,蛹体本身属离 蛹,如蝇类的蛹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虾、蟹
蜘蛛、蝎
蜈蚣、马陆 蝗虫
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和腹部 头部、躯干部 头、胸、腹
2对
无
1对
1对
大颚1对、小颚2 对、颚足数对
通常每节1对
螯肢、脚须各1 对
头胸部4对
大颚1对,小颚1 -2对
每节1-2对
上颚、下颚和 下唇各1对,下 唇愈合为1片
胸部3对
什么是昆虫? 昆虫具有什么特点?
水生昆虫身体结构的特化
(1)体形:流线型,减少游泳阻力,如龙虱、牙甲等 (2)构造:龙虱、划蝽的后足特化成宽扁的奖状,用以
划水;黾蝽体旁被疏水性的微毛,适于水上行走 (3)呼吸器官及功能特化
呼吸管呼吸:蝎蝽和负子蝽科的尾须特化而成 气管鳃呼吸:水生种类的幼虫和稚虫 气盾呼吸:空气贮存在翅与腹背之间的空隙以潜水 体表毛层带入气泡:仰蝽科、划蝽科 皮肤呼吸:毛翅目的某些种类
成虫
成虫的特征
(1)虫体已经长成,不再蜕皮,不再长大,体态固定, 各种器官已经充分发育; (2)有翅的种类,翅已长成,是扩散的重要时期; (3)性成熟,是繁衍后代的时期; (4)有些种类有二态(二型)或多态(多型)现象。
成虫的性别
雌雄的差异: (1)性腺与外生殖器,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第二性症,如触角、体驱大小、颜色等 (3)生活方式和行为
东 亚 飞 蝗 的 身 体 结 构
在分类地位上: 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在身体结构上: 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胸部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
在字面意义上: 昆虫就是众多的意思
二、昆虫发生年代早
• 最古老的昆虫化石发现于泥盆纪的岩石中, 可见昆虫在地球上已有3.5亿年的历史。有 翅昆虫蜉蝣的化石发现于石炭纪。
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龄期的长短 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异。
幼虫:全变态昆虫的幼体时期。
广义的 若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 习性相似,如蝗虫。
幼虫 稚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及生活 习性明显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
幼虫的形态因种而异
稚虫
若虫
幼虫
蛹
肉食性:可取食许多植物,如地中海实蝇
肉食性:捕食性(28%),寄生性(2.4%),吸血性,动物制品
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如粪金龟和某些蝇类幼虫
腐食性:以腐败有机质为食,如革翅目和某些蝇类幼虫
尸食性:以动物尸体为食,如埋葬虫
杂食性:以多种物质为食,如蜚蠊
环保昆虫
17.3%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昼行性:如蜻蜓、蝴蝶等 昼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