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 一。
1、生态农业主要类型
1.1 生态农业村
具有完整的村落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结合开展观光旅
游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一般将自然环境较好,生产项目多样的农村进行改造,将 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可开发出多种农业生 产方式并存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现代生态农业村。
(二)现代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
(四 )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 (五)未来农业发展的新领域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6最”思路:
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最大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
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最大程度的市场化运作
最大可能的规模化生产
最大可能的运用科学技术
特点:
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 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
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 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 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 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
尝百草 播五谷
种粟
黄河流域 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
汉 神
农
执 耒 图 半坡陶罐和粟粒
稻谷遗存(河姆渡)
2、原始耕作技术
如,法国的农户中约有50%拥有个人电脑,美国已有
10%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预计,今后会有更多智能化
机器人将参与农业的管理。
转变之八:由“陆运式”向“空运式”发展
所渭“空运农业”就是利用飞机将各种蔬菜、水果、花卉 等从原产地源源不断地空运到大工业城市,满足市民的需 求。
如:日本各地兴建了新机场,在机场附近建起了“空运农
转变之六: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农业将由单位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发展。
农场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 美的自然风光,农产品布局美观合理和富有艺术 观赏的价值,游人漫步其间,尽尝果品的鲜味, 趣在其中,心旷神恰。
转变之七: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大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 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
北方平原桐粮间作
南方的立体种植模式
转变之二: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
现在多数农业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 自然灾害的袭击,受自然变化的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 “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保护设施来武装。
如:
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气候与灌溉自动测量装备等。 现在已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 移到具有自控功能的环境室,这样农业就可以全年播种, 全年收获了。
大 田 种 植
大棚种植
转变之三:由“固定型”向“移动型”发展
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移动农业的“手提箱和人
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农民居住地与耕地相分
离的格局。
人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作和收获季节往往都是 一处干完了活,提上手提箱再到另二处去干,以期最大限 度地提高农具使用率并不误农时。 “手提箱和人行道农
(2)为防治病虫害,化学
杀虫剂、乐茵剂、除草剂 使用量剧增,造成了环境 污染,同时增加了成本。
(3)高产品种比传统品种 更依赖于化肥。农民为了
得到更大的利益,仍不得
不增加化肥的使用,引起
了成本的增加、资源破坏
和环境恶化问题。
黑光灯防治虫害
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状: 农产品总产量较大,产值达到较大规模。 农业生产品种资源丰富。 区域化生产格局形成。 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比重。 农村发展不均衡等等。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由“陆运式”向“空运式”发展 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由“单向性”向“综台性”发展
转变之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 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 高效生产系统。 例如: 高矮间作 长短套种 喜阴与喜光共生的农农式、农林式、农牧式、农牧渔式、 农果蜂式等。 又如:葡萄园内套种黄瓜并养蜂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因为 黄瓜苗会分泌葫芦素等化学物质,对葡萄常见病虫害有抑 制作用,而蜜蜂授粉则能显著提高产量。
主要出现在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 核心是大量增加水、肥、农药等物质和能 量的投人来提高产量。 与石油农业有相同之处,区别是不强调机 械化,且主要针对玉米和小麦的种植。
特点:
(1) 高产的水稻和小麦引导
农民放弃了传统的混合作物
种植模式,转而采用单一作 物的种植制度。大面积相同 遗传基因的单一品种种植, 带来了病虫害和杂草的不断 增加。
中国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 外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
四川西南地区一望无际的碧绿云 南松林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
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
林下贫乏的生物多样性
三、农村科技进步缓慢,农村教育基础薄 弱。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 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0%左右,发达国家则
刀耕火种
使用的工具主要有
石刀、石斧之类,
这些都是用来砍伐
树木。
骨 耜
3、原始动物的驯养
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 。
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
羊的数量增加。
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 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
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如:匈牙利最大的“生态农业工厂”是一座玻璃屋顶的 庞大建筑物,地上的作物郁郁葱葱,收获的产品被送进 车间加工,其废渣转入饲料车间加工后再送到周围的牛 栏、羊舍、猪圈和鸡棚,畜禽粪便则倾人沼气池。这家
工厂的全部动力,都来自沼气和太阳能。它可为10万
城镇人提供所需要的粮、禽、蛋、奶及菜。
转变之五: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
问 题: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对农业农村的发展
带来困难。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是70%以上; 中国:中国2003年城镇化的水平为36.1%。 城镇化水平过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既妨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 也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
城市化的漫漫长路
昔日朝天门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
(二)传统农业阶段
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境 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 机肥进行地力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 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 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 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 农业耕作体系。
业园地”,集中栽种并将产品空运到大城市出售 。 目前日本空运货物中有30%是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
如小葱、芦笋、草萄、鲜蘑菇、西红柿、葡萄、批把、菊
花、郁金香等。
转变之九: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减少化学物质、农药、激素的使用,转变为依赖
生物化,依赖生物自身的性能进行调节,使农业
生产处于良性生物循环的过程,使人与自然在遵
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旅游收入 。
布局以各类种植、养殖场地为基础,结合有反映农业生产
专题讲座——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 录
农业发展的阶段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的趋势
方向 模式
农业发展的现状
现状 问题
农业发展的对策
对策 建议
一、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2、原始耕作技术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 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
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 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 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在70%以上。
四、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极大的困难。 1997年人均减少34元;
1998年人均减少56元;
1999年人均减少46元;
2000年过后收入增加幅度较小。
结果: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 ;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